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白酒消费中的“低醉酒”趋势很明显

中国酿酒网 2010-12-21 10:47 白酒
提要:在低度酒阶段,其代表作是贵州醇,因为贵州醇曾经力倡和引导了低度酒白酒的潮流;在淡雅型阶段,其

提要: 在“低度酒”阶段,其代表作是贵州醇,因为贵州醇曾经力倡和引导了低度酒白酒的潮流;在“淡雅型”阶段,其代表作是洋河蓝色经典,因为洋河蓝色经典在白酒行业首创并大力推进“淡雅型”白酒概念和产品;在“低醉酒度”阶段,其代表作是丰谷酒,因为丰谷酒在白酒行业率先推行“低醉酒度”概念和产品,并以此确立了自己在行业内的地位。

     最近这几年,白酒消费中的“低醉酒”趋势很明显,而这种酒正是因为满足了人们“多喝一点,少醉一点;舒服多一点,压力小一点”这样一个要求,因此而大受欢迎。其实,在“低醉酒度”白酒趋于流行的背后,还有这样一种潜台词,就是“少喝酒,喝好酒”,这种观念在最近的几年里似乎被行业奉为圣经,其结果,就是促进和引发了整个白酒行业的升级换代风潮,引发了人们对高端白酒的追逐和热捧。

    从产品开发策略上看,让人们“低醉”的方法,主要还是以降低酒精度为主,这是大多数企业通常所采用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一是适应了国家对白酒行业的低度化政策导向要求,二是适应了消费者饮用低度酒的市场要求。过去一直以高度酒为代表的红星二锅头、衡水老白干、牛栏山等,都已经开始酿制36—38度的低度白酒,这代表了白酒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自然,这样的酒可以多喝一点,而且不易醉,既能满足人们的日常商务和沟通需求,又能适度降低过度饮酒对人身体的伤害,还可以解决人们以往深度醉酒后无法正常工作的尴尬。

    其实,在现今的白酒行业,解决白酒“低醉化”问题的方法还有另外一种,那就是把产品的口感调得柔和一点,现在不少白酒生产企业纷纷推出新产品,而且打出了“淡雅”概念,按我的理解,这其实是“低醉酒”的另一种说法,只是在说法上提得更雅致、更超脱、更含蓄,而不是像“低醉酒度”白酒那样提得更直接、更露骨、更到位。从安徽酒到江苏酒,绵柔淡雅型风格的白酒一直影响到华北和东北,并有覆盖全国之势。这说明白酒市场需求的确是在由高度向低度、由口感暴烈向风味淡雅发展,白酒行业的生产企业,也只有抓住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趋势,才能跟上竞争的步伐和潮流。

    最近看广告,见到丰谷酒王打出了“久酿久藏,低醉酒度”的口号,感觉颇有新意,而且“低醉酒度”这种提法也能抓住消费者怕醉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对饮酒的心理负担。“低醉酒度”的提法更有技术层面的味道,不像营销策划人喜欢使用的修饰语言。由此,我们对中国白酒的“低醉化”进程可以总结出这样一种发展和演变轨迹:首先是提出了“低度酒”概念以及推出相应产品——其次是提出“淡雅型”概念并推出相应产品——再次就是“低醉酒度”概念的提出以及相应产品的上市。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白酒“低醉化”已经经历过的三个发展阶段。

    在“低度酒”阶段,其代表作是贵州醇,因为贵州醇曾经力倡和引导了低度酒白酒的潮流;在“淡雅型”阶段,其代表作是洋河蓝色经典,因为洋河蓝色经典在白酒行业首创并大力推进“淡雅型”白酒概念和产品;在“低醉酒度”阶段,其代表作是丰谷酒,因为丰谷酒在白酒行业率先推行“低醉酒度”概念和产品,并以此确立了自己在行业内的地位。

    我们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上来看,“低醉酒度”与“低度酒”完全是两码事,应该说,前者并不是简单地降降酒度的事情,而是通过对生产工艺的优化,来减少容易使人酒醉的微量元素,从而减少人们饮酒时醉酒状况的发生。

    我们从消费者的角色扮演出发,喝酒者一般分为两种人群:一种人是主动式饮酒者,他们喜欢喝酒,并且喜欢喝高度酒甚至追求不醉不罢休的饮酒境界;另一种人是被动式饮酒者,他们因为工作应酬、商务需要或者不得不适应的人情世故而喝酒,“低醉酒度”产品当然是最适合他们的一种选择。

    既然“低醉酒度”产品更适合那些被动式饮酒者,而这些人又多是商务与政务活动比较多的人士,因此,这种概念的产品,恐怕还要定位在中高档,并由此树立相应的产品形象,才能从市场上获得最大利益,也不枉这一被高度看好的概念。“丰谷酒王”也许看清了这一点,在他们推出中高档产品时,不失时机地打出了“低醉酒度”牌,因此而赢得了市场先机。

    应该说,借“低醉酒度”概念,丰谷酒在酒界打出了一手好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