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各种传闻影响,糖价极速拉涨
近来,受各种传闻影响,糖价极速拉涨,但是在节前备货即将结束之际,此波上涨缺乏需求的配合。笔者认为,根据历年的周期性特点,收储传闻恐难兑现,后期糖价将回归理性区间。
商品上涨风险仍存
近期德法两国首脑频频会晤,一方面显示出救市的决心,另一方面也显示出目前欧洲危机情况仍未缓解。此外,希腊债务减记或成泡影,也引发市场对希腊问题的再次担忧,新一批援助资金到达前看涨仍需谨慎。
此外,最新数据显示,CPI小幅回落,但高于此前预期的4.0%,虽显示出通胀压力基本缓解,但近期部分地区蔬菜价格上涨近10倍,这无疑将加重1月份价格上涨的预期。而从PPI的连续下滑中也可以看出,目前生产厂商的出厂价格呈现下跌趋势,下游成本有下滑迹象,后期市场成本支撑将逐渐减弱,商品价格上涨或难持续。
主产国增产预期抑制糖价
自进入2011/2012新糖期以来,全球各主要产糖国纷纷上调产量预期,除巴西下调产量外,俄罗斯、欧盟、印尼等国产量增幅较大。其中俄罗斯前两月食糖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68.27%,甜菜加工量增长76.65%。印尼方面也表示,新的一年对白糖(6395,-15.00,-0.23%)的进口需求基本为零,产糖量料增加30万吨,而目前库存规模已达到80万吨,远远超出该国国内的需求(约170万吨)。
据相关统计机构报道,由于欧盟增产明显,新榨季全球糖市料将过剩610万吨,而此前巴西调降的糖量预期显示,2012年预计减少197.8万吨,不难发现,此部分缺口已经完全由其他产糖国弥补。因此,在糖价快速上涨,前一榨季各国普遍减产的前提下,2011/2012制糖期产量大增,供过于求已成定局,后市全球糖价将易跌难涨。
收储传闻恐难兑现
根据2000年以来的收抛储统计显示,国家近年来共收储4次,其中2007、2008年两次,受收购价格过低等因素影响,基本无成交。而从收购时间来看,国家在连续增产后的收储成功率较高,尽管2007年的收购是在首年的增加即开始,但从时间上来看,当时收储时间在2007年9月14日,即已接近当时榨季的末期,且前提是国内已经出现产量大幅增加的情况。因此,在连续减产后的首年增产之初,目前并未出现实际的大幅增产,既使开始收储,至少要等到榨季结束前,目前开始收储的可能性较小。
此外,受糖料储存限制,收储后需在18个月内抛掉,目前虽出现回落,但若进行收储,或将重现2007、2008年时的零成交局面,同时收储将导致价格再次上行,不利于抑制通胀。因此,从价格、时间、国家政策的稳定等方面来看,近期进行收储的可能性较小,此轮上涨难以延续。
供应增加推动糖价下行
2010/2011榨季国内供需缺口达到300万吨,而根据当年进口量与抛储量来看,2011年1—11月进口量在242.5万吨,抛储量在188.42万吨,总计430.92万吨,超出缺口130.92万吨。而根据国内预计,新榨季供需缺口最大或达到200万吨左右,但加上前一榨季剩余的供应及新一年的进口,缺口能弥补甚至出现过剩。因此,糖价新榨季的支撑不再,过剩或将导致糖价加速下跌。
综上所述,此次传闻短期成为现实的可能性相对较小,同时供过于求的预期也不利于价格上涨,而国际市场经济短期也难言复苏,因此,后期糖价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而回归合理性区间将成为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