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白酒“扎堆”冲击夜场

华夏酒报 2008-07-07 12:02 营销资料
尽管此前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之路走得颇不顺利,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白酒企业继续探索的脚步。以山西汾酒、台湾金门高粱酒等为代表的清香类型白酒眼下正致力于改进产品及品牌建设探索,以期在夜场酒和国际化道路上有所突破。而与外资携手合作的浓香型名酒水井坊、剑南春夜

 尽管此前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之路走得颇不顺利,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白酒企业继续探索的脚步。以山西汾酒、台湾金门高粱酒等为代表的清香类型白酒眼下正致力于改进产品及品牌建设探索,以期在夜场酒和国际化道路上有所突破。而与外资携手合作的浓香型名酒水井坊、剑南春夜场产品研发已进入关键阶段,预计年内将相继面市。


     伴随着中国白酒企业的国际化练兵,一场与进口酒争夺市场的集体行动正在白酒行业内部逐渐成型。  


白酒企业瞄准夜场


     “夜场酒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以前曾经在夜场做过‘玫瑰汾酒’,但并不成功。”山西杏花村汾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建书坦承,眼下公司正围绕着夜场和出口进行着一系列的研究。“白酒对于夜场还属于试验阶段。下一步市场推广将加大力度。”


     正在山西汾酒为夜场和出口苦苦思索之际,远在云南的另外一家企业,泰国TCC集团全资子公司云南玉林泉酒业有限公司已经将产品带入了当地的夜场。“我们的产品之前已经铺进了夜场。公司的人在去KTV唱歌的时候偶然发现,把矿泉水、话梅放到酒里,味道会更好,于是每次都这样喝。”该公司总经理廖斌华说,KTV的顾客看到后,跟随效仿,于是这种饮用方式便开始在云南玉溪小范围流行。尽管如此,廖斌华说,公司产品眼下仍以传统渠道为主。“下一步将首先进昆明的夜场,但有很多困难,估计投入也不会少。省内市场做起来后,再考虑借TCC的渠道出口东南亚。”


     相对于两位同种香型同行,台湾最大酒企金门酒厂在高调喊出年轻化、时尚化、国际化口号的同时,显得对市场更有信心。目前世界上主流烈酒是什么?金门高粱方面认为,不是威士忌或白兰地,全世界销量最大的烈酒是伏特加,而后者的特性与清香类型白酒风格非常接近。


     “公司在台湾市场所接触的外国友人几乎都能接受金门高粱酒,尤其是低度金门高粱酒,而且认为比伏特加更有味。”金门高粱方面颇为自得地举例道,尽管夏季是白酒市场淡季,但公司逆向思考,推广“冻饮”高粱酒的新喝法,即将整瓶金门高粱酒置于家用冰箱冷冻后饮用,令洋酒商Johnnie Walker(黑方)也不得不跟风效仿。


     与此同时,四川名酒水井坊和剑南春的新酒体研发工作已相继进入关键环节。剑南春总经理杨东云告诉笔者,公司与瑞典绝对伏特加公司联合研发的夜场酒目前正处在酒体调试阶段,“包装和策划方案都已经制定出来,年底可以面世。”笔者了解到,水井坊与帝亚吉欧联合研发的夜场酒眼下也到了样本成型阶段。在引入外资伙伴后,上述两家企业一直致力于酒体的改进,以期在夜场和白酒出口中有所建树。


进口酒冲击白酒市场


     是什么原因促使众多白酒企业不约而同迈出国际化脚步?白酒界权威专家高月明认为,白酒的国际化冲动来自多方面。“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消费群体饮用方式的变化。”高月明表示,据不完全统计,70%的80后人群对酒类的饮用习惯开始转向安全、时尚、现代化,而这一代人将是未来酒业市场的主流,因此,创新成为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此外,进口酒对市场的冲击也是眼下白酒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


  据泸州老窖总经理张良透露,去年一年仅轩尼诗在广东省的进口及销售额竟高达35亿元。而笔者从广东海关了解到,葡萄酒进口在经历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2007年(广东口岸)进口量已突破1000万升大关,达到1378.4万升,比上年大幅增长1.1倍;进口价值达到8080.9万美元,增幅高达2.6倍。而此前美国星座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夏仲邦亦向笔者表示,进口干葡萄酒去年销量450万箱,约占整个中国市场份额11%,“但是进口酒这两年正以100%的速度成倍增长,明年,进口酒会达到800万箱。”


     高月明则表示,伏特加去年的全球产量翻了一番,而香港取消葡萄酒税也令洋酒的进入势头更加迅猛,种种因素,都将构成对白酒市场的冲击。


     此外,中国的白酒也有对外寻求扩张的内在要求。笔者了解到,2007年中国白酒总产量为493万千升。“考虑到产值不到500万元的企业不统计,和出于地方保护主义瞒报产量,白酒行业实际情况是产大于销。全球60多亿人口,假设有25亿人喝白酒,便存在一个至少8亿到20亿的市场。”一业内专家认为,出口的背后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市场。


     “改革开放已经过去30年,中国加入WTO也有七八年的时间了,伴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制造融入世界,白酒国际化是时代提出的要求。”高月明表示。
国际化道路练兵


     尽管面对着种种迫切的理由,然而现实并不尽如人意。笔者了解到,早在1998年,中国最大白酒输出企业五粮液便将一款名为青梅酒的果酒开发列入生产规划,当时公司聘请了3名专业人才,成立了攻关组,并特意派出副总经理专门到法国南部最大的普莱集团学习酿造技术。五粮液方面表示,当时的意图是利用自身的名牌优势,实行战略扩张。


     但在白酒界响当当的名声并没有为五粮液在夜场带来任何优势。“五粮液为了这款酒大约投入有几千万,但最后都打了水漂。”一知情人士告诉笔者。而五粮液高层也向笔者坦承,夜场完全是洋酒的天下,白酒的品牌很难打响。


     “我们很多年前就看好夜场,研发出了适合夜场的产品,也想了很多办法,但最后的结果是产品摆在货架上无人问津。”五粮液内部一高层告诉笔者,打开夜场需要市场调研以及充分的投入开路,来自消费理念、文化层面上的差异是主要障碍,广东的夜场更被洋酒牢牢占据。


     他肯定打开夜场局面对中国白酒企业来说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为国际化道路练兵。“夜场的消费模式本来就是从西方传过来,与中国本土传统的文化迥异。”


     韩建书在反思当日玫瑰汾酒失利夜场时则表示,“对夜场的投入力度也不够,没有分出时间和专门的人去做夜场。”尽管如此,业内人士仍对夜场前景表示看好。“事实上,洋酒在进入中国多年以后,才取得眼下的繁荣。”一名酒企业高层告诉笔者,尽管中国白酒的国际化道路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只要策略得当,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未来仍充满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