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家皮斯科企业来华参与中国智利周 彰显智利国宝美酒人文底蕴
12月,一年一度的智利周在北京拉开帷幕。作为本届智利周北京站的重头戏,12月2日上午,主办方ProChile和智利皮斯科生产商协会精心组织了一场智利国宝美酒——皮斯科大师班,并邀请到了知名调酒师、行业专业导师及赛事评委李冬燕女士为大家主讲,本次参与活动有四家智利皮斯科酒庄,分别为PISQUERA,CAPEL,WAQAR和SLAD,有40名业内人士受邀参加了本场大师班。
皮斯科酒是智利最伟大的遗产之一,它展现了智利对于近300年生产传统的传承和守护,同时也见证了种植者和生产者在世界上最干旱的沙漠——阿塔卡玛沙漠边缘,用双手打造出绿色葡萄园,并以巨大的努力、付出和毅力,赋予了皮斯科酒生命,将追求卓越的民族精神融入到产品中,奉献给全世界的品尝者。
皮斯科是一种用发酵葡萄酿制的葡萄酒蒸馏而成的烈性酒,从酿造工艺上来看,属于白兰地的一种。18 世纪上半叶,皮斯科酒首次在安第斯山脚下肥沃的智利埃尔基山谷问世,这里的气候非常适合葡萄生长,是酿造这种备受赞誉的饮品的理想之地。智利皮斯科酒拥有美洲历史最悠久、也是全球第二悠久的原产地命名。1931年,智利政府颁布法令,规定只有在阿塔卡玛和科金博这两个大区生产和装瓶、由葡萄酒蒸馏而成的烈酒,才能称之为“皮斯科”,这也为美洲第一个原产地命名——皮斯科原产地命名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此外,用于酿酒的葡萄也必须产自这两个大区,对葡萄品种也有严格的限制,主要为亚历山大麝香、玫瑰麝香、奥地利麝香、佩德罗·希梅内斯和特农迪等。健全的法律体系为智利皮斯科酒的生产及其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商业化提供了清晰明确的框架。
从早期的殖民时代到今天,皮斯科酒的生产者们保持着最古老的传统,投入了全部的精力、经验和技术来酿造最高品质的产品,让每个智利人引以为豪,这也是整个国家历史的写照。在智利的皮斯科产区,目前约有6800公顷的土地种植皮斯科葡萄,年产量约为3500万升。法律还规定了皮斯科的生产必须严格遵循四个步骤:皮斯科葡萄的种植和收获、发酵、蒸馏和装瓶。
智利政府在2009年宣布每年的5月15日为“世界皮斯科日”,皮斯科带动了独具特色的酒品风潮,让悠久的传统文化与独特的制酒技艺受到全球的关注,皮斯科酒生产商也开始将目光投向国境之外。为了加强产品定位,2003年,生产商们成立了皮斯科酒生产商协会,旨在促进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对话,制定强有力的出口战略。目前,智利皮斯科酒已出口到五大洲的40多个国家,备受国际消费者的青睐。2023年智利向全球出口皮斯科酒总额400万美元,在23年的智利周后,皮斯科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可圈可点,自23年10月到24年9月,对华出口额达12.6万美元,同比增长60%。
本次大师班推介的四家智利酒庄,分别主推了一款产品:智邑1931皮斯科46度(Mistral Nobel D.O. 1931),卡曼之巅(Alto del Carmen),神丘(CURU)和瓦卡尔(WAQAR)。在活动上,李冬艳女士不仅详细讲述了皮斯科的历史文化背景、品种分类和生产过程,也介绍了四款产品的品鉴方式,还现场展示了目前最受欢迎的几款皮斯科鸡尾酒:皮斯科酸、皮斯科潘趣、先锋、车厘子花园等等,收获了嘉宾们的一致好评。
在智利周北京站12月1日和2日举办期间,主办方还在三里屯一号场T+ MALL组织了智利市集,将智利优质商品展现给中国消费者。三里屯一号场是聚焦年轻人的兴趣圈层和社群活动的潮流聚集地,在市集上,李冬燕女士主理的YAN+ Cafe&Bar为现场的KOL和试饮人群提供了用智利皮斯科调制的四款鸡尾酒,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品尝,不少人表示了对皮斯科的浓厚兴趣,且希望进一步了解皮斯科背后更多的故事。
通过智利周期间的智利市集和皮斯科大师班,不仅进一步增进了中国业内人士、酒类爱好者、普通消费者对智利皮斯科的了解,还让更多人深入领略到了这一智利特色产品的魅力与卓越品质。我们相信,这只是皮斯科在在中国市场传播之路上的一个精彩驿站,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持对智利优质产品的信心、将健康美味食品送上中国消费者餐桌的信念,深耕中国市场,触达更多的消费群体,为中国市场带来更多难忘的体验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