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啤酒迟迟没有迈出国门
中国啤酒走出国门可望不可即
提要: 国内著名营销专家李志起表示,中国啤酒企业走国际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方市场才是啤酒行业的高价值市场,中国啤酒需要走向国际,发展成为国际品牌,拓宽自身的市场,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但是他也表示,中国啤酒企业目前并没有到可以走出国门的时机。
近年来,国际啤酒品牌在中国市场走马圈地,抢占中国消费市场。而中国啤酒企业却仍停留在国内市场“窝里斗”的状态。业内专家表示,中国啤酒品牌走向国际,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但是目前中国酒企的发展现状,尚不足以走出国门。
国外啤酒品牌抢滩国内市场
嘉士伯收购重庆啤酒[35.77 0.93%]转出股权近期备受关注,百威英博当年全资收购哈尔滨啤酒也曾引起业内哗然,喜力、朝日等世界排名前几位的强势啤酒品牌,近年来都在大力开拓中国啤酒消费市场,尤其是牢牢地霸占着中国啤酒的高端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啤酒消费市场仍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在利益的诱惑下,将会有更多的国外强势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这些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大多选择收购、注资和自行建厂等形式,吞并或蚕食中国啤酒品牌的市场和渠道。不少中国企业在竞争中也都因处于被动地位而被同行业者吞并。
中国啤酒迟迟没有迈出国门
在国外啤酒品牌不断蚕食中国市场的同时,国外市场却鲜见中国啤酒品牌。作为国内啤酒行业的龙头企业,青岛啤酒[36.03 0.59%]曾明确提出要走国际化的路线,而且也将自己的产品出售到了全球70多个国家,但出口的产量只占其产能的5%以内。而其他品牌虽也有出口,但都尚不足自身产能的1%。雪花、燕京和北京啤酒均表示,公司目前主要在开发国内市场,并没有大力向国外发展的计划和目标,产品在国外有少量的销售。只有已成为外资品牌的哈尔滨啤酒表示,在国外的销售情况不错,被百威收购后,因赞助了南非世界杯提高了全球知名度,借此拉升了海外销量。
国际化时机尚不成熟
国内著名营销专家李志起表示,中国啤酒企业走国际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方市场才是啤酒行业的高价值市场,中国啤酒需要走向国际,发展成为国际品牌,拓宽自身的市场,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但是他也表示,中国啤酒企业目前并没有到可以走出国门的时机。
苏赛特商业数据营销中心市场部经理杨青松也表示,对于中国来讲,啤酒本身是舶来品,中国的啤酒酿造技术尚未超越国外,在品质、口感等方面还很难获得国外消费者的认可。此外,中国啤酒没有高端品牌,到国外开拓低端市场本身就不是明智之举。
杨青松说:“中国啤酒的利润率很低,一吨不到200元,销往国外的运输成本却比较高,利润很可能会低于运费。如果开拓国外市场,最好的选择就是当地设厂,但是在销量没有打开之前,谁也不会轻易下大资本设厂。所以,国内企业仍在观望国际市场,仍不会轻易‘杀’出去。”
李志起还告诉记者,啤酒品牌走国际化路线,必须是成规模的,在国内一线品牌尚不具备走出国门之际,二线品牌难度会更大。除非是与国际啤酒巨头合作,借用渠道和市场,取得借力打力的发展,如果仅仅依靠自身力量,想要走出去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近年来,国际啤酒品牌在中国市场走马圈地,抢占中国消费市场。而中国啤酒企业却仍停留在国内市场“窝里斗”的状态。业内专家表示,中国啤酒品牌走向国际,是行业发展的必然,但是目前中国酒企的发展现状,尚不足以走出国门。
国外啤酒品牌抢滩国内市场
嘉士伯收购重庆啤酒[35.77 0.93%]转出股权近期备受关注,百威英博当年全资收购哈尔滨啤酒也曾引起业内哗然,喜力、朝日等世界排名前几位的强势啤酒品牌,近年来都在大力开拓中国啤酒消费市场,尤其是牢牢地霸占着中国啤酒的高端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啤酒消费市场仍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在利益的诱惑下,将会有更多的国外强势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这些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大多选择收购、注资和自行建厂等形式,吞并或蚕食中国啤酒品牌的市场和渠道。不少中国企业在竞争中也都因处于被动地位而被同行业者吞并。
中国啤酒迟迟没有迈出国门
在国外啤酒品牌不断蚕食中国市场的同时,国外市场却鲜见中国啤酒品牌。作为国内啤酒行业的龙头企业,青岛啤酒[36.03 0.59%]曾明确提出要走国际化的路线,而且也将自己的产品出售到了全球70多个国家,但出口的产量只占其产能的5%以内。而其他品牌虽也有出口,但都尚不足自身产能的1%。雪花、燕京和北京啤酒均表示,公司目前主要在开发国内市场,并没有大力向国外发展的计划和目标,产品在国外有少量的销售。只有已成为外资品牌的哈尔滨啤酒表示,在国外的销售情况不错,被百威收购后,因赞助了南非世界杯提高了全球知名度,借此拉升了海外销量。
国际化时机尚不成熟
国内著名营销专家李志起表示,中国啤酒企业走国际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方市场才是啤酒行业的高价值市场,中国啤酒需要走向国际,发展成为国际品牌,拓宽自身的市场,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但是他也表示,中国啤酒企业目前并没有到可以走出国门的时机。
苏赛特商业数据营销中心市场部经理杨青松也表示,对于中国来讲,啤酒本身是舶来品,中国的啤酒酿造技术尚未超越国外,在品质、口感等方面还很难获得国外消费者的认可。此外,中国啤酒没有高端品牌,到国外开拓低端市场本身就不是明智之举。
杨青松说:“中国啤酒的利润率很低,一吨不到200元,销往国外的运输成本却比较高,利润很可能会低于运费。如果开拓国外市场,最好的选择就是当地设厂,但是在销量没有打开之前,谁也不会轻易下大资本设厂。所以,国内企业仍在观望国际市场,仍不会轻易‘杀’出去。”
李志起还告诉记者,啤酒品牌走国际化路线,必须是成规模的,在国内一线品牌尚不具备走出国门之际,二线品牌难度会更大。除非是与国际啤酒巨头合作,借用渠道和市场,取得借力打力的发展,如果仅仅依靠自身力量,想要走出去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