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中小酒企的春天在哪里

2007-07-12 15:00 营销管理
中小酒企的日子,在白酒业中无疑是最尴尬、郁闷的。

  十年的白酒产业发展,三万八千多家酒企,中小酒企占了90%的比例。历次白酒业的发展洗牌中,中小酒企或随波逐流,或在生存和发展的边缘挣扎。产业政策对中小酒企的限制,让中小酒企在畸形的产业缝隙中成长。

  广告酒时代,中小酒企既没有巨额的广告费用,也没有响亮的品牌,更没有成规模、上标准的市场营销拓展,中小酒企在广告酒的风潮中搭顺风车,走渠道流通路线,没有迎来发展、壮大的春天;

  买断品牌时代,中小酒企远离名酒买断的磁场,埋头发展自己的"瓶装酒"或者"品牌产品"。一部分有创新意识的中小酒企,在区域市场精耕细作,迎来了品牌成长的春天。如江苏的今世缘酒,安徽的口子窖酒,湖南的开口笑酒,湖北的枝江大曲,哈尔滨的龙江家园等。这些中小酒企的成长,奠定了如今区域品牌成为强势地方势力的坚实基础;

  终端品牌时代,中小酒企只有极少数的品牌,特别是徽酒,以终端战术在终端构建品牌势力。目前在区域市场终端表现强劲的产品,多是这个阶段成功推行终端营销,参与终端竞争的中小酒企。但是,这些品牌并没有形成和名酒足以抗衡的市场力量。

  △产业集群,拼凑出来的春天假象

  白酒企业的生产、销售,横跨农业、手工业和服务业,产业集群式的发展,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产业分工、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原产地产业规模的市场效应。而白酒业的原产地,如茅台镇、邛崃、洋河镇、安徽的毫州古井镇,集中了大量的白酒中小酒企。扎堆发展的效应,没有做大产业集群的市场影响力,反而滋长了大量游击品牌的混乱竞争和无序成长。

  茅台镇的中小酒企,每年抱团参加糖酒会。但是市场拓展和品牌成长,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茅台镇的中小酒企,在十年的酒市风云中,非但没有走出一个大品牌,反而是越游击,越羸弱。茅台镇从国家有关部委申请回了"酒都"的称号,但中小酒企、中小品牌,依然重复着狭隘的市场观念;

  泸州的白酒产业园,集中发展白酒产业。于是,泸州的品牌纷纷出击市场。表面上,泸州的酒业一片繁荣,但实际上,除了集中了产品生产、加工的基地之外,酒市场、酒品牌永远也集中不起来。因而,除了泸州老窖在创新中崛起外,泸州的中小酒企,抱团发展的市场效应微乎其微;

  邛崃的原酒产业,在品牌化、市场化时代遭遇寒流;安徽的"徽派"白酒,在口子窖、高垆家、迎驾贡酒和皖酒的带动下,不断实践着"终端营销"的战术策略,在各地终端市场掀起狂潮。徽酒大量地游击于各地市场,但这些企业、品牌,大都不堪承受终端费用的重负――品牌进入市场终端伊始,便承载着沉重的成本负担。扎堆发展,规模式捆绑,没有给中小酒企带来成长的春天。

  △渠道产品,如何争春?

  迫于名酒和买断品牌的市场势力的空前强大,中小酒企纷纷谋求渠道的突破。因为做不成品牌,便美其名曰:不做品牌做销量。大量的渠道产品,在各地市场流通渠道中盛行。

  渠道力量的衰弱,是本土酒市发展的必然。在渠道细分和终端势力日益强大的市场局势下,传统渠道商纷纷转型,大量的渠道商脱离了大流通的分销模式,进入专业化、细分化的经营。名酒、区域品牌的品牌影响力日益强大,让渠道产品逐渐从一、二线市场,退缩到三线、农村乡镇市场。经销商OEM的盛行,更加显现了渠道产品的危机――在白酒市场供过于求,在产品、品牌高度同质化,产业进入门槛极低的状态下,渠道产品基本上不具备任何成长的核心竞争力。

  仅仅在低档酒市,渠道产品因名酒的纷纷涨价,砍掉低档产品而出现暂时的繁荣。但是,低档酒市从来就是地产酒、作坊酒、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之地。暂时的繁荣,很快引来了大量的渠道产品,"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在低档酒渠道迅速蔓延,低档酒市的春天,只有遥不可及的等待。

  虽然渠道产品的春天遥不可及,但是大量的中小酒企,仍然在各种各样的传统、现代渠道上,苦苦争春。争春的竞争结果,就是成本战、价格战――渠道产品在成本和价格的双重压力下日渐调零。

  △终端的春天,在消费者的心中

  拍档终端是所有品牌决胜的生死场。终端品牌、区域品牌早已经盘踞于终端,已经形成全国性品牌影响力的名酒中档品牌,把终端构建成坚固的营销碉堡。对中小酒企而言,终端的春天,需要付出高昂、惨重的代价。

  终端营销的高门槛,让中小酒企进入无门。名酒企业纷纷诉诸于终端营销战略的时代已经来临,终端的营销竞争,也达到了终极的状态。因此,消费者开始成为白酒企业、品牌日益关注的营销核心。"后备箱营销"的策略锁定,是消费者的应酬、商务消费,而消费者心中更多的精神、生活层面的需求,是白酒品牌的新"战场"。

  中小酒企在新的营销竞争中,依然看不到春天的痕迹,听不到春天的脚步。白酒的产业政策和市场竞争,是限制、排斥中小酒企的;中国酒市的混乱,正是历史遗留的大量中小酒企和区域市场盲目跟风发展而出现的大量游击产品、游击品牌而形成的。

  白酒的调税,生产许可证的发放,都是中小酒企发展的产业政策――在衰退型产业,中小企业的春天,只能停留在幻想和假设上。白酒业没有春天,中小酒企更谈不上春天。

  △战略造就的春天

  那么,中小酒企该如何发展,以便于在没有春天的中国酒市,缔造属于品牌,属于企业个体的春天呢?

  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的产品和品牌营销是中小酒企的困境。因此,从企业运营、发展战略上,摆脱低水平、重复建设,摆脱同质化的产品和品牌营销的桎梏,是中小酒企的创新之路――独具特色的战略,可以锻造中小酒企的核心竞争力。

  区域品牌时代,白酒的区域化、地产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小酒企面临着一次发展机会――成长为区域品牌、地产品牌的机会。虽然区域品牌的竞争仍然是强者之间的对抗,但对于中小酒企而言,特色化、独具个性的产品和品牌,可能成就企业和品牌的价值飞升。这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转折点。

  渠道、终端的分化、变革酝酿着新的战略机会。中小酒企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多变,可以利用企业小而专,小而精的优势,和渠道、终端形成战略聪明,构建产业融合的战略。

  占据白酒行业80%企业数量的中小酒企,却只拥有本土酒市不到20%的市场份额。白酒业的洗牌,仅有的20%市场份额,也成为各路豪雄、外来资本窥伺、谋取的"盘中餐"。对中小酒企而言,春天只属于极少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