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让更多茶叶商家加入台山白云茶行业当中来

江门日报 2011-03-16 15:34 茶叶
野生白云茶树普遍较高大 清道光十九年编纂的《新宁县志》中写道:白云茶,以产于瓶山顶(北峰山其中一座)者

  野生白云茶树普遍较高大

  清道光十九年编纂的《新宁县志》中写道:“白云茶,以产于瓶山顶(北峰山其中一座)者为上,性最寒,能解积热,不可过饮。”

  清光绪年间金武祥著述的《赤溪杂志》记:“产有土茶,民间采摘贩卖,间获微利。余烹而试之,质颇香嫩,惜焙制未精。”

  上述古籍所记载的茶叶,就是台山白云茶。台山人饮用白云茶在明、清时代已广为流传,白云茶是台山市的独有茶叶品种。自古以来,无论是在官方县志的种植记载,或是民间流传的制药秘方都有白云茶的身影。

  白云茶皆以野生为主,分布在高山老林中,因终年白云缭绕而得名。而随着环境的变化,白云茶面临着茶树数量日渐稀少的问题,随着老一辈茶农的辞世,栽培、配制白云茶的技术也渐渐失传,白云茶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近年来,不少的茶叶爱好者开始把目光投向白云茶,并花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和栽培白云茶,并大规模生产,将其推向市场。

  1、曾经的“仙茶”

  深受推崇售价颇高

  1985年,省农业厅组织中国茶科所、江门市农业局、台山市茶叶公司,新会林业局等单位到新会、台山等地对白云茶的资源分布、生化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认为,白云茶属小乔木、大叶品种,有荔枝叶、桂园叶、尖叶、小叶等四大类型,是适合制作红茶或绿茶的优质品种。

  白云茶树在台山主要分布在这些区域:古兜山脉的北峰山、狮子头等地,大隆洞山脉的牛围山,紫箩山脉和上川岛。生长于深山的野生白云茶树树龄高,树干较高大。在1985年的调查中,考察团就曾在大隆洞的牛围山发现高达6.16米的茶树。根据推算,这棵树的树龄在400年以上。

  据《百峰山草药》记载,用干白云茶叶3-5钱,以水煎服,可治风热感冒、痰多气喘、头痛、昏睡、烦渴等病。民间也有一秘方:用野生白云茶叶半斤浸蜜糖1斤,半年后用两汤匙蜜糖茶叶冲水一杯,日饮数次,能治热症、牙痛、肚痛、肚疴、热咳等病;用野生白云茶二两加水两碗煲为一碗,饮服能治感冒。

  由于特殊药用效果,白云茶深受台山人的喜爱,有“仙茶”美誉。过去,其销售的价格一直很高。在民国时期,1两上川出产的白云茶就要毫银2元;4两经过焙制的白云茶可以换回50公斤稻谷(当时台山本地粮食不足,需要从外地运来)。在上世纪80年代初,每公斤白云茶的售价高达120元。

  2、“请”茶树下山

  打响台山本地茶品牌

  白云茶一般在每年的雨水至清明时节开始采摘。一般一个茶农一天采摘茶叶约1-2公斤,多的达3-5公斤。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老茶农的辞世,再加上采摘野生茶过程十分辛苦,投身采摘白云茶这行的茶农日趋减少,这个行业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

  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让农民更快富起来,在政府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台山市茶叶公司在台城石花山建立了白云茶试验场,对古兜山上的白云茶进行育苗栽培,让白云茶下山,在平原上栽种。可惜,因为离开了高山环境,昼夜温差、相对湿度、土壤腐植质等条件的变化,使得白云茶苗的长势和质量都不甚理想。后来,由于企业体制的变化,科研经费无以为继,白云茶的研究工作就逐渐被遗忘。

  黄锡朋是一名中药草业余研究者。由于深受《本草拾遗》中所记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的影响,他认为:“既然台山本地的白云茶有如此药效,何不加以研究、培植和推广呢?这既保护了环境,也能打响台山本地茶叶的品牌,相信还能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

  2006年,黄锡朋投入资金,收购了古兜山瓶南茶场,建起了白云茶厂,取得了茶叶生产的资质、以及QS认证。他每年从茶农手中收购野生白云茶春茶青,然后在茶厂采用古法和现代工艺进行制作,开始踏上了研究开发台山野生白云茶之路。

  瓶南茶场始建于1958年。当年,该茶场从山顶上先后移植为数不少的白云茶树苗。黄锡朋说,分布于北峰山的白云茶树,对海拔和湿度很敏感,需要靠大雾覆盖才能产出好茶。为了扩大种植面积,收购茶场后,他不断摸索,每年都尝试移植40多棵野生茶树,从海拔400米的山顶移植到350米的地方。目前,茶场的面积从原来的50亩扩展到100亩。茶树树龄普遍在50年以上,茶树树高1米左右,冠幅2米多。平均每棵茶树每年可产1斤茶叶。

  如今,茶场开始产生不错的效益:1公斤野生白云茶树的春茶可卖到600元,一公斤普通白云茶可卖到400元。

    3、从野生到野化

  扩大白云茶

  种植规模

  现在对于野生白云茶树的移植仍仅限于茶场内的茶树,而对于山顶或山间的老茶树,由于生长在岩石间以及海拔等因素制约,移植仍有很大困难,这也就限制了茶场的规模扩大。

  黄锡朋说,从目前白云茶树的栽培情况分析,茶树苗都是从老茶树冠幅下长出来的,要长大就要有阳光。但是白云茶树的冠幅又大又密,这可能使茶树苗生长速度十分缓慢。为了扩大种植和产量,需要把种子挖出来重新栽培。因此,黄锡朋现在除了移植茶树外,也开展了对白云茶树苗的研究、培植,准备大规模地种植白云茶,他称这过程为“野化”。

  据他介绍,为避免夏天猛烈阳光对茶树的照射,他在茶园间种一些茶伴侣,如桂花和杉树等,尽量营造高山深林中的环境,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让茶树在自然环境下生长。

  黄锡朋说:“我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茶三杂树七’的生态公益茶林,这是一个从野生到野化的过程。我们把白云茶请下了山,必须保证其生长环境的自然化,尊重大自然的生长规律,不参杂任何化学产品,现代工业添加剂,放弃工业化生产,才能保证白云茶如古书籍所描述的药用效果,达到保健茶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