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露天派
从2000年开始,马砂、啤酒加刨冰,草根老三样全权代表天津露天生活的时代慢慢结束,那年夏天,天津人有了自己的城市啤酒节,此后11年城市的夏季夜生活由荒原走向现代,啤酒爱好者与啤酒狂欢的幕后推手一起,将夏夜消遣从街角时代升级成天津城市休闲文化的一张名片。
啤酒节活色生香的生活场景背后是生活品质、休闲方式的全面升级
盛夏的啤酒狂欢
2011年7月7日,小暑刚至的天津闷热难耐,中山门立交桥沿线人流如织,富民路一处临时停车场停满了各种车辆,不断有新的车流和人流加入进来。
人群最终汇聚在夜色下的第二工人文化宫。在早早搭建的主会场巨型舞台上霓虹灯组成的啤酒节标志熠熠生辉、两组巨大的啤酒杯不时喷涌着泡沫,10余米高的屏幕播放着欢腾的画面。一个个色彩各异的巨大帐篷带着各种啤酒标识,人头攒动中不断有人举杯相庆,歌声、乐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各大厂商的啤酒女郎展示着各种市场上难得一见的高档啤酒。
在啤酒和音乐的鼓动下,啤酒爱好者们的情绪难免受到感染,一杯一杯的啤酒灌下去,头脑也开始发热,不断有人走上舞台参与啤酒知识问答和红歌会。
记者在啤酒节主会场看到,佐酒食品仍与多数啤酒排档一样,以烧烤、冷荤、炝拌菜为主,但一直在场内忙碌的清洁工人始终让会场保持着清洁,几位卫生监督的工作人员不时在场内巡视,让饕餮食客多了一份安心。
据啤酒节组委会透露,7月7日当晚3万余人参加啤酒节开幕庆典,消费啤酒15万瓶,消费金额超过600万元。
啤酒节背后的城市升级
市商务委会展办主任刘惠回忆,天津的啤酒节始于2000年,当时天津的津洽会、自行车展会、手机博览会具有全国知名度,却缺少规范组织的“市民生活展会”。当时青岛啤酒节已经成为当地休闲文化的城市名片。
更深一层的背景是,那年天津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美元。当一个地区人均GDP超过2500美元时,休闲消费的增长速度会快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当时的天津正处在进入休闲消费的急剧扩张的前期,人们将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闲暇时间投入休闲消费。
当时天津主流的夏季消夜去处是散布在城市街角路边的马路砂锅摊,羊肉串、低档啤酒加刨冰组合是市民阶层的最爱,草根性里透着一种粗放随意的乐趣。
“爱喝啤酒的天津人也有啤酒的特性,不那么实际,但也不那么虚伪,热情直爽、痛痛快快。”刘惠说:“我们开会讨论的时候就觉得啤酒作为有广泛市民基础的饮料很有潜力可挖。从2000年开始,我们尝试着举办了第一届啤酒节,结果受到了市民百姓的热烈欢迎。”
从此,啤酒节取代路边摊成为天津夏季夜生活的主流方式,去啤酒节品尝着甜美的中高档啤酒和美味的小吃,是每一个啤酒爱好者夏季的盼望。● 本报记者/王辰龙
解答啤酒节
解答者:市商务委会展办主任刘惠
Q:亲民的啤酒节需要文化增色。
A:增加啤酒节的文化含量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譬如这次啤酒就整合了各种精彩演出内容,矫健的健美操、异国风情舞、法国康康舞和时下流行的街舞将继续伴随着人们饮酒狂欢。整个舞台设计结合了声、光、电等多种特效,十分赏心悦目、火爆热烈。
Q:二宫周边居民密集,如何防止啤酒节狂欢影响居民夏季生活的?
A:我们从啤酒节招商和场地规划设计时,就要求参展搭建舞台的啤酒厂商要将音响传播的方向背向居民区。同时,我们还严格限定音响分贝,不让展区音响无限制地扩大。规定每天晚上10:00舞台的音响全部关闭,也就是营业可照常进行。啤酒节期间,我们组委会每天都将派出检查组进行巡视,发现有违反规定的行为立即制止。尽量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Q:啤酒节售卖的啤酒每瓶多为十几元为什么比超市、商店贵?
A:啤酒节上售卖的多是平日少见的中高档啤酒,更多的是满足有一定经济能力的消费群体的消费需要。也就是说,尽管啤酒品牌相同但质量档次有高有低,当然价格也有差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