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干预喜忧参半 棕榈油颓势难改 10-15
政策干预喜忧参半 棕榈油颓势难改 10-15
随着美中西部大豆的提前收割,占全球产量半数以上的北半球大豆集中上市,油脂阶段性供应充裕大局落定,市场逐渐将注意力转向中国等需求国家。然而,受累内外交困的宏观经济环境,国内油脂终端消费屡屡呈现旺季不旺的特征。加之国家对食用油提价的政策性调控,油厂及贸易商承接动能亦受到限制。眼下告别“双节”小长假,距离春节的消费高峰期存在一段空档期,油脂或延续弱势调整,逐步释放季节性压力。
棕榈油基本面惨淡
豆棕价差逆势上扬
“地沟油”泛滥引燃餐饮业消费信任危机,2011年三季度公安部破获特大地沟油案件,吹响了消灭地沟油的集结号。强化食用植物油安全也对调和油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诉求。棕榈油因其价格优势,曾经是食用油企业进行油品搀兑的首选。但囿于棕榈油熔点较高(以24℃为主),低温环境下会发生凝固,加之精炼技术要求高,小品牌油企虽想控制成本,但担心被牵涉地沟油事件,因而多数放弃了使用棕榈油来生产调和油。
棕榈油终端市场承接力度不足,加之前期信用证融资导致其港口库存居高不下,双方面共同打压导致2012年夏季棕榈油旺季特征未能显现。其间,豆棕价差非但没有如以往迎来季节性回落,反而一路上扬,刷新2009年以来高点。截至9月底豆棕1月合约价差飙升至2252元/吨。
依据MPOB月度产销数据,9月份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不振,而产量大幅飙升(17.4%)创纪录高位248万吨。接下来,10月份通常是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高峰期,供应面压力有增无减,库存料难回落。
政策干预喜忧参半
棕榈油走势难言乐观
继全球最大棕榈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下调其精炼油出口关税之后,马来西亚商务部批准了削减毛棕榈油出口税率的决议,计划由原先的23%调整至8%—10%,以辅助国内棕榈油加工商保持竞争力,并为中国等消费国家提供价格更为低廉的商品,具体下调规模截至目前悬而未决。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关税下调有助于刺激其出口。换个角度,这将加大我国棕榈油的“去库存”压力,对于国内处于淡季的油脂消费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除了刺激棕榈油出口,马来西亚与印尼携手在棕榈油产量以及工业消费上做文章。有相关官员称,两国合作可能会减少种植园扩张面积,或者通过刺激生物柴油的使用来增加棕榈油消费。笼统分析,两种途径均着眼于行业较长时期的发展,对于马来西亚棕榈油短期期价的提振则更多停留在心理层面。
油厂压榨收益急跌
考验大豆成本支撑力
囿于油粕现货价格回落,各地油厂压榨利润急剧萎缩。依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测算,9月初山东、江苏、辽宁地区油厂压榨利润分别在107.45元/吨、77.45元/吨、547.15元/吨。10月10日,辽宁地区国标四级豆油出厂价报在9250元/吨,普通蛋白粕出厂价在4000元/吨,考虑120元/吨左右的加工成本,当地油厂压榨亏损93.75元/吨,远低于近两年压榨收益均值-10.38元/吨。一个月的时间,辽宁地区油厂压榨收益跌幅高达640.9元/吨,山东、江苏等沿海地区压榨利润分别下滑295.38元/吨、231.15元/吨。油厂压榨普亏,打压其加工及囤货积极性。
此外,东北地区新豆开秤,农民并不急于出售,购销双双不旺。据悉,眼下黑龙江地区大豆收购以商品豆为主,价格在2.35—2.4元/斤(水分14%)。临储大豆拍卖方面,截至目前,国储2009年大豆完成抛售,2010年大豆存储时间短,榨油质量较高,因而价格表现出一定刚性。10月11日,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拍卖的2010年大豆成交均价为4492元/吨,较当日销售的2009年大豆高出168元/吨。抛豆价格高企,势必打压中间商承接热情,2010年大豆计划销售187176吨,实际成交11338吨,成交率仅为6.06%。交投不活跃若持久,将会削弱大豆作为成本的潜在支撑作用,豆油期价存在下行风险。
综上所述,考虑到油脂市场新增供应压力,终端消费尚处淡季,广大贸易商、油企的去库存进程缓慢,加之外围欧债危机氤氲不散拖累经济增长,我们对油脂的中期走势倾向于弱势振荡观点。其间,不排除短期技术上的超卖修正。具体到操作上,建议选择自身基本面相对疲弱的棕榈油,尝试逢高抛空,以区间操作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