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集中爆发的酒业“国酒”年

未知 2017-12-18 10:49 白酒
从浓香国酒到清香国酒,再到盛世国酒乃至黄酒品类的国酒复兴口号可以说,2017年成了中国酒业的国酒爆发年

从“浓香国酒”到“清香国酒”,再到“盛世国酒”乃至黄酒品类的“国酒复兴”口号……可以说,2017年成了中国酒业的“国酒”爆发年。

在商业的角度,“国”字号具有垄断性与排他性,占位成功或占位举动都对提高品牌知名度有极大的益处。抛开商业竞争,对于酒业整体而言,“国酒”年的爆发加快了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集中爆发的酒业“国酒”年
 
今年3月,泸州老窖在封藏大典上提出占位“浓香国酒”,成为行业内又一家战略上占位“国酒”属性的企业;不同的是,泸州老窖将重心放在“浓香”方面,泸州老窖拟致力于做专做强来实现“十三五”末重回行业前“三甲”的目标。
 
12月初,一场“国酒复兴”的运动在丹溪拉开,主办方提出“黄酒就是国酒”的概念,拟通过挖掘黄酒发展历史来拉升黄酒品牌形象。与之同时,亮相全球互联网大会餐桌更是将黄酒地位提升了一大截。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酒种,黄酒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洗涮得略显褪色,“黄酒复兴”的提出应该能对得起拥趸们在复苏时刻的守候。
 
几乎在同一时间,一直“低调”的剑南春在频频国际化布局的同时,也在传播提出“盛世国酒”的诉求。
 
同样在12月,汾酒股份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建伟公开表示汾酒要打造中国酒业“清香国酒”,让汾酒成为新时代的火炬手。值得一提的是,汾酒的“清香国酒”与泸州老窖的“浓香国酒”有异曲同工之妙,双方分别在各自领域占位领先不对称的品牌定位。
 
早在2001年,茅台开始申请注册“国酒”商标;去年,洋河也提出“新国酒”诉求,洋河方面的解释是国际化、年轻化、时尚化的“新时代中国白酒”,重在创新。
 
事实上,白酒行业上一个“国酒”爆发周期得追溯到2012年,彼时,因高档酒消费受限,对占位国酒的品牌定位才稍有平息。而就在行业上行的时期,占位国字号再被企业提上建设品牌高地日程。
 

酒业“国酒”年爆发,释放了哪些信号?

1推动产品向高品质方向发展

“打‘国字号’牌其实是借用国家信用做背书,今年‘国字号’品牌爆发佐证了整个白酒行业在复苏时期对高端品牌、品质的诉求。”山东温和酒业总经理肖竹青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各大酒厂亦纷纷推出国字号产品,说明企业品牌的提升、产品系列向高端方向发展,是当今各大酒厂共同努力的方向。
 
2助推白酒香型复兴

“占位‘国字号’是名优酒进行战略差异化经营,而进行企业自身战略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品牌专家徐广生表示,行业规模的扩容,带动主流香型的进一步扩容,主流香型的扩容,同样也需要行业与市场认同,“国字号”的自我标示,折射出主流名优酒进行香型复兴的战略意图;此外,占位“国字号”对名优酒发展是一种品牌资产叠加,也是酒类行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今年“国字号”集体亮相,是在经济驱动消费升级环境下的名优酒走向品牌集中的历史必然。

3加快全行业转型升级

“‘国字号’可以有效积累企业品牌资产,从而形成企业综合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还可以有助于壮大细分市场,从而驱动与加快全行业的转型升级。”徐广生最后表示。
 
营销专家李志起对糖酒快讯记者谈到,白酒尤其是高端白酒主要消费集中在商务活动中,因此各白酒企业对于高端白酒都不敢掉以轻心,占据品类的第一品牌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而"国酒"正是承载着这种意义。
 
“国字号”品牌战略升级,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引发行业与市场关注,有助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与扩大行业影响力。毫无疑问的是,一旦作为具有价值含量的标签,“国字号”附属在某品牌上,它带来的市场效应、经济利益、无形资产的扩张,都会给这个品牌、产品带来非常大的益处。
 
“国”字号营销战略,注重“四性”是重点
 
今年的复苏形势给了名优酒太多的底气在自身领域占位脱离了商标层面的“国酒”称号,而企业除了永不枯竭地释放品牌张力之外,在占位“国”字号的背后,更是凸显了企业的营销战略。
 
在名优酒占位国字号的同时,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国字号”品牌营销战略原理要照顾到与行业品类的客观性。提出“国字号”诉求并不复杂,但是企业要综合考虑到企业自身实力与行业地位的客观匹配性。
 
其次,“国字号”品牌营销战略要考虑运作过程设计的系统性。“国字号”品牌战略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工程,企业制定“国字号”品牌规划,要充分考虑其系统性结构。
 
再次,“国字号”品牌战略要具备多维互动的实效性。毕竟,再宏伟的战略都要结合线下落地,线上线下的互动是确保战略实效的关键。
 
最后,“国字号”品牌战略的要具备可操作性。企业品牌战略还要考虑推进过程中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