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酒 单季亏损2.26亿
全行业的低迷期,山西汾酒的业绩也未能幸免。今年一季度山西汾酒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下滑44.28%,利润3.42亿元,同比下滑达到了54.46%。
公告指出,公司营业收入减少主要系本期商品销售结构变化以及销量减少所致。而净利润减少主要系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减少所致。
众所周知,一季度包含春节在内,是白酒消费较为旺盛的时间,进入二季度之后白酒消费逐步走入淡季,一般情况下,二季度业绩都会比一季度差些。因此分析人士认为,经过一年多的调整,我国白酒业或已触底,不过从已经发布半年报业绩预告的酒企财务数据来看,白酒企业上半年业绩依然不容乐观。
对此山西汾酒则通过其投资者互动平台称,“消费者在公务消费沉淀一段时间后将回归理性,消费群体与价格带的对应将更加准确,消费者品牌意识逐步提高,对产品的质量及健康标准的要求将更加严格,因此在汾酒品牌价值体系的支撑下,我们将努力实现今年业绩的改善。”
虽然山西汾酒极力向投资者传达其对未来业绩乐观的信号,但是在白酒整体触底大环境之下,公司2013年以来,各个季度的营收与利润一直呈现逐季下滑的趋势,去年四季度更是巨亏2.26亿元。
3月24日,山西汾酒公布的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60.87亿元,同比下滑6.0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亿元,同比下滑27.64%,每股收益1.11元。而从单季数据来看,公司去年四季度亏损高达2.26亿元,创出了山西汾酒上市以来最大的单季度亏损纪录。
当然业绩难看的不仅是山西汾酒一家,整个白酒板块业绩都不是很好。白酒企业受到反腐倡廉等政策影响,销售额持续下滑。在过去的一年里,14家白酒上市公司市值蒸发掉2552亿元,缩水逾四成。
随着白酒行业进入调整周期,茅台、五粮液等高端白酒品牌代表开始主动性降价求生存,但山西汾酒没有一个产品价格下调。山西汾酒董事长李秋喜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称,“这得利于近年来公司对产品价格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布局,目前山西汾酒已经涵盖高中低端产品线。”
业内人士认为,与主流高端品牌相比,汾酒的青花瓷至多只能算是二线高端。在一线品牌全面降价的背景下,青花瓷坚持不降价导致其市场被挤占。而据广发证券测算,公司青花瓷全年销量下滑30%左右,而大众价位的“玻汾”快速增长达到60%。受行业大环境的影响,山西汾酒目前低端产品的销量占比80%,这与过去高端产品销量占比80%产生了巨大反差。
随着渠道下沉,企业营销费用也大幅上涨。2013年公司的销售费用为16.66亿元,同比2012年的13.78亿元,增长2.88亿元,增幅为20.94%。其中广告宣传费和销售奖励费增长额度较大。例如2013年广告宣传费为9.57亿元与2013年9.6亿元净利润不相上下。而2012年广告宣传费用为7.63亿元。2013年的广告宣传费用比2012年增长1.94亿元。2013年销售奖励费为2.58亿元,2012年该值为1.39亿元。
此外,由于销售不见起色,山西汾酒2013年末的存货数据大幅增至18.67亿元,较三季度末15.04亿元增长24.09%,较2012年末的14.23亿元增长31.21%。存货大幅增长,加之销售收入的下滑,公司经营性现金流为-3.06亿元,2012年同期该指标为1.04亿元。
从品牌营销方面,公司也是败笔连连。山西汾酒试图通过“天网工程”统筹传统广告资源,与新兴媒体形成互补,营造汾酒浓厚的市场氛围。然而,无论是晋剧《杏花酒翁》的全国巡演还是在7个地方频道播放《当家大掌柜》以及冠名“大地之春”书画频道首届春节联欢晚会等活动,都是高投入却效果不佳的品牌营销策划,汾酒的品牌建设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对此,有投资者在公司互动平台上指出,“公司有优异的底蕴,但如果在错误的时间大力开拓市场,会否看错了形势。而山西本地市场始终没有理顺,还给山西的经销商放权。希望不要为了市场加大费用,造成业绩下降和费用上升的双杀。”
对此,公司通过互动平台回应称,“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阶段,公司仍需不断加强品牌和渠道建设,因此需要保持合理的市场投入。公司通过加大货款回收力度、严格各项现金支出,努力改善现金流状况。”
对此白酒专家杨承平指出,山西汾酒的营销模式还是过于落后,“以广告促进销量时代已经过去,郎酒2013年的销售额低于其2013年广告投入就是明显的例子。而注重新媒体营销的江小白则是很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