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酒文化与亚文化相结合的积极探索

华夏酒报 2011-04-19 10:31 白酒
大家都知道,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31个省市自治区面积广大,历史悠久,都有自己历史沉淀下形成的区域

  大家都知道,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31个省市自治区面积广大,历史悠久,都有自己历史沉淀下形成的区域特征,也就形成了我们常说的区域亚文化。如近几年流行的东北文化、广东文化、陕北文化、藏文化等。同时,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加上人口众多,所以社会阶层划分复杂,社会群体特征日益鲜明,如老中青、农工商学军文、老板小资白领等,其中每一个群体中又划分为很多小的群体,如学生中又分为大学生、中小学生等。在这些群体中,也有其亚文化存在。

  亚文化的形成源于文化的“习得性”、“延续性”和“发展性”三个特征。

  习得性

  人在一出生就受到周围文化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人类学家把人的文化习得分为三类:正式的、非正式的和专业的。其中父母的行为、亲戚朋友的做法,孩子耳濡目染,就会有意识或无意识模仿,这是非正式习得。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形成了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行为习惯,这是亚文化形成的基础之一;而国家教育或者其它专业性的宣传教育是专业习得,它更多地影响着孩子价值观的形成,而价值观是文化中的深层部分,它制约着消费者的外部消费行为;父母等有意识告诉孩子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就是正式习得了。

  文化的习得为消费者提供了行为标准和规范,这些规范和标准既有表层的、行为的、也有深层的价值观、人生观的。不同的习得途径造成了不同的规范和标准,所以,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往往是不确定或者是双重性的。如对“福”的理解,他可能会有大观念上的理解,但具体到个人,又有不同的或者更深的理解,而一旦某些抽象的东西和具体的事物联系起来后,就会逐渐具象化。所以,五粮液在全国诉求“名门文化”的同时,推出“亲地方主义”的品牌文化推广战略,这便是其成为中国白酒巨头品牌的秘诀之一。

  延续性

  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各要素,如风俗习惯、信仰、价值观等,都可以通过共同的语言文字代代相传下来,大的来讲就形成了中国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小的来讲就形成了各区域、各群体的亚文化。如东北文化、河南文化、藏文化等,又如文人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国家有难,慷慨以赴”,侠士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匈奴未死,何以为家”,商人的“商人重利轻别离”,老年人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中国文化这种群体性的延续就形成了亚文化。区域文化与群体文化的交织使得中华文化越发复杂起来。所以很难用同一个标准去迎合所有人的口味,酒文化也需要与亚文化相嫁接融合。

  发展性

  文化中的一些要素,如信仰、风俗习惯、喜好等符合时代需要,就会被延续下去,否则,就会被修正或者淘汰。这便是文化的发展性。

  例如,建国初期对爱情“羞于启齿”的落后思想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就被勇于追求个人幸福、大胆表白爱意的先进思想所取代。一个品牌的文化内涵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新,否则就可能被淘汰。

  2003年春天,SARS肆虐,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水井坊与首都精神文明办公室联合举办“让北京快乐起来――2003大型公益广告活动”,展现了北京人民的乐观自信的独特魅力,一举拿下了北京市场。同年,借助广东省委在九届二次全会上做出的将广东建设为“文化大省”的战略决策,水井坊与《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合作发起“水井坊视线”的文化营销事件,从7月20日至8月17日连续刊登水井坊特约专刊――“寻找广东精神”、“发现文化广州”。这是一次经典的白酒品牌文化与区域亚文化相结合的营销事件,水井坊的敏锐嗅觉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使得它至今仍牢牢占据着广东高档白酒第一的宝座。

  2004年奥运期间,金六福迅速推出“为××喝彩”的全国性公关活动,一下子拉近了与地方的感情距离。自然,在2005年春节期间,金六福大赚了一把。

  北京红星新的品牌定位“品不够的京味,喝不够的红星”是白酒文化与区域亚文化紧密融合的典范之一。今天,红星二锅头被称为“北京四大文化名片”之一。

  还有近年来兴起的“政务专用酒”、“商务专用酒”、“婚庆专用酒”、“礼品专用酒”等都是酒文化与亚文化相结合的积极探索。
   打造现代酒文化 走向品牌大国
  中国是酿酒大国,酿酒史也很长,中国白酒还与白兰地、威士忌并称为世界三大烈性酒。但中国却是一个酒品牌小国,究其原因,是中国白酒的文化营销水平太低了,真的是很遗憾很可惜的事情。

  当然,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白酒品牌都能娴熟地操作酒文化,毕竟中国市场经济的路才走了十几年的时间,全国整体的营销水平还较低。但只要大家在不断追求进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看到了中国酒文化趋向完美的希望。真切地期望中国能成长起一批“金牌马爹利”、“皇家礼炮”一样的世界知名酒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