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同”食品领域挑战与机遇并存
由国家认监委、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指导,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主办的“加强质量供给侧改革,推动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论坛在第十七届SIAL China中食展上举办,国家认监委、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相关负责人,上海水产集团、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麦德龙中国、荣成皇朝马汉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北京、天津、广东等16个省市相关部门代表参加了论坛。
在今年初举办的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表示,将深入开展国内外标准对标达标行动,加快国内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或出口标准并轨,促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围绕加强供给侧改革,组织实施了出口食品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发挥出口食品企业备案注册管理、第三方认证的质量基础保障作用,将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复制到国内市场,促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倒逼企业技术进步,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增加高质量、高水平有效供给。目前,已有供应我国香港、日韩等两个试点平台项目上线,形成可复制模式后将逐步推广,带动国内产业整体提质升级。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董超认为,“三同”实质上是供给侧的一场质量改革,它能够带来三方面的效果。从消费者角度,有利于改善我国消费者的生活品质,满足国内中高端需求,让消费者不出国门,就可以买到与国际市场同样优质、价格更加低廉的产品。从企业角度,有利于国内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同时拓展市场空间,降低企业成本。从国家角度,能够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加快提质升级,引导消费回流,优化供需结构。
据国家认监委处长黄斌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科学管理经验,建立了大批外向型现代化食品加工厂。目前,在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备案的食品出口、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有近两万家,出口食品合格率保持在99.9%以上。这些企业严格遵照国际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赢得了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好评,也推动我国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保障出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黄斌认为,引导我国食品出口企业通过同线同标同质开拓国内市场,一方面可以有效回应广大消费者有关出口和内销产品存在差别的舆论关注,满足国内中高端需求,让消费者不出国门就可以买到与国际市场同样优质、价格合理的产品,另一方面也是一场供给侧质量革命,有利于我国食品出口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增加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据了解,同线同标同质以一个标准兼顾国内外两个市场,帮扶出口企业在稳定出口市场份额的同时拓展国内市场,针对国内消费者的需求研发适应性产品,最大限度地把出口的管理模式、生产方式以及价格机制复制到内销产品生产中来,在同一标准和相同质量管理体系下生产内销产品,实现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同价、优质优价。
同线同标同质不仅能帮助出口食品企业摆脱外销下降的困局,更能从长远意义上带动国内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申卫华提出,上海市商务委将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打通销售渠道限制,改进监管方式方法,加快推动食品流通内外贸一体化,为企业落实同线同标同质要求创造良好环境。上海食品出口企业要带头做到同线同标同质,进一步优化完善上海食品企业特有的“好原料、好产品、好味道、好品牌”质量服务制胜发展模式,在推进国内市场供给侧改革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的转型升级,带动国内食品尽快向国际标准靠拢。
我国内地供港食品安全率达到99.999%,“5个9”的安全率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很难得。供港生鲜进入内地市场的推动者、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副会长许京介绍,供港生鲜公共服务平台以“一个识别符号+双复制”的模式,复制供港监管体系,即同线同标,复制供港商务模式,即同质同价,在确保满足香港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扩大生产规模和供应商数量,以相同的标准和生产线生产出更多符合供港标准的生鲜供给内地,真正做到同线同标、同质同价。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处长游安君介绍,2015年初,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开始跟进同线同标同质工作,并与供港生鲜公共服务平台、皇朝马汉日韩食品商务平台开展了全方位合作,制定了同线同标同质企业HACCP认证专项审核方案,借鉴出口监管模式,明确了日常监督内容、不通知检查要求、产品安全性验证和产品抽样检验方式和频次等。他认为,认证可以在社会各方之间建立和传递信任,能够有效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市场风险,引导供需结构优化,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这些优势将更加凸显。
据介绍,内销产品满足3个条件即达到同线同标同质要求,一是产品来自获得备案注册且有实际出口业绩的出口企业,二是出口企业通过自我声明,承诺按照同线同标同质要求生产,三是出口加工企业获得HACCP认证。
“现在是国内食品生产企业加快同线同标同质步伐,从而实现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董超说。
麦德龙是上海首批试点“三同”的企业。麦德龙中国区总裁席龙说:“中国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原本只出口到国外的高品质产品实现内销,中国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中国出口企业扩大了销路、商场增加了利润。”
山东荣成皇朝马汉综合服务平台总经理席永进以输日食品为例,分析了出口食品企业内销可能遇到的困难。目前,我国出口日本的冷冻食品多,常温食品少,业务用包装食品多,适于在超市和便利店直接销售的小包装食品少。这对企业开拓内销市场造成了一些困扰。席永进认为,外向型食品出口企业的优势是具有先进的生产设备、现代加工工厂、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培养了一批训练有素的管理人才和熟练工人,取得了HACCP等认证,劣势是缺乏内销经验,不适应国内市场环境。他认为,输日食品不一定适合国内消费者的口味,需要花大力气进行改造改良,创新开发。
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建民认为,实行“三同”,可以提高企业在国内市场的议价权,因为采购商都知道“三同”企业执行最严食品安全标准以及国际水准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高品质产品将有高身价。
长期以来,出口占据上海梅林正广和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额的80%。2008年遭遇出口业务暂停的危机后,正广和实施了内外销并重策略,无意间抓住了国内消费升级的机遇。8年来,这家肉类罐头老字号企业年产量由2.29万吨增至6万吨,其中内销占据70%。
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国秀响应国家认监委要求,为果秀建立了一套先进的同线同标同质溯源标准体系,提升了品牌价值和产品溢价空间。在保持产品国际市场销售高增长的同时,2010年果秀产品进入内地市场。2015年,果秀被纳入国家认监委帮扶计划,产品进入国家认监委出口企业同线同标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供港生鲜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果秀也因此获得大幅增长。
董超分析认为,作为全国外贸的一个缩影,上海口岸食品出口乏力主要受外需不足、汇率波动、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而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食品内销市场持续增长。这说明国内食品消费水平快速提升,对质量、安全、健康、营养的要求今非昔比,开始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型阶段。
据了解,供港生鲜公共服务平台的目标是2016年实现200亿元的销售,2017年实现500亿元。许京表示,第一个阶段,将供港生鲜企业富余产能转向内地市场,第二阶段,推动供港生鲜企业扩大产能满足内地市场需求。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从供应商的把控到消费者的教育,均需投入大量精力。他相信消费者具有慧眼,会为优质产品买单。
席永进建议食品出口企业加紧调整产品结构,研发适应国内市场需求的加工食品,培养营销和研发人才,利用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营销。
实施“三同”或将推动出口食品行业的洗牌。上海水产(集团)总公司总裁濮韶华坦言,一些原本对自己要求不严格的出口型企业,执行的标准并非国际一流水准,即使实行“三同”,也只能内销品质一般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对食品安全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这部分企业将面临出局的风险。
“我国出口食品企业调整市场结构、转为内外并重型,迫在眉睫。”董超指出,当前我国供给的矛盾不是量不够,而是质不足。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良性的质量发展,只有加大有效供给、增加优质供给,才能激发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