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互联网思维未得到真正诠释
尽管2014年被称为酒业的互联网开启之年,但是当前O2O互联网思维未得到真正诠释,虽说O2O重视线下服务,但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聚集消费群体,如果只重其形不重其意,同样做不好O2O。要做好O2O,一要做好产品优势,二是服务优势,这种服务包括售前、售中、售后的一系列服务,售后服务更重要,更重要的是要产生再次消费。
举个例子。笔者最近总是听圈内朋友和我说目前好多酒业做O2O服务就是拼送酒时间,并且好多企业以此为卖点,大行其道。如河南的酒便利从创立的那天起,便承诺20分钟免费送达。四川1919酒类直供一进入郑州,便放话19分钟送达;酒仙网打造的酒快到平台,则喊出了9分钟送达;如今,酒运达则推出了5分钟送酒到家的服务举措。笔者关心的是,这样的O2O还能赢利么?把送达时间当成重要内容来推广,而不是重视O2O最关键的消费者,不禁让人感到痛惜,消费者今天选择了9分钟配送,明天就可以选择5分钟配送、3分钟配送……
资源配置、成本方面如何优化。说起资源,首先就要考虑建立这样一个O2O运作平台需要投入多少钱,需要什么样的组织架构,这样的组织架构多少人可以正常运转,什么样素质和技能的人能够胜任,怎么去开展运营,成交之后怎么配送,提供何种体验服务。这几乎是所有想做O2O的企业都要考虑的问题。
很多传统企业在做O2O的时候,便直接考虑独立运作,没有考虑资源如何配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忽然发现,原来还是走了老路。如物流配送方面,就会对财务形成巨大的压力。泸州老窖总裁张良对中酒网和1919结盟发表看法时曾说,O2O这种线下体验、线下配送的模式成本高昂。
即便是现在几个O2O大佬也是在整合线下的终端资源,无非是更便捷地去服务购酒的消费者。笔者认为,这样是在做重复工作,有的环节甚至可以省略。一方面,企业必须要做好消费者的服务工作,但一定要审慎地考虑区域性消费者的接受能力,切不可步子太大,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消费者,造成消费者不接受的窘境。另一方面,完全可以嫁接到企业现有的传统经销商资源,做好分工和利益分配。企业在销售链条上担负着开发终端、打造品牌、面对消费者等环节,而经销商则主要承担配送及维护终端、发动核心消费者的职能。通过让经销商做专业化的配送系统,节约成本,这样将更有助于酒企直接对接终端和消费者,了解其真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