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吉尼斯"的效应
2007-05-15 13:24
白酒
浙江“农业吉尼斯”纪录的产生,不仅可以为纪录保持者带来巨大的效益,也将为社会带来可观的“溢出效应”中国金融大典
在4月29日举行的浙江“农业吉尼斯”颁奖仪式上,共有15项首批“农业吉尼斯”纪录产生。比如,最高双季稻亩产1400公斤,大番茄树结了2万个果实,一棵雪菜“体重”达到19公斤,等等。
“农业吉尼斯”在国内还属首创,目的是搭建政府服务平台,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推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浙江农民富于创造,民间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据了解,浙江“农业吉尼斯”纪录其实就是浙江农业之最,这个活动的意义就在于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激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奋发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让更多的农民朝着创新、高效的方向发展。其实,“农业吉尼斯”的创建活动意义远不止于此。
经济学把一件事情的发生可能带来的其它方面的好处称之为“溢出效应”。事实上,浙江“农业吉尼斯”纪录的产生,不仅可以为纪录保持者带来巨大的效益,也将为社会带来可观的“溢出效应”。比如,最高双季稻亩产1400公斤的范例,将促进种粮农户之间开展“多播一斤种,增收百斤粮”、“超级稻”等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活动;而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自然就会带动周边农民科学种田的热情;同时,由于种植面积大,大型农机器械也有了用武之地,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的同时,更为标准化种植提供了条件。
从各国农业发展的具体实践来看,现代农业与科技创新是紧密相连的。“祖辈们不会想到,同样是种田,差别这么大”。一位刚刚忙完春耕生产的农民说,去年他按企业订单,种了13亩“鉴真二号”优质有机稻,亩均增收300多元!发展优质作物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以水稻为例,我国稻谷品种多而杂,许多地方水稻量大质不高,深加工不够。种植优质稻正成为时下农民增收新亮点。从去年开始,有些地方通过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与龙头企业实行订单生产、推广“稻鸭共育”等一系列措施,不仅减轻了稻飞虱等虫害,还明显提高了水稻的有机化程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4月中旬发布的消息称,我国科研人员在水稻产量相关功能基因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可见,这一成果今后对推动水稻高产育种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规模生产也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机械化、专业化已经改变了我国传统小农的耕作方式。以往,一个农村壮劳力从早上5点忙到晚上8点,最多也就能插1亩秧。如今,一台插秧机一天就可以插50亩。近年来,尽管农民外出打工越来越多,但这恰恰给了一批头脑灵活、种粮手艺精的农民扩大生产面积的可能。目前,许多种粮大户正在朝着科技示范大户的方向发展。不少种粮大户都雇用专职田间管理人员,有的固定员工就有近百人,他们培养出了一大批懂农机技术、懂管理科学的现代农民。很多学会了技术的人,又去承包土地,成了新的种粮大户。
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既承担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的历史重任,又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面对新形势,我们惟有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才能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当前航天技术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与推广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据报道,与西瓜一样大的番茄、一米长的黄瓜、从外到里都是紫黑色的土豆,这些奇异的蔬菜如今已在甘肃种植成功,而且正快速走向市场。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航天技术在甘肃省蔬菜繁育过程中的成功运用。专家介绍,航天育种就是利用返回式卫星将农作物种子搭载至太空,利用空间宇宙辐射、高真空、超低温、地球交变磁场等因素对种子进行诱变,从中获得在地面辐射诱变中难以得到的具有突破性影响的突变,经过筛选和培育,从而得到具有高产、早熟、丰产、适应性广、有效成分含量高等诸多特性的农产品。目前,甘肃省已有番茄、黄瓜、豇豆、辣椒、土豆等蔬菜经过航天育种并引种成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经由航天技术培植的奇异的农产品,也将不断刷新“农业吉尼斯”的纪录。
创建“农业吉尼斯”活动,离不开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加强农村人才工作在发展农村经济工作中具有突出的重要作用。首先,加强对农村中农业技术好的各类人员进行培训,开办农业实用技术讲座、农民增收技术讲座等,加强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增强农民增收意识。同时,加强对县、乡涉农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工作人员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其次,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加强农业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多形式、多渠道搞好农业引智成果推介活动,促进本地农民与科技专家良性互动,促进本地农业产品与外部市场供销两旺。此外,要发挥好农村中致富能手的“领头雁”作用,建立致富能手与困难户联系机制,让致富能手传授技术,带动困难户提高收入,走上共同富裕道路。
在4月29日举行的浙江“农业吉尼斯”颁奖仪式上,共有15项首批“农业吉尼斯”纪录产生。比如,最高双季稻亩产1400公斤,大番茄树结了2万个果实,一棵雪菜“体重”达到19公斤,等等。
“农业吉尼斯”在国内还属首创,目的是搭建政府服务平台,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推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
浙江农民富于创造,民间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据了解,浙江“农业吉尼斯”纪录其实就是浙江农业之最,这个活动的意义就在于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激励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奋发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让更多的农民朝着创新、高效的方向发展。其实,“农业吉尼斯”的创建活动意义远不止于此。
经济学把一件事情的发生可能带来的其它方面的好处称之为“溢出效应”。事实上,浙江“农业吉尼斯”纪录的产生,不仅可以为纪录保持者带来巨大的效益,也将为社会带来可观的“溢出效应”。比如,最高双季稻亩产1400公斤的范例,将促进种粮农户之间开展“多播一斤种,增收百斤粮”、“超级稻”等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活动;而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自然就会带动周边农民科学种田的热情;同时,由于种植面积大,大型农机器械也有了用武之地,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的同时,更为标准化种植提供了条件。
从各国农业发展的具体实践来看,现代农业与科技创新是紧密相连的。“祖辈们不会想到,同样是种田,差别这么大”。一位刚刚忙完春耕生产的农民说,去年他按企业订单,种了13亩“鉴真二号”优质有机稻,亩均增收300多元!发展优质作物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以水稻为例,我国稻谷品种多而杂,许多地方水稻量大质不高,深加工不够。种植优质稻正成为时下农民增收新亮点。从去年开始,有些地方通过大力推广优良品种、与龙头企业实行订单生产、推广“稻鸭共育”等一系列措施,不仅减轻了稻飞虱等虫害,还明显提高了水稻的有机化程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4月中旬发布的消息称,我国科研人员在水稻产量相关功能基因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可见,这一成果今后对推动水稻高产育种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此外,规模生产也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机械化、专业化已经改变了我国传统小农的耕作方式。以往,一个农村壮劳力从早上5点忙到晚上8点,最多也就能插1亩秧。如今,一台插秧机一天就可以插50亩。近年来,尽管农民外出打工越来越多,但这恰恰给了一批头脑灵活、种粮手艺精的农民扩大生产面积的可能。目前,许多种粮大户正在朝着科技示范大户的方向发展。不少种粮大户都雇用专职田间管理人员,有的固定员工就有近百人,他们培养出了一大批懂农机技术、懂管理科学的现代农民。很多学会了技术的人,又去承包土地,成了新的种粮大户。
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阶段,既承担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的历史重任,又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面对新形势,我们惟有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才能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当前航天技术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与推广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据报道,与西瓜一样大的番茄、一米长的黄瓜、从外到里都是紫黑色的土豆,这些奇异的蔬菜如今已在甘肃种植成功,而且正快速走向市场。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航天技术在甘肃省蔬菜繁育过程中的成功运用。专家介绍,航天育种就是利用返回式卫星将农作物种子搭载至太空,利用空间宇宙辐射、高真空、超低温、地球交变磁场等因素对种子进行诱变,从中获得在地面辐射诱变中难以得到的具有突破性影响的突变,经过筛选和培育,从而得到具有高产、早熟、丰产、适应性广、有效成分含量高等诸多特性的农产品。目前,甘肃省已有番茄、黄瓜、豇豆、辣椒、土豆等蔬菜经过航天育种并引种成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经由航天技术培植的奇异的农产品,也将不断刷新“农业吉尼斯”的纪录。
创建“农业吉尼斯”活动,离不开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加强农村人才工作在发展农村经济工作中具有突出的重要作用。首先,加强对农村中农业技术好的各类人员进行培训,开办农业实用技术讲座、农民增收技术讲座等,加强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增强农民增收意识。同时,加强对县、乡涉农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工作人员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其次,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加强农业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多形式、多渠道搞好农业引智成果推介活动,促进本地农民与科技专家良性互动,促进本地农业产品与外部市场供销两旺。此外,要发挥好农村中致富能手的“领头雁”作用,建立致富能手与困难户联系机制,让致富能手传授技术,带动困难户提高收入,走上共同富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