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位=地位,贵州安酒如何攻占高端酱酒“高地”?
一场大雨过后,赤水河变成了红色,而李晖(化名)也变得更加忙碌。每年的这个时节,伴随赤水河的变红,两岸的酱酒企业也会同步开启端午制曲的前奏。
很多人将重阳下沙作为酱酒生产周期的开始,事实上,端午制曲才是真正的开端,这是因为酒曲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李晖所在的贵州安酒位于赤水河畔,作为制曲车间的负责人,李晖肩负着新一轮酱酒生产“质量第一关”的重任。
产能造就“王者”地位
与贵州安酒同在赤水河沿岸的茅台,也早已开启了端午制曲的准备工作,努力做到优质与高产。作为酱酒中的“王者”,茅台如今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品质,还有就是茅台的产能。
据权图酱酒工作室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我国酱酒产能约为55万千升。同时,根据权图酱酒工作室的预测,未来几年内,我国酱酒产能将达到80万千升左右。
在“酱酒大时代”之下,去年10月,茅台方面透露:茅台酒和茅台系列酒有望在今年均实现5.6万吨产能。茅台的产能已经让业内其他酒企难以望其项背。
茅台的生产车间
供不应求的茅台,在扩充产能上一直没有停下过脚步。1999年茅台酒厂改制为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1年上市,在技术水平大幅提升、资本实力增强的作用下,茅台逐渐拉开产能高速增长的帷幕。
茅台在年报当中曾明确公布了其有关茅台基酒产能的计划:2001-2005年规划新增产能3000吨、2006-2010年规划新增产能1万吨、2011-2015年规划新增产能1.39万吨。到了2016年,茅台酒实际产能接近4万吨,2017年增至4.28万吨。茅台计划至“十三五”规划结束的2020年,产能达到5.6万吨。在过去的20年中,茅台基酒产量增长10倍左右,年均增量接近2500吨。
除了茅台这家酱酒“王者”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产能之争当中,还有哪些企业在虎视眈眈?
吨位=地位,产能之争还有谁?
国台酒业,虽然整体产能不高,但是中高端酱酒占比非常高。在2017-2019年当中,高端产品是国台酒业收入的主要来源,营收占比约为80%。
在酱酒领域,金沙酒业与珍酒也受到关注。今年,金沙酒业计划投资20亿元,启动万吨基酒扩建项目。珍酒当前的年产能约5000吨,“贵州珍酒万吨技改项目”扩建工作也正在进行。
除了上述企业,李晖所在的贵州安酒,因为在近期宣布对产能进行扩产,以及推出高端酱酒新品,因此也备受关注。
初创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贵州安酒,曾风光无限。
不妨将时间倒回至1955年。这一年的11月3日,全国第一届酿酒大会在北京举行。就是在这次大会上,贵州安酒与茅台共同成为贵州省两大“甲级酒”。8年后,在1963年的首届贵州省名酒评比中,贵州安酒又与茅台同列“省优”,荣获“贵州名酒”称号。此后,贵州安酒还分别在1979年、1983年、1986年蝉联“贵州名酒”称号,成为“贵州八大名酒”之一。
到了1988年,贵州安酒集团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白酒集团公司。就在集团成立后,1988年、1989年、1990年、1991年,贵州安酒连续四年稳居全国白酒产量第一位,创造了白酒生产历史上的“奇迹”。
那么,这样一家有着辉煌过往的贵州安酒,其产能如何呢?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0年,贵州安酒就在“酱酒黄金产区”的赤水河畔——习水县土城镇建设酱酒生产基地。到2019年,贵州安酒已实现大曲酱香制酒4000吨规模,并且拥有近万吨的酱酒基酒储备。2020年,贵州安酒将实现大曲酱香制酒1万吨规模。
1万吨,并不能满足贵州安酒。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30日,李晖参加了贵州安酒2万吨酱香白酒扩产项目开工仪式。根据贵州安酒和贵州省习水县的规划,扩产项目建成后,贵州安酒将实现年产2万吨大曲酱香制酒、6万吨优质高温大曲,以及10万吨陶坛储酒的体量。2万吨酱酒产能,足以让贵州安酒进入酱酒企业前列。在产能上的优势,或许也正是贵州安酒选择近期推出高端新品的信心所在。
海纳机构总经理吕咸逊接受采访时候表示,产能已成为制约酱酒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中高端酱酒企业来说,吨位=地位,产能代表着企业的品牌地位与市场地位。谁能够在产能之争中脱颖而出,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与发展中建立先天优势,站上行业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