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城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是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率。近年来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率的“低走”,得益于上海对于食品安全最严格的监管。监督性抽检是日常监管中的一项重要手段,旨在及时发现、控制或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从严查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据统计,2014年全市共监督抽检各类食品样品259116件,同比增长0.9%,合格率为97.8%,同比提高0.4%;开展快速检测166.7万项次,同比增加0.4%,筛检阳性率为0.51%,同比提高0.14%。据悉,本市食品年抽检数已经达到11.3件/千人,抽检强度超过了欧美城市水平。
2014年上海共报告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3起,中毒人数126人(无死亡),中毒发生率为0.52例/10万人口,食物中毒起数、人数和发生率比2013年分别下降62.5%、31.5%和32.5%,继续保持历史低位。而本世纪初,上海的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率约在10例/10万人口,2006年后控制在6例/10万人口以下,到2011年后已经控制在1例/10万人口以下。
本市各个食品生产经营环节中,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最低,2014年仅为88.4%,自2010年至今连续5年低于90%。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二:即食食品表面环节(含餐饮具)、色拉、熟肉制品、现制饮料、生食水产品、面包糕点等指示性微生物项目不合格;熟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合成色素等食品添加剂超标。
各环节中,种养殖和进出口环节的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最高,2014年分别为99.9%和99%,两者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在99%以上。从主要食用农产品抽检情况看,本市地产农产品质量总体处于可控状态,但市场销售的部分农产品还存在一些危害因素,主要是养殖水产品中渔药(如孔雀石绿等)残留不合格。进口食品方面,不合格情况主要有四:检出含有我国严禁进境的动物源性产品及未申报的转基因成分;检出不符合我国标准的食品添加剂、理化项目不合格(含兽药残留超标等)、微生物项目不合格;中文标签不符合要求、版面内容不规范;感官检验不合格,主要包括包装破损、超过保质期、霉变、胖听、无生产日期等。
2014年本市食品流通环节食品监督抽检合格率相比2013年提高了0.4%,为94.7%,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三:熟肉制品、非发酵性豆制品等食品的指示性微生物项目不合格;市售蔬菜、水产品农药、渔药残留超标;食品添加剂超标。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督抽检合格率同比下降了2.3%,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有三:标签不合格,主要集中在营养标签标示不规范;瓶装或桶装饮用水、糕点、散装豆制品的指示性微生物项目不合格;部分食品中山梨酸、硫酸铝钾、二氧化硫等食品添加剂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