乳酸菌VS调配型:乳饮料市场未来展望(2)
普通的乳酸菌饮料为满足保质期3~6个月的要求,经灭菌工艺后,绝大部分乳酸菌都被“杀死”,失去了活性。是否存在活性乳酸菌以及活性乳酸菌的数量都直接关系到其保健功能。如果乳酸菌饮品中不含活性乳酸菌或者所含活性乳酸菌未达到一定数量,那么该产品的保健功能将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工艺和产品本身的差异,其营养价值也低于普通的酸奶产品。乳酸菌饮品中的蛋白质含量都在1%以下,远低于酸奶中蛋白质2.3%的含量。
如上所述,不难明白,某乳酸菌饮料龙头企业虽然广告打得很诱人:“72小时发酵,180亿乳酸菌”,但其销售的产品80%以上都是经过灭菌处理,保质期达6个月的普通乳酸菌饮料。完全是偷换概念,借“活菌”之名,行“死菌”之实。也在误导消费者。另外,该企业不断宣传的什么日本、欧洲等国乳酸菌饮料已占乳制品市场的80%,请注意,这些国家流行的是活性乳酸菌饮料,而非该企业大力销售的普通乳酸菌饮料。此其一。
中国的城乡差别巨大,零售业很不发达。无法与日本、欧洲等国相提并论。活性乳酸菌饮料所需运输、储存、销售环节冷链条件只有一、二级市场能够满足。而在广大的三、四级市场,传统渠道依然是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具备冷风柜的超市凤毛麟角,具有冷藏库、冷藏车的经销商更是鲜见。但三、四级市场却覆盖了中国十亿以上的人口!加之农村购买力低下,商业网点偏远分散,此类产品的保质期过短等市场条件的制约,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市场普及率可能永远也达不到日本、欧洲等国的水平。此其二。
其三,我国近几年乳品业的膨胀式发展与乳饮料市场的快速走红密不可分,而农村市场是这一行业奇迹的最大贡献者。广袤的的农村市场为调配型乳饮料提供了巨大的、长远的发展空间。时至今日,调配型乳饮料依然是乳饮料行业的主角,乳酸菌饮料是配角。从国情出发,展望未来的乳饮料市场,乳酸菌饮料虽然发展潜力很大,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无法与调配型乳饮料抗衡。二者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而是各有所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中国的国情不同,不能简单地把国外的数据用来衡量国内。
必须清楚地看到,包括太子奶在内的150多家乳酸菌饮料生产企业的全部销售额只有区区25亿元(仅占乳品行业的5%),仅相当于调配型乳饮料市场份额的一个零头。甚至没有娃哈哈一个品牌乳饮料(调配型)的销量大。还不算伊利的优酸乳、蒙牛的酸酸乳、小洋人的妙恋。。。。。。。
有的专家讲,农村兴起的“酸奶热”,是因为农民不懂专业知识,误把酸奶饮料当作奶来消费。这也是没有经过市场调研的主观臆断。八亿农民不是弱智的阿斗,没有愚蠢到这个程度。受购买力限制,很长时期内,牛奶在农村被视为“奢侈品”。农民养奶牛却喝不起牛奶。就是今日大部分农民家庭的早餐依然是没有多少营养的稀饭或低档方便面,消费不起牛奶。纯奶产品能够进入乡镇市场是近两年的事情,在我国已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但农民普遍消费纯奶仍不是三五年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普及比纯奶还贵的乳酸菌饮料更不知需要多少时日。
许多专家在指责酸奶饮料投机取巧,误导消费者时犯了一个错误:他们自己混淆了奶与饮料的定位界限。用奶的功能来要求饮料,这既不公平,事实上也行不通。饮料就是饮料,与奶不是一个类别。饮料的主体功能是解渴,增加营养是它的附加功能。如果说饮料产品带有“奶”字就是误导消费者,那么太子奶是不是误导?娃哈哈的AD钙奶是不是误导?
乳饮料是牛奶和饮料之间的交叉产品,兼有二者的一些特性。之所以大受欢迎,既有科学道理又符合市场规律。我们以曾经风靡农村市场的高钙酸奶饮料(四连包产品)来分析,每小包酸奶饮料125毫升,零售仅0.3元;每500毫升仅售1.2元。而一瓶同等容量的纯净水在农村也要卖到1.5元/瓶,茶饮料、可乐要在2.5元/瓶。而酸奶饮料含有货真价实的牛奶(蛋白质含量在1%)、乳酸钙、白糖与柠檬酸,如果你说它营养价值低,那么与纯净水、茶饮料、可乐相比,营养价值孰高孰低?农村孩子追捧酸奶饮料是因为它是营养型饮料。在解渴的同时又补充了蛋白质和钙,物美价廉,何乐而不为?绝非农民弱智,把包装华丽的乳饮料错当成牛奶来消费。
小洋人“妙恋”果乳饮料(调配型)一上市就大受欢迎,年销售额已达16亿元。除了它具有口感爽滑、酸酸甜甜以及货真价实的牛奶加果汁,同时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它的零售价格仅相当于一瓶同等容量的茶饮料。如此性价比不受欢迎才怪呢!另外,口渴时你会选择购买乳饮料或其他饮料,但绝不会去买纯奶来解渴。这就是产品定位不同,功能也不同。
调配型乳饮料正是因为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口感好,成本低,价格低的诸多特点才热销于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与专家们所攻击的玩文字游戏,打擦边球,误导消费者等毫不相干。
毋需讳言,调配型乳饮料企业确实存在着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问题。也确有一批以水解蛋白代替牛乳,甚至不含蛋白质,以香精加奶精的简单勾兑制假售假,危害社会的不法小作坊。但是这种混乱竞争局面不会永久持续下去。随着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百姓们品牌意识的提高以及政府执法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乳饮料市场必然要经历整顿、整合、洗牌、重组过程。整个市场最终会被少数实力品牌瓜分和垄断。小作坊则难以立足。在纯奶行业这一过程已接近完成。比如伊利或蒙牛,无论哪一家在乳业的市场份额都在20%以上。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乳饮料市场发展中,发酵性乳酸菌饮料在城市市场的优势将愈来愈强。特别是活性乳酸菌饮料将取代一大部分纯奶产品,成为城市居民的新宠;调配型乳饮料将长期占据农村市场,并向复合型、多功能饮料方向发展。如果乳饮料、花生奶饮料、核桃奶饮料、玉米奶饮料、芦荟奶饮料。。。。。。等等。
纯奶(包括常温奶和保鲜奶),调配型乳饮料,发酵型乳酸菌饮料如同三套并驾齐驱的马车,带动着中国乳业前进。三套车的速度可能不尽相同,但不论哪一套跑的快些,都是对整体乳品市场的拉动,对乳品业的贡献都是正面的。
原载于《糖烟酒周刊食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