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人久违了的焐酥豆
一天,几个朋友在饭店用餐,第一道上来的菜,顿时让我眼睛一亮——一盆粉嘟嘟的焐酥豆,这是老上海人久违了的所爱。我搛了颗放进嘴里,糯嗒嗒、香喷喷、辣蓬蓬,味道赞得没话说。老上海人喜欢焐酥豆,还因为它可下饭、可佐酒、更可作零食消闲,一菜三用,哪个菜谱里,能找到这样的好宝贝?
焐酥豆我吃得最多的时候,该是读小学二三年级辰光。
当时,上海似乎很流行吃焐酥豆,大街小巷都有卖。我们小学门口,两边几乎摆满卖焐酥豆的摊子。一只木桶,木桶里一个饭窝子,里面用旧棉袄或破棉絮紧裹着的钵头里,焐酥豆热气腾腾。我们递上一二分钱,摊主就用筷子上扎着的小勺子,从钵头里舀上几十颗,放进一个报纸折的三角包里,有的摊主还会洒上点五香粉。我们走几步,在纸包里拣上一颗丢进嘴里,如现今孩子吃巧克力那样,吃得津津有味。
说来也巧,我的同桌绰号就叫“焐酥豆”。那是因为他奶奶就是卖焐酥豆的。祖孙两个的生活费以及他的书杂费就靠卖焐酥豆的进账。他功课不好,老师让我每天上他家帮他复习。他家住在灶披间,里面黑洞洞的,尽是盛着蚕豆的缸缸坛坛,但屋里香味浓浓,进到里面还真不想出来呢……每次,他奶奶总要盛上刚烧好的焐酥豆给我吃。
几年后,这焐酥豆逐渐稀少,而市面上又有了新品种:一是茴香豆,那是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文章中提到过的;二是奶油五香豆。因我从小喜欢吃豆,不管什么豆,都要尝尝味道。一次去绍兴出差,特别找到咸丰酒店,点了盆茴香豆。虽然皱巴巴没一点卖相,但茴香的香味和韧韧的嚼劲,却让我难忘。而冰糖奶油五香豆,一股浓郁的奶油味,吃起来又香又甜,一时成了上海城隍庙的名片。我每次回乡探亲,旅行包里总是塞得满满的,给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送上两包,价钱不贵,却是正宗上海货,很扎台型。当然,四川的怪味豆,辣辣的,麻麻的,又是一番风味,只是吃多了,要喝水。我还喜欢五分钱就能买一盆的“独脚蟹”,那是单位食堂自己做的。这名字太形象生动了。蚕豆浸泡发芽后,长出一支芽芽,豆身椭圆像只蟹,豆芽儿酷似蟹脚。用雪里蕻咸菜同煮,味道特别鲜美,而且下饭,这只菜一上窗口,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焐酥豆。只是眼下是山珍海味的时代,这土不拉几的焐酥豆,再也上不了台面了。一次过节,当我把鱼虾蟹贝统统上完后,悄悄上了盆焐酥豆。它在五彩斑斓的海鲜里,显得灰头土脸,谁也不去瞄一眼。我只好友情推荐:“请尝尝这只老上海的菜。”卖我的面子,有人懒洋洋地伸出筷子,没想到吃后竟惊叫起来:“这是什么菜,怎么这样好吃!”很快,大家的筷子都伸了过来,一大盆吃得精光。
其实,焐酥豆好吃也好做,又很便宜。用一斤干蚕豆,水里浸泡两三天,洗清沥干用葱油煸炒,加水加盐糖味精五香粉,用小火焐。
“焐”是关键,那时是煤球炉上加铁板,悠悠地焐,现在自然要把煤气调到最低档,让豆由硬变软、变酥,最后起沙,其间加两次五香粉,逐步将水收干,最后一道要加放白胡椒粉,那香喷喷的焐酥豆便会让你一吃就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