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凸显三大问题
近年来由包装不合格造成的食物污染事件屡屡发生。不合格塑料包装易造成苯类溶剂残留量超标;纸包装产品容易存在荧光剂、矿物油等隐患;陶瓷容器则容易存在铅、镉等重金属超标问题。
中山大学预防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蒋卓勤表示,食品包装是否为食品级,其中是否存在污染,普通消费者难以判断,建议儿童尽量少食用过度包装的食品,而解决包装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点还是要监管到位、依法经营。
记者梳理近年来被曝光的食品包装安全问题发现,包装材料使用不当、违规添加禁用助剂和印刷中大量使用含苯油墨三大问题最为常见。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包装材料的卫生级别分为工业级、食品级和药品级。食品包装材料应达到食品级要求,但目前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食品包装因使用量大、流通快,有些是由不具备条件的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不仅生产环境差,甚至为了牟利使用工业级原料或有毒有害的再生废料进行生产。
此外,为了让餐盒看起来更光亮,也为了节省成本,一些不法厂家在产品中添加工业级的碳酸钙、滑石粉、石蜡等禁止用于食品包装生产的添加剂。而包装印刷中大量使用含苯油墨,也极易造成人体苯残留引发癌症。
国外食品包装的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进口食品包装不合格率也在逐年升高。2015年,全国进口食品接触产品检验不合格率达五年来最高,共计检出不合格产品8331批,不合格率达7.71%。主要问题集中在陶瓷制品铅、镉等重金属溶出量超标,塑料制品脱色、蒸发残渣及丙烯腈单体超标,金属制品重金属溶出量、涂层蒸发残渣超标,纸制品荧光物质和铅含量超标等
近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超市和市场发现,多数面食、熟食制品使用塑料袋、保鲜盒包装,随机抽样统计,超过六成的包装没有编号、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等资质信息。
广渠路美联福超市所售榨菜餐盒顶盖有“耐温120℃、可微波、耐油抗酸、熟食无毒性”等字样,餐盒底部标有生产编号、生产日期,但无生产厂家信息。此外,其所售熟制肉食品包装无任何生产资质信息,是否为食用级包装无从判断,其营业员表示“都是食品袋,没什么区别,都是安全的”。
在朝阳区广渠路百环菜市场美食城,记者发现一家面食店销售的鸡蛋汤餐盒同样没有标注生产厂家信息。该店老板称,“餐盒是在批发市场买的,各个价位的都有”,但对生产厂家信息表示不清楚。
记者以“熟食品餐盒”为关键词在网上进行搜索,发现每个包装盒的价格从9分钱到2毛钱不等,产品介绍中都明确标注可用于售卖熟食使用,但并没有相关生产资质及安全等级信息。
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咨询一个网上商家“淄博华磊包装制品厂”得知,印制厂家信息会引起经销商不满,因为消费者会直接越过经销商找到生产厂家,影响经销商收益。该商家还表示,好一点的生产厂家才会印制编号和资质信息,但很多商品连编号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