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海尔是个不折不扣的坏榜样

中国营销传播网 2008-10-10 16:02 营销资料
有人认为,定位论乃是营销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对此我深表赞同。看到中国家电企业仍在争先恐后往品牌延伸这种前定位时代的陷阱里跳,我深感有责任对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我的营销马克思主义观点或许不会得到所有家电业人士的认同,但只要能促使部分先觉者步入定位时代,

有人认为,定位论乃是“营销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对此我深表赞同。看到中国家电企业仍在争先恐后往品牌延伸这种“前定位时代”的陷阱里跳,我深感有责任对此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我的“营销马克思主义”观点或许不会得到所有家电业人士的认同,但只要能促使部分先觉者步入“定位时代”,将来必会形成一股巨大的洪流,成就中国家电品牌“红旗插遍全球”的伟业,那么此文的贡献,将比那一箩筐分析海尔多元化是如何成功的文章有价值得多。事实上,海尔是不折不扣的坏榜样,谁能率先打碎这个虚假的偶像,谁就有机会像格力那样,在未来成为某个品类的全球霸主。  
  给中国家电业定位

  现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首先学的是日本。比如张瑞敏当初就是以松下为榜样。学习日本的管理、技术当然没有错,不幸的是,中国企业连日本企业的多元化也抄袭过来了。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在全球扬眉吐气。那时的中国,打开电视一看,东芝、日立、松下的广告充斥耳目。然而今天呢?全都过气了。日本家电品牌没有在中国任何一个主流家电品类上拔得头筹。

  中国家电业是中国市场化最成熟、竞争最激烈的营销大战场。你的本事到底如何,能在这里得到最充分的展现证明。日本品牌为什么会失去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复杂的解读是专家们干的事,从顾客心智角度讲,日本品牌太过空泛,它们什么都做,似乎很强大—在全球公认的12个家电著名品牌(索尼、松下、三菱、东芝、夏普、三洋、三星、LG、伊莱克斯、西门子、惠而浦和GE)中,有一半是日本企业—然而,它们在哪一个品类上都不突出。也许只有索尼的游戏机是个例外,不过那也是因为它另用了一个品牌名PlayStation,爱好者们称它为PS而不是索尼。

  如果你细心的话,会发现这12个世界品牌全都是多元化的。事实上,这些品牌在中国家电市场都谈不上成功,只有西门子差强人意,而恰恰它的品牌延伸最少,多年来在中国专攻冰箱和滚筒洗衣机高端市场。伊莱克斯曾在冰箱上风头甚劲,但在它推出空调、洗衣机之后,一天不如一天。惠而浦就不用提了,它从来就没有进入过中国人的心智,在空调、冰箱、洗衣机上屡遭败绩,2008年又与海信合资,这次它能翻身吗?

  不管是在中国已经挣扎了多年的老面孔,还是像贝科、Candy这样的迟到者,在见多识广且越来越自信的中国消费者面前,跨国品牌要过上好日子越来越难了。现在就看中国本土品牌能不能抓住机会了,在这个日益全球化的世界,它们得天独厚,依靠这片未来世界最大的市场,它们完全能够成为世界最杰出的品牌。

  GE和惠而浦是怎么成为全球家电巨头的?不是靠六西格玛,也不是所谓的核心竞争力,而是它们拥有美国这块当今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当然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它的对手都在搞多元化品牌延伸,所以这些竞争对手奋起直追,也还是差了一大截。而且多元化着实累人,连GE都忍不住要把它赖以起家的家电业务当成包袱出售。  

  海尔是怎样炼成的

  定位论大师里斯和特劳特是彻底的品牌延伸批判者。他们指出,定位是消费者的定位,而不是企业的定位。定位,归根结底是消费者对你的产品或服务具有的某种认知,这种认知最能代表你的品牌特征。很显然,特征愈鲜明,品牌越容易在顾客心智中赢得定位,定位越高,品牌的力量越强大。那么,什么样的定位才能占据消费者心智中的最高位置呢?

  这就要探究消费者的需求。人们是为了解决某种问题才会产生购买行为的,比如要轻松洗衣服,就会去买洗衣机。也就是说,人们买的是品类而不是品牌。品牌是随着竞争激烈、为了便于顾客区隔同一品类中的不同产品应运而生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上的品类数量在迅速膨胀,而每个品类中对顾客有意义的品牌数量就会相应减少,不然人类有限的大脑将不堪负荷。这时,简单地代表一个品类的品牌就受到最广泛的顾客欢迎。反过来,对顾客而言,品牌的真正价值也在于它代表一个品类,能最大化减少顾客的选择成本。

  只有专业化的品牌才能最为出色地代表一个品类。比如格力代表空调,格兰仕代表微波炉。而品牌延伸之后,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的焦点就会涣散,品牌的力量就被稀释了。如果遇到强大的聚焦对手,延伸品牌的原有位置很快就会被取而代之。春兰曾多年位居中国空调业第一,但在进入摩托车、卡车等行业后,三下两下它就被格力摁倒了。

  只有很少一部分企业明白品类比品牌更重要,品类是品牌生存、发展的根据地。它们认为自己的品牌很强大,所以很乐于将品牌延伸到其他领域。问题是,品牌仅在属于它的品类里有信誉,通常这种信誉并不能在新业务中获得过多的认可。当一个已经与某个品类建立起紧密联系的品牌进入另一个品类时,一切都是从零开始的,甚至是从负数开始的。如果进入的品类里强手林立,那么企业延伸品牌就会倒大霉。春兰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导致亏损累累,乃至退出股票市场。小鸭进入空调、热水器、冰柜、灶具等行业,不仅导致其退市,还拖累其洗衣机在市场上难觅踪迹。奥克斯做汽车仅13个月就偃旗息鼓,4000万元打了“水漂”。小天鹅搞空调、冰箱,最终无功而退,顺带把洗衣机的桂冠也丢了。冰柜大王澳柯玛涉足空调、冰箱、电动车、厨卫产品等,深陷困局,连愿意接盘的都找不到。

  可是,海尔实施多元化为什么成功了呢?许多人正是看到这个榜样,辩解自己的战略方向没问题,而是战术执行有偏差。他们可真不懂战略。时机是战略最重要的因素,可以说,“定位”这个伟大的概念难以被正确理解的原因,往往就是人们忽视了时机的作用。

  榜样之所以为榜样,在于他们比别人先行一步。张瑞敏在1985年抡起铁锤,一举把海尔打造成了第一个全国性冰箱品牌,又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率先实施多元化扩张,1991年进入空调、冷柜行业,1993年海尔洗衣机面世,至今海尔最成功的多元化业务仍然是其最早做的这几种产品。其他如彩电、电脑、手机、小家电等乏善可陈,海尔电风扇更是遭遇滑铁卢而退出国内市场,海尔微波炉也停止了生产,海尔药业在挣扎多年后终于被出售。

 

多元化延伸品牌的没落

  要利用业务的相关性,进入另一个品类该怎么办呢?当然是启用新品牌。实际上,企业手里有多个金光灿灿的专业品牌,日子会比延伸品牌好过得多。可以说,这是一个公开的商业秘密,知道的人多,懂得的人少,而有决心这样做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被所谓的品牌延伸策略迷惑了,他们把打造品牌视为畏途,宁愿使用一个已经有了知名度的现有品牌,并为此找出种种理由。平庸的企业和品牌如此之多,它们大都对商业世界没有什么价值,怪不得一场长时间的竞赛下来,它们都被专家对手远远甩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