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特点
2014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制售假劣保健食品、调味品、桶装水,以及用猪肉制售假冒牛肉,用过期食品作为原料加工食品等行为时有发生。二是部分领域“潜规则”犯罪仍时有发生,个别地下加工窝点使用工业盐和化学试剂加工咸肉制品,使用“垃圾肉”制售猪肉馅,使用工业用烧碱和松香加工食品。三是个别不法分子通过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方式制售食品进行牟利,比如在小龙虾、麻辣烫、牛肉汤中添加罂粟壳。
2014年,上海监管部门继续恪守“五个最严”,以错时监管、飞行检查为主要手段,开展日常巡查、监督检查和专项执法检查共计30.8万户次,发现问题企业1.5万户次并予整改和处罚,同比下降11.8%。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统一部署,结合本市实际,开展了农村食品市场、儿童食品及校园周边食品等21项专项整治。
“重拳”之下,全市相关监管部门2014年共注销或吊销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证照7405张,同比减少37.8%。全市共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8447起,同比减少31.9%;罚没款金额5567.7万元,同比减少50.6%。严厉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行为,本市还加强了行刑衔接的力度,依靠行政监管部门提供的线索和移交的案件,本市公安部门2014年共侦破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案件129起,同比下降5.8%;抓获犯罪嫌疑人260人,同比下降37.5%。
高压监管下,一批食品犯罪案件被曝光,一批低质食品企业被淘汰,百姓对于食品安全环境的信心逐步回升。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最新发布的《上海市民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程度调查报告》显示,多数市民认同上海食品安全状况,认为上海食品安全状况“很安全”、“比较安全”和“一般”的市民合计达96.3%,同比提高了4%。
对食品安全现状的信任,很大程度上源自对食品安全情况的认知。调查反映,2014年市民食品安全知晓率得分为80.4分,为2007年以来最高水平。目前,市民最担心的3个食品安全问题依次为:“食物中毒”(占23.3%,同比上升5.7%)、“出售病死牲畜肉”(占21.2%,同比下降0.2%)和“含有地沟油的食品”(占10.4%,同比下降0.2%)。而市民最希望了解的3个食品安全知识分别为“食品营养”(占51%,同比下降5.6%)、“食品储存”(占40.1%,同比上升2.6%)、“食品质量鉴别”(占39.8%,同比下降10.1%)。
认知程度的加深,还增加了市民监督食品安全问题的积极性。调查反映,90.3%参与调查的市民“很关注”和“关注”食品安全,他们认为最应该加强重点监管的3个环节是“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占61.1%)、“环境污染的整治”(占59.6%)和“种植养殖环节的监管”(占43%)。分别有41%、27.2%、19%的市民认为最有效的监管措施是“加强监督执法”、“严厉查处违法者”、“提高企业自律和诚信”。
不仅积极,更多市民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上显得十分专业。2014年,全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接到食品类投诉、举报和咨询79891件,同比增加17.1%,其中投诉举报案件查实率高达68.4%。本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全年共落实有奖举报件1396件,同比增加78%,奖励金额74.6万元,同比增加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