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江苏黄酒:品牌决定市场

华夏酒报 2008-06-18 10:31 营销资料
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中心,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跨长江下游两岸,东濒黄海,西北连安徽、山东,东南与浙江、上海毗邻。省会南京,另设13地级市、52市辖区、 27县级市、 27县。苏北工业化进程加快,苏中崛起势头强劲,苏南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
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中心,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跨长江下游两岸,东濒黄海,西北连安徽、山东,东南与浙江、上海毗邻。省会南京,另设13地级市、52市辖区、 27县级市、 27县。苏北工业化进程加快,苏中崛起势头强劲,苏南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江苏总体市场繁荣,消费增长快速。2007年,批发和零售业共实现零售额1204.52亿元,占社会零售品总额比重的87.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8.15 亿元,占社会零售品比重的11.5%。


     黄酒是江苏传统产业之一,其产量、酿造风格、企业规模在全国举足轻重。其中,江苏吴江桃源镇黄酒、丹阳封缸黄酒、如皋白蒲黄酒等较为知名。良好的经济环境造就了不俗的消费能力,不同档次的黄酒受到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欢迎。


低度、淡爽
风行核心市场


     江苏黄酒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苏州与无锡是江苏两个核心黄酒市场,占据了江苏黄酒大部分市场份额。苏州地区黄酒市场总体容量在3亿元以上,地产黄酒沙洲优黄大约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会稽山水乡国色销售额约为5000—6000万元,海派黄酒则占据了3000—4000万元,其余的由其他品牌黄酒瓜分。


     无锡黄酒市场容量大约为5万千升,20元以上的中高档产品约占几千千升,5—10元的中低档产品约1.8万千升,价位在1—2元的低档产品约3.5万千升。中高档市场汇集了和酒、石库门、水乡国色与惠泉,其中和酒较为活跃,锡山特黄以悠久的市场积淀在中低档市场处于绝对优势。


     苏州、无锡黄酒市场规模逐年递增,低度、淡爽型产品风行,除高档年份酒外,整个市场都在力推低度、清爽型黄酒。


三派汇流战苏南


     地产黄酒、海派黄酒和绍兴黄酒三股力量主导了苏南黄酒市场。


     沙洲优黄、锡山特黄两个地产品牌在苏州、无锡中低档市场处于垄断地位。


  沙洲优黄整体铺货率高,一般C、D类餐饮店、副食、烟酒店随处可见,主销产品为零售价4—5元的沙洲优黄三年陈和11—12元沙洲优黄六年陈。锡山特黄主销产品也是零售价为5元的三年陈,餐饮店一般为8元。以锡山特黄为基础,振太酒业推出了中高档产品——惠泉黄酒,目前已成为中高档市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海派黄酒是苏南中高档黄酒市场的拓荒者,奠定了20—30元与30—40元两个中高档主导价位。和酒最早进入苏南,红极一时,中高档产品以金色年华五年陈、八年陈为主;和酒三年、金银标产品铺货率很高。和酒销量主要集中在餐饮终端,但流通环节管理不利,价格混乱。


     以绍兴、上海、江苏黄酒三足鼎立来形容目前的江苏市场格局还为时过早,苏派黄酒至今仍是实力最弱的一方。但苏派黄酒尚未形成强势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各个企业的发展空间较大,目前市场销售形势看好,随着苏派黄酒整体觉醒,再战江湖,无疑将为黄酒市场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地产黄酒的绝地反击


     面对海派黄酒和绍兴黄酒的步步紧逼,江苏地产黄酒作出了两大突破:


     一、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有效解决质量问题。


     前几年,在江苏有一个怪现象,即本地人不喝本地酒,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本地人了解本地酒厂,甚至了解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现场,本地酒的种种质量问题、生产环境问题是本地消费者不信任本地品牌的根本原因。


  据江苏酒类流通协会负责人介绍,如今黄酒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省内大多数黄酒企业已通过ISO认证和食品安全体系认证。


  从国家质检总局抽检结果来看,江苏黄酒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0.9%,其中张家港酿酒有限公司曾获得国家表彰,沙洲牌沙洲优黄、百花漾牌吴宫老酒等十几家企业产品获得了江苏省著名品牌的荣誉。
  二、大企业主动性增强,技改投入大幅增加。


     提起黄酒产区,人们习惯性地想到浙江绍兴。其实,江苏、福建、山东、安徽等省份也都是黄酒的传统产区,江苏丹阳封缸酒、无锡惠泉酒、都曾经远近闻名。但在上个世纪末期的经济转型过程中,这些传统品牌的市场逐渐黯淡消沉。


  据《江苏酒业发展报告》显示,自2006年以来,黄酒行业抓住机遇,大力推行技术改造。为了扩大产量,张家港酿酒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购买设备,无锡振太酒业有限公司投资700万元,新增生产流水线,常州三春酒业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新建厂房等,都为江苏黄酒做大做强打下了基础。


苏派黄酒发展新思路


     小企业的生存问题,大企业的发展问题始终是江苏黄酒业头顶的阴霾。


  江苏黄酒业不少企业仍处于小作坊的生产状态,仅吴江桃源镇一地就拥有黄酒酿造企业30多家,销量占全国销售总量的十分之一。但其中坛装黄酒占85%以上,瓶装黄酒的比例不足15%。低价位的普通黄酒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小企业的举步维艰严重影响了规模效益的实现,同时,也影响了江苏黄酒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在品牌上的信心。江苏黄酒显得底气不足,缺少生机。


     大力促进江苏黄酒从产业集群优势向品牌团体优势转变,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据《华夏酒报》记者了解,中国食品科技学会黄酒学会理事长毛照显在与苏派黄酒企业交流时提出:“打造黄酒知名品牌,既反映了企业文化,也反映了产品质量和公众认知度,这对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壮大都至关重要。另外,当地政府领导和黄酒企业负责人应该树立黄酒品牌观,只有这样,苏派黄酒才有出路。”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黄酒分会秘书长沈振昌表示,近年来,黄酒行业每年以20%的速度在增长,今年的增幅将达到27%,而且新产品、新品种受到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欢迎。


  沈振昌说:“在黄酒大发展的背景下,苏派黄酒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就要在竞争中找到更强的差异性诉求点。差异性是在黄酒市场上取胜的重要元素,海派黄酒成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找到了有别于绍兴黄酒的诉求点。”沈振昌认为,苏州同里红无论是从酒品、包装还是营销策略上都以“精致”、“优雅”的苏州文化为诉求,这无疑让看惯了绍兴黄酒、海派黄酒的人们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