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跨界:旧貌换新颜
2009年6月,曾启山就任麦当劳中国区CEO 4个月后,就将海外市场成熟的麦咖啡业务引入中国。去年,除了实施新的形象计划,麦当劳还增加了专门的咖啡区,同时推出结合咖啡的全新点心食品。
可以肯定的是,麦当劳已经将重点从儿童消费、家庭消费转向商务会谈与朋友聚会,消费群体的成长与悄然扩大,让这个从前逗孩子开心的小丑叔叔也随之变得更加时尚和国际化。“我们希望吸引年轻人的驻足光顾,并最终成为这种简单快乐生活方式的忠实拥趸。”曾启山说。
而事实上,麦当劳涉足咖啡已经不是近两年的事了,早在1993年,麦咖啡就诞生于澳大利亚,其后它一路高歌,甚至在经济危机期间,与咖啡巨头星巴克势均力敌。但是在中国,麦当劳显然谨慎了许多,屈指可数的麦咖啡示范店几乎不为人知。直至2009年6月,曾启山上任后,麦当劳一度大力推广低端产品——麦咖啡鲜煮咖啡,为日后真正的麦咖啡系列暖身;此后才渐渐在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出现了麦咖啡标准店,但其数量至今仍屈指可数。
2010年,随着全球市场的开展,一度不温不火的麦当劳突然发力,麦咖啡实际开店数约超过165家。只是数量冲上去的背后,却始终难掩麦咖啡销售量的尴尬现状。曾启山对此解释说,“麦咖啡还没有在中国盈利,毕竟一杯麦咖啡的售价也就是七八元,跟动辄二三十元一杯的星巴克相比,非常便宜。”
不过,即便营业额不高、成本不低,麦当劳依然决定,狠下心来做现磨咖啡,“一台咖啡机要7万块,在上海,麦咖啡产品线研发时就花了4个月。不仅如此,麦当劳还从咖啡豆供应商找来有经验的专家培训调配师,从咖啡的起源、历史,到如何辨别、品尝逐一讲解,员工在上岗前,就要求熟悉有接近200页厚的麦咖啡营运手册。”曾启山说,“麦当劳未来还要为咖啡投入更好的装修,更好的椅子,更美妙的音乐和无线网络。”现在看来,曾启山指的便是延展的麦当劳形象升级计划。
从2010年底开始,麦当劳开始逐步将国外实行了4年的餐厅形象升级改造项目推广至中国。在国内的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开始率先引入LIM(less is more)简约欧洲设计风格,而预计在2011年底,中国采用LIM风格的餐厅数量将达到100家,至2013年,80%的麦当劳门店将进行餐厅形象升级。
作为麦咖啡的延展计划,麦当劳形象升级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希望可以尽量延长顾客在这里的消费时间,以达到在单位营业面积上创造出更多次的消费,提高单店的利润水平。过去,麦当劳在中国总共投入70多亿元人民币,2010年的投入在去年基础上增长了35%,而2011年曾启山表示,还将增加40%的投入,主要用于加快开设新的餐厅,对现有餐厅进行升级以及拓展更多的便利服务。
如此看来,逐渐意识到中国市场潜力的麦当劳,未来3年将加速扩张,再开1000家门店的计划似乎顺理成章。曾启山说:“中国市场是我们最关注的市场,我们随时在倾听消费者的声音。中国的城市化在提速,为适应这种变化,我们在城市中心开设麦当劳餐厅,在城市外围,则发展‘得来速’餐厅。‘麦咖啡’和‘得来速’等新的经营模式将是我们未来的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