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白酒电商平台“造假”屡禁不止

中国糖酒网 2016-03-15 12:04 白酒
互联网狂潮正在席卷着白酒行业,在电商快速发展的背后,电商平台也出现了一些屡禁不止的问题,比如假货的

    互联网狂潮正在席卷着白酒行业,在电商快速发展的背后,电商平台也出现了一些屡禁不止的问题,比如假货的出现为这股热潮浇了一盆冷水。但外界对电商“造假”的疑惑大多停留在担心层面,并不是所有酒类电商网站都有证据证明其造假。

    前不久,知名电商唯品会深陷销售假名酒的风波——去年年底曝出的假茅台,在其1月8日回应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致歉函中,“与同类商品不相符(不是茅台集团原厂原装产品,即通常理解的‘假货’)”的真伪鉴定报告出炉后,其官方声明中100%正品的承诺也在事实面前成了噱头。

    为此,唯品会也受到了相当影响,当时对外表示“因公安机关查案原因暂时无法公布供应商以及暂停所有白酒类产品的销售。”

    一石激起千层浪,唯品会的案例让消费者震惊,原来酒类电商不能完全信任。虽然只是个案,但不可否认的是,已经成为了酒类电商行业历史上的“污点”。

    除了唯品会这种不可推脱的造假,有关电商“造假”还有另外一种情形。2013年,央视曝光天猫、京东等电商B2C出售假酒“赖茅”,酒类电商的诚信问题受到质疑。据了解,白酒品牌“赖茅”属于非注册商标,而非注册商标并不受法律保护,也就是说任何一家酒厂都可以使用“赖茅”商标生产白酒。但是京东和天猫的许多“赖茅”酒类 商品的厂名都标注有“贵州省怀仁市茅台镇黔国酒业公司”,但经茅台相关负责人的辨认及查看,表示其从未生产过此类“赖茅”白酒。

    目前市场上存在470多家厂商生产的,多达1000多种的“赖茅”酒。这些所谓的“赖茅”酒很多都打着其他大型酒业公司的名号由小厂商生产。更有部分“赖茅”酒是由各类小厂或作坊等不法商贩生产的,品质是否过关、饮用是否安全都没有相关保证,消费者难以辨认酒类的真假,甚至引发消费者对白酒业的集体不信任。为了规范混乱的赖茅现象,茅台已经在2014年宣布收回赖茅商标。只是一时间还难以规范处理清楚。

    目前,经过《华夏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天猫上已经找不到赖茅了,但在京东上依然有包括京东自营、购酒网以及其他酒类经销商等店家在卖赖茅。其中,京东自营在回复所售赖茅是否保真时,系统自动回复称京东商城所售商品均为全新正品行货(夺宝岛商品除外),商品都是通过正规渠道进货,入驻的商家商品质量也都是经过京东严格审查,请放心购买。另外两个商家购酒网和酒隆商行则因为无客服在线无法回复。

    据了解,白酒企业也正在逐步完善防伪体系,被授权的各经销商都有严格的监控程序。特别是大型酒企,都有溯源机制,何时何人发货都有据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