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买散装膨化小食品
香脆的膨化食品近年来成为妇女儿童和很多年轻人追捧的对象,看电视时,上网冲浪时,餐前饭后,膨化食品成了他们最喜欢的零食。不仅袋装和罐装的薯片、虾条销售火暴,散装膨化食品也渐渐形成市场。近日记者走访了超市和集贸市场,发现散装膨化食品存在很多卫生安全隐患。
隐患一:覆盖保鲜膜不严或没有保鲜膜
在北京阜成门附近的美廉美超市,记者看到,散装膨化小食品上的保鲜膜只覆盖了一半,另一半小食品直接裸露在外,有的消费者直接伸手进去,边买边尝,而两个售货员则站在一边交谈说笑,对这一情况熟视无睹。
在集贸市场上,膨化小食品则更加“坦荡没有遮拦”,完全“赤裸裸”在进行销售。在北京草桥集贸市场北头街边,一家卖散装膨化小食品的摊子上,散装猫耳朵、麦烧、虾条等被摆放在一个个大塑料袋里,袋口完全敞开,记者看到,灰尘和污垢已经在塑料袋外层积了厚厚的一层,让人看着非常不舒服。而在另一家卖玉米棒的小摊上,摊主在地上铺了些硬纸板,直接将生产出来的玉米棒放在纸板上销售,过路的孩子一般都喜欢在摊上掰一截尝尝,起风的时候,尘土就会落在这些食品上。
隐患二:未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6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明文规定,要求食品经营者贮存散装小食品,应当在贮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内容。而记者在超市和集贸市场看到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市场上销售的散装膨化小食品,大多数对这些内容标注不全,甚至在很多小摊商家所卖的膨化食品什么都没有标注。面对记者的询问,某商贩辩解说他们的这些膨化小食品都是近几天从批发市场进购来的,原来的大袋包装是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而当记者要求进一步查看的时候却被拒绝。另一家卖玉米棒的商家告诉记者,他们的玉米棒都是现场生产销售的,根本不用标注这些内容。
而在某超市,记者发现其出售的香脆玉米粒只标注了生产日期。超市售货员告诉记者,这些小食品都是超市自制的,都很新鲜,买回去只要包好,温度合适,一两个星期都不会变质。
消费者:购买欠理性
在记者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消费者都缺少挑选膨化食品的知识,不知道什么样的膨化食品比较安全。正在选购膨化小食品的张阿姨告诉记者,家里孩子比较喜欢吃这种东西,她买这些小食品一般都会在超市,觉得超市的这些食品比较安全放心,只要尝起来口感好就可以,因为对超市比较放心,过去购买都很少注意这些东西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小莫是在北京上大学的学生。小莫则更经常买品牌包装的膨化食品,她告诉记者自己喜欢可比克的薯片,觉得品牌产品口感更好,质量比较信得过。而问起对膨化食品的生产原理和其他有关膨化食品的知识,小莫则表示自己对这些知道得并不多,往往更多是关注食品口味。
专家提醒:慎选散装膨化食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胡小松教授表示,膨化食品本身的一些特点决定其不宜被人大量食用,而其制作工艺及其产品特点也决定其不宜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不然很可能会受潮和变质,特别是在人流量较大的集贸市场,空气中存在很多尘土和菌群,很容易被蓬松多孔的膨化小食品吸附,极有可能造成这些食品的二次污染。所以,消费者在选购膨化食品时应尽量选择购买密封包装的膨化食品,因为包装的膨化食品质量普遍较好,而散装销售的膨化食品由于裸露在空气中,容易造成酸败和卫生指标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