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甘肃省奶业发展面临困境

2007-05-24 09:51 营销资料

2004年以来,国内奶牛养殖热突然遭遇“寒流”,原奶、新生牛犊、成牛三项价格大跌,奶牛养殖业“牛市”转“熊市”。今年,该省部分地区的奶农反映奶价低、效益差,个别地方还出现杀牛、罢养现象,这与前几年各地竞相养殖奶牛的火热场面形成鲜明对照。业内人士指出,2005年至今,该省奶牛养殖业进入了漫长的低谷期。

进退维谷,养殖户走入死胡同4月初,记者来到了酒泉市肃州区银达镇怀茂村奶牛养殖户朱维军的家里。朱维军告诉记者,为了偿还银行贷款和支付利息,附近很多奶牛养殖户都卖掉了自家的奶牛。朱维军现在还养着大小共11头奶牛,也已经养不住啦。朱维军说:“今年入春以来,一斤草料最低价格0.86元,一斤牛奶收购价是0.85元。玉米一斤涨到了0.78元,油渣一斤涨到了0.95元,人工都不算了,一斤牛奶换不来一斤草料,赔死了。”

肃州区泉湖乡奶农马国荣说:“这两年养奶牛不划算了,每天能产奶30公斤左右的高产牛,平均一天的饲养成本在20元左右,按市场价牛奶每斤0.8元算,一天能赚70元,而这些收入还得养活不产奶的牛,目前每头奶牛的市场价也跌到3000~4000元,大家都没心养了!”

与朱维军、马国荣同样陷入尴尬境地的奶牛养殖户,还有肃州区果园、西峰等乡镇的不少农户。

在兰州市永登县中川镇的一家生物园区内,养殖场场主曹先生告诉记者,4年前,他进驻该园区,以每头18000元的高价买了近50头奶牛进行养殖,由于当时奶价可观,和他一同进驻园区的养殖户有18户。曹先生的妻子说:“我们家在兰州市区,当时投资那么多钱,就是觉得能有好的收益,可现在,奶价一天天下跌,哪还有钱给牛买草料呢?”记者了解到,原本可容纳18户的养殖园区现在仅剩6家养殖户,存栏奶牛仅剩下200多头,这些原本被养殖户当作“摇钱树”的奶牛,现在竟成了他们的负担。

由于奶价持续下跌,饲料价格猛涨,曹先生已经卖掉了10多头奶牛。他无奈地说:“牛一多,吃的也就多了,哪有那么多的草去喂呢?奶牛的消耗大,牛奶又卖不上好价钱,许多养殖户都搬走了,留在这里也是死路一条。”

据养殖户们介绍,他们进驻生物园区是为一家大型乳制品厂供应鲜奶,当时双方协议每公斤鲜奶的市场收购价不低于1.6元,因而,尽管是高额投资,大家还是决定大干一番。4年后的今天,鲜牛奶竟然贱卖到了每公斤1元钱,养殖户焦先生算了一笔账:“加上小牛犊,我的棚里共养了近60头牛,这些奶牛吃的草料、耗费的水、电、人工等费用,一天就是七八百元,一个月要2.5万元,可每天600公斤的产奶量只能卖600多元钱,一个月都不到两万元,哪还有钱挣呢?”其实,在生物园区内众多养殖户都和焦先生的境况相同。养殖户们对记者说:“产的奶越多,我们亏的也就越多。现在,连本都收不回来,哪还有钱养牛啊?想走吧,这些牛又卖不了好价钱,真是进退两难啊!”

唇亡齿寒,乳品业困境重重谈及养殖业走入低谷,酒泉市好牛乳业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丽纬显得忧心忡忡,她说:“去年至今,与我们签订了供奶合同的奶牛养殖户,已经自行卖出2000多头奶牛,这占到了总签约数的十分之一。”好牛乳业的牛奶收购价目前已达到了1公斤1.65元,远远超出了北京和上海等许多大城市的牛奶收购价,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奶源仍然不足。

一方面,企业“吃不饱”,奶源缺乏;另一方面,奶农丧失了养殖积极性,采取了卖出奶牛“甩包袱”的做法。周丽纬分析说:形成这种困境的原因,一是由于淀粉加工、造纸等行业分去了不少饲草资源,众多企业的瓜分,抬高了原料的价格,致使饲草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加。二是由于品种差异因素,一般养殖户单头奶牛平均每天产奶量10公斤,有经验的也就20公斤。而在河北等地,单头奶牛平均每天产奶量全部超过了20公斤。此外,散奶销售挤占了大量奶源,酒泉牛奶产量每天不过60吨,其中未经杀菌散卖到市场的就有20吨左右。

兰州庄园乳业公司董事长马红富认为,由于该省尚未形成原奶质量监督控制体系,供应缺口大,本地乳品加工企业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奶荒”现象。甘肃市场日原奶需求量在350吨左右,而实际产奶量只有180吨左右,缺口近一半。像庄园乳业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的设备开工率长期在60%左右徘徊。其他一半的市场份额不得不让给外地强势企业,大量的外来品牌充斥甘肃市场,而甘肃乳品难以打入外地市场,导致该省乳品市场极其狭窄,竞争日益激烈,压价等竞争手段层出不穷。这种状况限制了本地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制约了本地企业走出甘肃、树立全国品牌的趋势。由于缺少产业支持,导致该省奶牛养殖规模难以扩大、相关产业难以持续发展、饲草料转化增值困难,地方税收流失严重等问题。

多管齐下,摆脱养殖业弱势业界普遍认为,要摆脱困境,政府应学习内蒙古、陕西、山东等地的经验,形成系统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政策导向、投资扶持、信贷优惠、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等多种形式,大力扶持本地优质企业,真正形成“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一体化产业发展模式。

马红富认为,要推进奶牛饲养方式的转变,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甘肃省适合奶牛养殖的地区,由龙头企业牵头与当地政府合作,大力建设奶牛小区,引导和扶持奶牛养殖向养殖小区集中,推行标准化科学养殖。应促使企业与奶农结盟,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在产业链中形成一个紧密型的组织系统,既保障了奶农的利益,降低了经营风险,又有效地控制了原奶的质量,保证了乳品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畜牧主管部门应与大型牛场、奶牛基地、广大奶农建立紧密的关系平台,通过培训普及科学的奶牛饲养常识和疫病防治知识,调整奶牛结构,使用高产优质的冻精配种,推广专用型饲料,从而提高奶牛的单产水平。同时,建立和完善质量检测体系,强化奶制品的质量管理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