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郎酒实施“群狼战术”

华夏酒报 2008-11-18 11:37 白酒
11月5日下午,由《华夏酒报》牵头,《重庆日报》支持,两报与《新华日报》、《大众日报》、《四川日报》、《陕西日报》、《广西日报》等全国16家省级党报共同参与的中国名酒名企西部行大型采访团驱车前往四川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 改制带给郎酒新希望 受在成都办公的郎

11月5日下午,由《华夏酒报》牵头,《重庆日报》支持,两报与《新华日报》、《大众日报》、《四川日报》、《陕西日报》、《广西日报》等全国16家省级党报共同参与的“中国名酒名企西部行”大型采访团驱车前往四川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


改制带给郎酒“新希望”


  受在成都办公的郎酒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汪俊林委托,四川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蒋英丽、副总经理刘宇驰、徐华模、邓皖玉等一行在半山腰的三叉路口等候采访团到来。经带队的《华夏酒报》记者引见,双方相互握手认识后,顾不上吃晚饭,驱车直接赶往天宝洞。


  据介绍,该洞总面积达1.42万平方米,洞里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上万只储酒陶坛,其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天然酒库。采访团记者们不仅参观了天宝洞,还有幸在洞中品尝了洞藏数年的好酒。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老字号”企业,却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磨难。长期在郎酒工作的常务副总经理蒋英丽对《华夏酒报》记者说,郎酒在2002年改制前每年亏损上亿元,改制后公司逐渐走上发展正轨。


     改制后,郎酒把坚持品牌维护和发展放在重要位置。首先是坚持“质量第一”的诚信理念,增强郎酒在消费者中的口碑。2003年至2004年,是郎酒最困难的时期,改制后的很多问题亟待处理,销售量急剧下降,但是公司领导仍然要求员工严格按照酿酒的工艺程序继续生产。酱香型酒的生产周期至少需要5年,而郎酒这些积累下来的酒正是公司实现飞跃式发展的基础。


  据介绍,2002年之前,郎酒年产酱香型白酒不到2000千升、浓香型约5000千升。2002年,郎酒年销售收入仅有3.5亿元;2006年,达到7.5亿元;2007年,增加到13亿元,核心的酱香型白酒达到8000千升,并且发展成为全国唯一生产酱香、浓香、兼香三种香型齐全的全能型酿酒企业。“酱、浓、兼”并举式发展,使郎酒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红花郎”独领风骚
来源华夏酒报


  加大科研力量,提高产品质量。郎酒的科研成果《红花郎酒生产工艺研究及应用》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研究不仅改进了传统的酱香制曲工艺,而且在调整原料破碎、制定高温堆积标准、特殊调味酒的生产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创新,在国内属领先水平,它不仅能提高酱香型白酒的产量、而且能稳定酱香型白酒的质量。


  目前,郎酒品牌价值达到76.16亿。在四川这个名酒辈出的产酒大省,对于经历了诸多创伤的郎酒想在四川省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确实比较困难,但郎酒凭借其优良的品质和极有竞争力的性价比,在贵州、河北、山东等地销售得特别好,仅在贵州市场,郎酒一年就销售3个多亿。而在2007年的整体销售中,红花郎酒在单品中销售额是最大的。


351工程是“群狼战术”


  在发展过程中,郎酒还注重品牌与时代步伐的结合。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社会的主流意识是发展与自信,在这个背景下,郎酒提出了“神采飞扬——中国郎”的品牌形象。目前,公司有9个事业部,每个事业部3款产品。而且每个事业部、每款产品都有不同的定位,较好地满足了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需求。

 


  蒋英丽向《华夏酒报》记者透露,郎酒实施的351工程就是“群狼战术”的深化,是指在一个区域市场集中3个—5个事业部、3个—5个经销商全力进行销售,力争每个区域市场通过3年—5年层进式达到年销售额3000万元、5000万元、10000万元的销售任务。2006年,郎酒完成了对30个目标区域市场的布点,2007年增加到50个点,2008年增加到100个点,通过“点”状市场对区域市场的蚕食鲸吞,使郎酒在3年—5年实现销售30亿—50亿元,最终实现100亿元的销售目标,名列行业前三甲。现在来看,351工程在各个目标区域市场进展比较顺利,比如泸州、唐山等目标区域市场都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可以说,351工程既是郎酒集团的奋斗过程,又是奋斗目标。
作者:孙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