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高档啤酒,路在何方?

华夏酒报 2008-01-16 11:29 营销管理
自2002年以来,中国的啤酒产量已经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们的年人均啤酒消费量也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然而,我国啤酒产业的经济增长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从粗放式向集约式的转变,尽管青岛、燕京、华润雪花三大啤酒巨头在国内掀起了一系列的并购和整合之风,为

       自2002年以来,中国的啤酒产量已经连续六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们的年人均啤酒消费量也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然而,我国啤酒产业的经济增长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从“粗放式”向“集约式”的转变,尽管青岛、燕京、华润雪花三大啤酒巨头在国内掀起了一系列的并购和整合之风,为我国啤酒产业做强做大做了努力,但是,啤酒产业的经济效益还不容乐观。
  坦白地讲,我国的高档啤酒还没有真正地占领自己的市场,还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价格、渠道,依靠低端产品占领市场而取得微薄的利润。
     那么,中国的高档啤酒的发展到底受到哪些因素的制约呢?


文化缺失,何以言高
     提起酒文化,人们都会认为是白酒文化,而不是什么葡萄酒文化、啤酒文化。当然,文化和历史、传统这两个词总是分不开的。白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一些文人墨客的笔下更是被冠之“琼浆”、“玉液”等美誉。而啤酒文化呢?我们除了能在一些啤酒节上看到靓女俊男的豪饮,欣赏到时尚亮丽的啤酒妹的楚楚眼神和动感的身材外,总感觉到啤酒文化节似乎缺少了点什么?
     一阵乱七八糟的刺激和激情,这就是啤酒文化吗?啤酒文化就是应该那样被诠释吗?我们为什么不尝试来点别的,诸如什么书法大赛等等。笔者认为,中国的啤酒文化建设是荒凉的。啤酒文化的缺失对高档啤酒是不利的,因为在后工业化社会到来的今天,消费者有时需要满足的只是一种虚幻和浮躁的心理和精神安慰,他们所期盼的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满足。
     当然,很多啤酒爱好者都在为啤酒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着自己应有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啤酒商标收藏家出现了,很多专家学者也撰写了大量的有关啤酒文化方面的文章。另外,国内还创办了许多和啤酒文化相关的杂志和报刊,如《华夏酒报》、《啤酒世界》、《中国供销商情·中国啤酒专刊》……越来越多的展示和发展啤酒文化的舞台陆续登场,中国的啤酒文化必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产品同质,高在何处
     什么是高档啤酒?恐怕消费者会给出这样的定义,就是知名度高一点、包装好一些、价格高一点的啤酒。笔者曾经在一家中型啤酒企业工作过两年,也观察过很多啤酒企业的生产流程,对高档啤酒很有感言。
     目前,国内的啤酒企业所生产的高档啤酒有以下几种。第一种,在用传统工艺酿造发酵的啤酒里加入一定比例的提取液如螺旋藻、枸杞、绞股兰、苦瓜、姜汁、红枣提取液,这样,就堂而皇之地生产出来了螺旋藻啤酒、枸杞啤酒、绞股兰啤酒、苦瓜啤酒、姜汁啤酒、红枣啤酒等,再配上精美别致的包装,这样高档啤酒就产生了。
  第二种,就是在原辅材料上、生产工艺上下真功夫,原辅材料选用优质的啤酒花、大麦芽、大米等进行生产,用更大比例的大麦芽代替大米以保证啤酒的品质,在糖化和发酵上严格把关,在包装上当然也要花力气,亮丽的包装毕竟是啤酒的漂亮服饰,是产品取悦消费者的重要因素。这样的高档啤酒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档啤酒,其内在品质最终会征服消费者。第三种,就是产品是一样的,就是换换包装,好包装就是高档啤酒,这样的高档啤酒当然也很难在市场上站住脚,因为消费者不是傻瓜。
     啤酒是一种同质化非常严重的产品,如何做好高档啤酒的新产品开发,是啤酒业颇为头疼的问题,但是高档啤酒的利润是丰厚的,相信一些著名啤酒企业一定能在高档啤酒的生产上做实做好,让自己生产出来的高档啤酒高在质量,不但要高在外在的精美的包装,还要高在其内在的卓越品质。这样,我们的高档啤酒才能真正走进消费者的心中,真正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新鲜度管理,
发展的瓶颈 
     啤酒是一种快速消费品,它的保质期在常温下也就6个月,其实,成品啤酒的内在质量和其存放时间成反比,这和白酒是完全相反的。也就是说,啤酒一旦生产出来,要尽快地消费掉才能保证其内在的品质。因为,啤酒的存放期越长,它的口感和理化指标就会受到越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啤酒生产大都采用自动化流水线式的生产作业,啤酒的灌装生产能力每小时在2-4万瓶,也就是说,假如生产高档啤酒,一条生产线一天的产量就不是很小。可是高档啤酒和低档啤酒不一样,低档啤酒的销量较大,而高档啤酒的销量主要集中在为数不多的一些大型酒店,我们在夜市和小餐馆里很难寻觅到它的身影。这样一来,高档啤酒一旦生产,量不能太少。在酿造上一次至少是要一罐,大约75吨,在灌装上,一次也不能太少,否则批量生产便无法进行。
     这样,高档啤酒的生产和销售周期,要远远大于低档啤酒。本来花费大力气生产出来的想以高品质来取悦消费者的高档啤酒因为周期长而丧失其应有的品质,在新鲜度上吃了亏。可以说,新鲜度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是制约高档啤酒发展的瓶颈。


品牌建设,
要名副其实
     目前,我国啤酒的品牌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涌现出了像青岛这样的知名国际品牌。但是我国的啤酒品牌总是和高档联系不到一块,不能让消费者产生条件反射的效果。一提到茅台、五粮液、剑南春等,我们便把它们和高档白酒联系到了一起。可是,一提到青岛啤酒、雪花啤酒、燕京啤酒,我们的脑海里却怎么形不成高档啤酒的概念,而只有品牌的概念。
     事实上,青岛啤酒、雪花啤酒、燕京啤酒在市场上的价位和一些中小啤酒企业生产出来的啤酒的价位没有什么区别,加上新鲜度的原因,还有啤酒消费较强的地域性特点,中国的知名品牌啤酒也变得不“名”了。
     如何实现我国啤酒的品牌建设和高档啤酒市场建设的并驾齐驱?笔者认为,高档啤酒在广告的宣传上,要更加突出高档啤酒的“高”,让品牌的力量为高档产品服务,而不是让二者混为一谈,甚至让高档产品成了品牌的配角,而不是主角。
     中国的高档啤酒,到底路在何方,笔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
     第一,啤酒文化的建设是需要过程的,啤酒没有白酒那样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企业只有默默努力去做,是不可操之过急的;第二,啤酒的新鲜度管理上,企业不但要实行定单式生产,更要借助物流业,对产品及时地进行配送,对于超过保质的产品,要及时更换成新货,不能因此影响产品的品质;第三,在高档啤酒的生产上,在原辅材料的选配、糖化、发酵和灌装等诸多环节中,要严格把关,不能存在侥幸心理,生产出口感醇香浓郁的高档产品来;第四,在高档啤酒产品的宣传策划上,要借助品牌和传播的力量,让高档产品“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