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粮食增产因素的比较与分析

新华网河南频道 2011-07-15 10:47 粮食
7月15日新华网河南频道电 (记者李钧德)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河南省夏粮总

       7月15日新华网河南频道电  (记者李钧德)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河南省夏粮总产量为626.3亿斤,比上年增长1.3%。其中,小麦总产量为624.6亿斤,比上年增长1.3%。小麦平均亩产为391.0公斤,比上年增长0.5%;播种面积为7985万亩,比上年增长0.8%。夏粮和小麦总产均实现九连增,并创历史最高纪录。

      有关专家指出,夏粮丰收为河南实现全年粮食总产量继续保持1000亿斤以上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全省实现夏粮九连增以后,作为夏粮主导产品,河南省小麦的平均亩产和播种面积均达到极限。今后,河南粮食的增产潜力何在?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农业调查处处长陈保西表示,根据有关资料,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对河南、黑龙江两省“十一五”期间粮食生产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发展河南粮食生产提供借鉴。


    一、“十一五”期间两省粮食产量及在全国位次变化


    “十一五”期间,河南粮食总产量一直保持在1000亿斤以上,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首位。2010年与2005年相比,河南粮食总产量增长18.7%,比全国平均增幅12.9%高出5.8个百分点,在全国十大粮食主产省(河南、山东、四川、黑龙江、江苏、湖南、安徽、河北、吉林、湖北)中,增长幅度排在第二位。


    同时,黑龙江粮食总产量由2005年占全国6.4%上升到2010年占全国9.2%,达到1002.6亿斤,成为继河南之后全国第二个粮食总产量超千亿斤的省份,增长幅度达到62.1%,排在首位。


    二、“十一五”期间两省粮食增产要素分析


    调查人员排除了政策因素的影响,重在分析粮食增产方式和要素的影响。


    其一,粮食播种面积大幅度增加,是黑龙江“十一五”期间粮食增产的最大影响因素。


    黑龙江“十一五”末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72亿亩,比“十五”末增加4202.7万亩,增幅达32.4%,因播种面积增加形成的粮食增产量达到245.1亿斤,对该省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63.8%。同期,河南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46亿亩,比“十五”末增加881.8万亩,增长幅度为6.4%,因播种面积增加形成的粮食增产量为65.6亿斤,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38.4%,比黑龙江低25.4个百分点。


    其二,粮食内部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是黑龙江“十一五”期间粮食增产的第二大影响因素。


    提高水稻、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粮食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压缩大豆等低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有利于提高亩产量,实现粮食总产量增产。黑龙江水稻、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总面积比重由2005年的31.1%提高到2010年的56.5%,提高25.4个百分点,大豆播种播种面积比重则由2005年的41.0%下降到2010年的35.0%,下降6个百分点。同期,河南水稻、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总播种面积比重提高3.0个百分点,大豆播种面积占粮食总播种面积面积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非常显著。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74.2%,有效灌溉面积增长42.3%,旱涝保收田面积增长72.6%,机电排灌面积增长25.3%,机电井数量增长12.1%,分别比河南多增43.7%、38.8%、67.1%、23.4%、12.2%。


    粮食内部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是直接提高粮食亩产量的主导因素,“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粮食亩产量因此提高53.6公斤,形成粮食总产量增加139.1亿斤,对“十一五”期间该省粮食总产量增长贡献率为36.2%;同期同原因,河南粮食亩产量提高38.4公斤,形成粮食总产量增加105.4亿斤,对“十一五”期间粮食总产量增长贡献率为62.6%。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河南、黑龙江粮食总产量增长途径和方法有较大差别。黑龙江把土地资源、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潜力大的优势发挥得比较充分,粮食生产水平实现了从低产到中产的跨越。河南则是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较为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以提高诸如粮食品种的更新换代、先进栽培技术推广应用等农业科技含量为抓手,粮食生产水平实现了从中产到中高产的跨越。


    --两省粮食生产优势的对比分析


    河南、黑龙江是全国最大的两个粮食生产核心区,承担着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粮食增产目标的重大责任。两省的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尽力发挥生产优势,选择了得力的战略措施。


    黑龙江粮食生产的优势在于:黑龙江可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资源、尤其后备耕地资源(可开垦变为耕地的荒地)依然丰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的潜力仍然巨大,加上降雨量逐渐南少北多的大气环流趋势,农业干旱对黑龙江粮食生产的威胁趋轻;黑龙江耕地资源中的水田面积比河南多17.5倍,加上大豆面积退减等因素,为进一步扩大水稻、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比重奠定了基础,这些都是推动粮食生产水平提高的极有利条件。按照黑龙江当前的粮食播种面积,亩产量只要再提高25公斤,其粮食总产量即可达到河南现有粮食总产量水平。黑龙江已经充分认识到无霜期短是该省粮食稳定增产的重要制约因素,已经研究相适应的粮食栽培技术,如水稻温棚育苗、地膜覆盖,实现幼苗早发,强力增加水利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作物抗异能力等,以及生育期短、早熟的粮食品种,届时粮食生产水平将快速实现由中产到中高产的跨越。


    河南粮食生产的优势在于:河南人多地少,历史上农业有精耕细作的习惯,农民善于接受、应用科学技术,农业科研力量和技术储备比较雄厚,高产优良的粮食品种覆盖率、粮食栽培技术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田面积、机电井数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均居全国首位,气象条件良好,这些都是河南粮食稳产的重要基础。


    --稳定河南粮食生产的措施建议


    一是河南各级、各地应正视今后稳定粮食生产的艰巨性。河南粮食生产已经进入中高产水平,再提高生产水平的难度越来越大,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这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目前河南粮食生产后备资源和潜力不及黑龙江,必须变危机为动力,增强信心、百倍努力,才能继续维持全国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的地位,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尤其要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高有限土地的产出率,切实解决粮食生产的短腿现象,形成新的粮食生产增长点。这是河南粮食生产的长期战略措施,也是实现粮食生产中高产水平向高产水平跨越的基础。


    三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转化和应用水平。这是实现粮食亩产量由中高产到高产跨越、粮食总产量持续上升的推进器。


    四是强化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建设。这是河南高素质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状况下的重要选择,也是解决部分农户粗放经营、实现农业科学化管理的重要途径。


    五是切实解决当前农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按秸秆还田规程操作,旋耕深度不低于20厘米,确保表土层厚度,小麦播种时实施强度镇压;麦茬夏播应深度播种,注意浇水保墒,提高播种出苗率,切实解决播种前的缺苗断垄;注重粮食品种的更新换代,总结推广适应当地的栽培、管理技术,因地、因时、因苗情、因灾情指导生产的管理;扶持、鼓励土地流转,满足种田能手增加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可持续经营的愿望,提高农业机械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