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硬伤制约杜康发展
CIS系统混乱
通过对目前三家杜康企业的各种户外广告、宣传资料、招商手册、促销礼品等对比发现,各个企业CIS中的VI 视觉识别系统中,即使是各企业内部的宣传资料的设计,也都没有一个统一的风格,随意性很强。更重要的是,各企业的形象标识LOGO部分要么没有,要么不统一,要么很随意。
各个企业的企业宣传内容要么是主题不突出,内容空洞,要么突出的主题重点强调的是伊川、汝阳或白水产地,强调只有自己才是正宗的杜康酒生产厂家。各种宣传资料的内容往往仅有些很空洞的口号。
整体来说,三家企业的CIS系统给人的感觉是:对内来讲,企业的办公系统、生产系统、管理系统以及营销、包装、广告宣传形象等各自为政,各种管理都还很不规范,缺乏必要的相互沟通和合作协调。
这是由于各个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的理念、设计和管理都不统一的结果;对外,三家杜康都没有通过一体化的符号形式来形成企业的独特形象,便于公众辨别、认同企业形象,促进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推广;其他,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等等,基本上没有,或者没有特色,即使有也只是一味的在杜康酒祖这一历史特色上做一些低层次的文章。
因此,笔者认为三家杜康的各自为政、相互攻击拆台的现状是制约杜康崛起的最大致命伤。
缺乏品牌和产品管理
据统计,连同经销商自行开发的产品,目前市场上三家杜康企业白酒产品有1000种之多,是茅台、五粮液、剑南春产品品种总和的2倍还要多。杜康酒品种虽然很多,但几乎没有一个销售业绩比较理想的单品,而且各种产品鱼龙混杂,极度缺乏品牌和产品管理。平均每个品牌的寿命还不到五粮液的十分之一。
目前,经销商只要具备数万元的资金就可以在三家企业无偿使用杜康商标自己开发罐装新品种。其结果是泛滥的新品开发,严重透支了杜康的品牌含金量。
这使得杜康酒在全国很多市场沦落为低档、杂牌白酒的代名词。
缺乏品牌产品的统一使用和管理,严重透支了杜康品牌资源,阻碍了杜康企业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做强做大企业,成为其面向中高档消费者的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
团队水平有待提高
在人才方面,三家杜康公司的员工多数是来自于当地酒厂区域范围之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少管理阶层的领导文化水平尚且在初中甚至小学文化水平之下。
在年轻化、知识化大趋势的市场经济的今天,三家杜康企业的很多员工年龄过于老化,经营观念和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的市场经济。
几家企业还没有避开传统的家族式企业观念或者大锅饭形式的国有企业观念。
就目前来说,三家杜康团队都还有着这样那样的突出问题,要么是计划经济的管理经营模式,要么是典型的农村小农意识的操作手法,尚且没有具备现代企业所必备的管理制度和人才储备以及市场操作手法。
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低,机制不够健全,人才匮乏,缺乏科学系统的操作管理成为制约三家企业快速发展的又一致命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