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啤酒产能过剩200万千升是预警,还是噱头?
根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测算,2007年,广东啤酒产能将达到500万千升,这意味着,将约有200万千升剩余产能无法在本地消化。
然而,正是这个数字,点燃了一场爆发在华南啤酒诸侯间的口舌之争。2007年,广东将要面临的究竟是一场由于产能膨胀所引发的啤酒价格大战,还是一出华南啤酒市场继续引领中国的好戏?两个截然不同的判断,究竟孰是孰非?
产能估算有泡沫?
“200万千升”剩余产能引发争议
按照相关机构估计,即便消费力以30%的超常增速计算,2007年广东啤酒销量也仅略超过300万千升,与500万千升产能相比,显然出现较大落差。
对于这个尚未实现的“未来产能”,珠啤董事长方贵权认为,产能的扩张将带来竞争的升级与加剧,并作出了“将可能会引发价格战”的谨慎预测;金威“当家人”叶旭全则对此表示了相当的疑问,直言不讳地表示,500万千升产能数字里隐藏着巨大的泡沫,“是吹出来的”,广东啤酒产能严重过剩并无事实依据。
根据两种不同的判断,华南啤酒业要么是等待悬在头顶的“200万过剩产能”达摩克利斯之剑落下,彼时,啤酒企业面临的将是惨烈的价值缩水;要么,就是等待数字泡沫的破裂,而广东啤酒市场则仅仅是在这场由自己制造的危机中虚惊一场。但问题的关键是,究竟哪一种估算才更靠近真相?
产能≠产量
“过剩”危机中隐现数字游戏
“有的企业号称产能50万千升,但实际产量仅有5万—10万千升;有的厂家说是20万千升产能,但事实上只有15万千升。”华润雪花(广东)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夕芳说,按照他的说法,500万千升的产能中确实有不少“水分”。
据了解,目前不少企业公开发表的“高额”产能,大多只是啤酒企业生产的规划数字。“而规划产能并不等于实际产能,实际产能也并非企业实际投入生产的量。”赵夕芳向记者解释道,目前,很多啤酒厂并未完全建成,落地的产量往往比预期规划要小出很多,“实际上,生产线的利用率能达到80%就已经很不错了。”照此计算,广东啤酒市场的500万千升产能将至少“缩水”到320万千升,这与略超过300万千升的市场容量基本一致。“再加上华南地区不断增长的市场容量,产能的扩大并不会引发太大震动。”
广东啤酒出路众多
产能虽大无需紧张
与此同时,这场关于啤酒产能估计所引发的争议,还让业内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金威、珠江等几家广东啤酒业的重量级企业身上。
根据记者了解,目前广东共聚集了14家啤酒企业的18家啤酒厂,其中,珠江以175万千升列第一位;其次是金威,其深圳、汕头、东莞3厂的产能已达80万千升,在佛山的20万千升项目也已上马;投产一年多的雪花产量也已超过20万千升……
虽然被榨干“水分”后已迅速缩减到320万千升左右,但广东啤酒产量正在不断膨胀却是不争的事实。对此,雪花赵夕芳的看法是:“广东啤酒出路众多,产能虽大却无需紧张。”
据了解,随着物流水平的提高,现在一个啤酒厂的产能辐射半径已经达到200公里。以雪花东莞厂为例,其目前就辐射了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市场。此外,广东市场啤酒销量也在以30%的速度递增。
“并且,各个企业具体情况不同,做得好的品牌,就无需紧张产能问题。”赵夕芳同时还表示,任何行业都会经历一个“过剩-整合-规范”的过程,啤酒行业也不能例外。
来源:《华夏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