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菜 11-05
豆腐菜 11-05
说起豆腐,中国人老少皆知,这是中国古代先民对世界餐饮业的一大贡献。据汉代史书记载,豆腐是汉淮南王刘安首先创制出来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笔者所知,宋代用豆腐做的名菜有“雪霞羹”、“东坡豆腐”。明代有“五香豆腐”、“东江瓤豆腐”,清代同治五年《筵款丰馐依样调鼎新录》中有豆腐菜64种。
至于现代中国八大菜系,及全国各地菜系中用豆腐制作的名馔佳肴,更是不胜枚举,有记录可查的豆腐菜品种大约有1000余种吧。
北京饭店四川菜名厨于存,曾在毛泽东主席处主厨多年,我曾在人民日报写文介绍其给毛主席做饭的故事。这里说的是,他在中南海给主席做饭时,常用中南海海子里自己养殖的鲜鱼,还有天然的各种野生小杂鱼给毛主席做一道叫作“鱼杂豆腐脑”的菜。毛主席经常点这个菜吃,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菜一点也不剩下,还常夸赞这个菜做的好吃。但这道“鱼杂豆腐脑”,具体的怎么个做法,于存老师傅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讲过,因时间太久了,我也记不清楚了,于存师傅又已过世多年,故我不敢胡编乱写之。
艺术大师刘海粟,1978年住在北京饭店作画。在川菜厨房管理员张志国的一再请求下,他给喜欢国画收藏的张志国画了一幅墨竹图。此画长约两尺,宽一尺,寥寥数笔,就画成数丛铁干虬枝的野竹,挺拔峥嵘,而且题诗一首。
画作未全干,刘海粟老师命我给张志国送去。张志国看了这幅画后,连呼,妙!妙!!大喜之余,他问我刘海粟老师吃饭了没有?还不到中午11点,没吃饭呢!我答。张志国说那好办,我给老头儿做个菜,你顺便给带回去吧。说罢,张志国亲自动手,锅、碗、瓢、勺一阵乱响,没用别的厨师帮忙,一番忙活后,把一?子“蟹粉扒豆腐”交给我,并说,老头儿是南方人,年纪大了,这豆腐柔软细嫩,好消化。你瞧这儿,还飘着黄色的蟹油珠儿呢!味儿倍儿鲜,他准爱吃。
这“蟹粉扒豆腐”,我是知道做法的。主料用南豆腐、蟹肉、蟹黄。调料有熟猪油、葱姜末、料酒、鸡油、鸡汤、湿淀粉、胡椒面、盐、味精。将锅烧热,放入熟猪油,放葱姜末、蟹肉、蟹黄,炒出香味后烹入料酒,再加一点盐、味精、胡椒面再炒几下,放鸡汤,稍开锅后,放入出过水的切好的豆腐片,开锅后,手端着锅不停地晃动,让豆腐片在锅里流动,然后再放湿淀粉勾芡加一点鸡油,倒入碗或盘中即可。也可根据时令季节,如冬天放几片鲜黄瓜或烫熟的油菜心、盖叶菜、豆苗、木耳菜等,绿油油、青翠翠的,既增加了美感也诱人食欲大增。
范俊康,北京饭店川菜大师。是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四大名厨”之一。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著名的“日内瓦会议”,会期长达三个多月,范俊康负责代表团的厨房工作。在为多国的国家首脑和友人举办的各种大小宴会、便餐上,他做过的热菜及冷菜品种达到上千种之多,几乎每次宴会菜谱都不会重样。按当时国内外惯例,豆腐菜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是不能上宴会的,那用来招待国宾的宴会就更不用说了,亚洲国家一般都是这样。
但范俊康不同,他先把豆腐切成一块块的长方块,然后用植物油炸成金黄金黄的颜色,再用食用碱水根据时间浸泡,让豆腐块里面的豆腐变化为象鲜豆浆一样,最后再使鲜鸡汤煮之,成菜后,色、香、味、形俱全,此菜像只口袋,打开之后里面是一汪鲜嫩清香的豆浆汁,很多外国友人品尝了此菜后,都大感惊奇!这豆浆是怎么放进去的?中国人的食品太神奇了,简直像变戏法一样。很多友人食用后都在猜想,但都百思不得其解。周恩来总理在宴请外国首脑时曾数次使用此菜,从此之后,中国汉代淮南王刘安首创的豆腐在上千年后,登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宴的大舞台,使中华古老的烹饪文化“中国菜”举世闻名!这道豆腐菜名称是什么呢?它就是川菜中名不见经传的普通菜“口袋豆腐”。
“口袋豆腐”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初,前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和笔者在中山公园偶遇时谈起过,后来又在北京饭店东大楼外王府井大街南口相遇,他也曾谈起这段故事。韩念龙老部长和范俊康关系很好,是朋友,他很佩服范俊康的川菜手艺。
陈代增,北京饭店淮扬菜特一级技师,是经淮扬菜大师王兰、李魁南等人培养的高徒。1961年在国家领导人设宴会招待英国人麦克唐纳时,青年厨师陈代增以一盘鲜嫩可口的“一品豆腐”征服了麦氏的味蕾和口感。他说:“这盘豆腐是我一生中吃过的最棒的菜了,这使我改变了对中国的豆腐坏的印象。”其实算起来,“一品豆腐”应该是山东菜,淮扬菜系也做此菜,只是烹饪手法大同小异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