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百威英博估值为什么能超过喜力啤酒?

中国国际啤酒网 2012-06-19 11:57 啤酒
百威英博估值为什么能超过喜力啤酒? (一)全球啤酒行业估值分析 1市值角度: 由于安贝夫近四成营业收入

百威英博估值为什么能超过喜力啤酒? 

(一)全球啤酒行业估值分析
    1市值角度:
    由于安贝夫近四成营业收入来自软饮料和灌装业务,且$安海斯-布希英博(BUD)$持有安贝夫近40%的股份,所以仅从啤酒业务来看,英博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啤酒公司

主要啤酒上市公司最新估值(2012年3月)
    2)从PE估值来看,大公司更受市场追捧,来自新兴市场的啤酒公司同样获得更高的估值。我们从市值和PE的散点图可看出,市值越高的公司PE越高,资本市场对于规模效应给予了可观的溢价。

大公司受高估值——主要啤酒上市公司市值和PE散点图

二)霸业初成:全球最大啤酒公司英博集团
    1概况
    英博(Inbev)是全球第一大啤酒公司,总部设在比利时的Leuven。英博集团拥有200多个品牌,包括时代(Stella Artois)、Brahma、贝克Beck's、Leffe、Hoegaarden、Staropramen和巴斯(Bass)等。
    2、霸主是怎样炼成的:英博的全球化之路
    (1)两个十年:跨国巨头到全球霸主
    英博的全球化始于1991年,至今已逾二十年,主要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10年,通过收购(Acquisition)和合资(Joint Venture),在目标市场钉“楔子”,目标为当地优势品牌。
    第二个10年,以2000年在泛欧证交所(Euronext)上市为契机,借力资本市场,在全球范围并购大型啤酒集团,2004年与巴西安贝夫合并,超越南非米勒,成为世界第一大啤酒公司,2008年并购A-B公司,在米勒大本营美国市场称霸,进一步巩固霸主地位。

英博集团发展历程

    (2)全球化策略:“永远争第一”、控股权和品牌组合管理
    英博的品牌收购原则是收购当地市占率第一的品牌,并获得绝对控股权;市场进入原则是进入后市场地位第一,或短期内有望争第一。
    从英博集团2010年的销售数据来看,在主要啤酒消费市场英博都保持第一或第二的位置,只在中国市场排第四,但在其进入的八个省份中,英博5个第一,1个第在2008年的百威收购案中,英博获得百威持有的青岛啤酒股份,但因难以控股,英博转手便卖给了日本朝日啤酒。

    英博的目标是当武林盟主,所以我们看不到英博啤酒,但世界上有200多个啤酒品牌是英博集团的。英博把旗下品牌分为世界级品牌、国际级品牌和本地品牌三类,进行品牌组合管理(Brands Portfolio Management),不同的品牌有自己的目标群体、势力范围和营销策略,但总的目标都是在各自的地盘称霸。
    (3)英博的核心战略:规模经济带来垄断利润
    英博的全球化带来营业收入的巨大增长,2002年英博销售收入仅为89亿美元,略少于喜力的91.63亿美元,到2010年,英博营收翻两番至363亿美元,已是喜力2010年营收的两倍有余。
    以2000年IPO为分界,我们分两段来看英博的成长:
    1)IPO之前盈利能力持续下降:英博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欧洲,随着欧洲啤酒市场的饱和,英博的盈利能力出现持续下滑,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双降,虽然很好的控制了费用率,但依然难敌行业寒冬。
    2)IPO之后费用率上升的同时毛利率也提升:得到资本市场助力,英博快速向新兴市场和美洲市场扩张,虽然初期费用率大幅攀升,但随着行业集中度提高,公司提价能力提升,毛利率相应上升到50%以上。
    回顾近10年财报数据及股价表现,呈现如下特点:
    A、自2002年来,英博的毛利率一直在50%-60%的区间波动,而营业利润却从2002年的10.41%提升至2010年30%的行业领先水平。
    B、我们认为,公司利润率的提升源自并购带来的垄断利润,英博先于2004年和2008年并购了安贝夫和A-B公司, 而SG&A(销售、管理及行政费用)正是自2003年开始下降的,这是规模经济在财报上的体现。同时,并购的好处之一便是直接减少竞争对手,通过销售渠道的整合,销售费用会显著下降。


    C、从股价表现来看,在2008年之前,EPS保持增长,股价随之上升,受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股价和EPS出现巨大波动,但是,2008年与百威合并以后,规模效应再次发挥效应,股价上涨,估值重新回升至20倍附近。

(三)“1+N”战略的喜与悲:全球第三大啤酒公司喜力
    1、概况
    喜力是一家荷兰酿酒公司,1864年于阿姆斯特丹创立。喜力在世界65个国家拥有超过130家酿酒厂。 长久以来,喜力酿制并销售了超过170种特制、本地性、地区性以及国际顶级的优质啤酒,包括克鲁兹坎波(Cruzcampo),虎牌(Tiger),日维茨(.ywiec,斯达布鲁诺(Starobrno),扎戈尔卡(Zagorka),伯拉莫雷蒂(Birra Moretti),俄科塔(Ochota),墨菲(Murphy’s),星牌(Star),当然还有喜力比尔森(Heineken Pilsener)啤酒。
     2、全球化策略:喜力无处不在
    1998年,在全球啤酒行业整合大幕拉开的时候,喜力的全球市场份额占比仅低于A-B公司,为全球第二大啤酒公司。在随后的整合岁月里,喜力总是按着自己的节奏和原则进行着全球化,不管英博和南非米勒为第一的宝座争得如何激烈,喜力就那里,没有跌出过Top5,也无心去争第一。
    (1)百年光荣:嫡系部队喜力啤酒Heineken@
    喜力宣称,自从150年前生产出了第一桶啤酒,其原始配方从未改变,喜力的百年光荣也来自其顶级品牌喜力啤酒Heineken@。喜力旗下管理170余种啤酒品牌,喝英博旗下啤酒的人大多不知道所喝啤酒归属英博,但喝喜力啤酒的知道自己喝的就是喜力,这是喜力与英博品牌战略的区别。
    喜力不求旗下每个品牌都去争第一,只求喜力啤酒的销量最大化。2010年喜力集团整合品牌的啤酒销量下滑3.1%,但Heineken@品牌的销量则增加3.4%,正是这一策略的体现。

    (2)追逐梦想:无处不在的喜力啤酒Heineken@
    如果说英博志在当武林盟主,那么可以说喜力的终极梦想是让喜力无处不在。
    喜力的收购除了追求规模经济以外,更多是为喜力啤酒开拓销售渠道,若收购的品牌在本地占优势,则维持该品牌的市场地位,同时借助其渠道销售喜力啤酒;若当地有其他强势品牌,则倾全力促进喜力啤酒的销售。
    在欧洲市场,喜力的扩张较早,收购的品牌大多为当地优势品牌,因此,Heineken@的销量占比很小,相应地利润率也只能向行业平均水平看齐。
    在美洲,Heineken@的占比在上升,利润率也上升到16.8%的较高水平,而在非洲及中东和亚太,Heineken@的占比分别上升到25.68%和94.65%,营业利润率则上升到20%以上的行业领先水平。

    (3)梦想照进现实: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双降
    虽然Heineken@品牌足以傲视群雄,其利润率也较高,但这种“1+N”战略并没有给喜力集团带来亮丽的业绩。喜力集团的毛利率从2002年的40%已下滑到近年35%左右的水平,费用率虽有所下降,但相对英博的降幅不可同日而语。
    由于规模扩张远远落后于英博和南非米勒,同时又不太重视旗下整合品牌的发展,喜力啤酒往往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如北美市场,喜力就面临英博顶级品牌Stella Artois和全球畅销品牌Beck's的夹击。此外,单一的顶级品牌也不能适应全球市场多样化的啤酒消费偏好。
    因此,在2011年的年报中,喜力管理层更着重强调了品牌组合要实现最优化,标志着公司战略将开始调整,但前景怎样仍需观察。
    双拳难敌四手,“1+N”战略未改善盈利能力——1997-2011年精耕中的喜力主要财务指标变化:

    从股价表现来看,近十年来维持大区间震荡的格局,EPS十年增长74%,于
    2008年降至低点,近年迅速回升,但已不再受市场追捧,PE近两年维持15倍左右,低于英博估值。

 (四)他山之石:实现产能和品牌组合的规模化效应更为重要
    根据我们前面章节对英博和喜力模式分析,我们认为,世界啤酒四大巨头的全球
    化战略可分为两类,英博和南非米勒可归为一类,主要靠多品牌并进的规模化扩张,规模效应为第一目标;喜力和嘉士伯可归为一类,都有世界性知名品牌,全球化中推行“1+N”的品牌战略,集团资源向顶级品牌倾斜。
    不同的发展模式,具备不同的发展特点,整体而言,呈现如下:
    第一、规模化是各个啤酒巨头的生存之道。
    纵观啤酒业百年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完全竞争市场向寡头垄断市场的演变史,这一进程在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完成,但从全球来看,特别是新兴市场,还远没有结束,现在正在加速,这既是强龙与强龙之间的争夺,也是强龙与地头蛇之间的争夺,即不同国家的每个公司都在走规模化扩张之路。
    从英博与喜力的对比中,我们看到了规模化的威力,品牌知名度、单品利润率、品牌历史积淀等在规模化带来的集团化优势面前,终归是浮云。因此,规模化才是啤酒业的生存之道,向规模要效益,向规模求生存,向规模谋发展应该是百年啤酒发展史带给我们
    的启示之一。
    第二、打造高质量的品牌组合是扩张取胜之匙。
    规模化扩张主要拼资本实力,但扩张后能否产生规模效应需依靠公司整合能力。大型啤酒集团都会对旗下众多的收购品牌进行品牌组合管理,从综合战斗力来看,我们认为英博模式较优。英博以“永远争第一”的理念,对每一个收购的品牌,每一个进入的市场都进行本地化深耕,以无数的第一来巩固自己行业老大的地位,从高端啤酒到平价啤酒,从黑啤酒到淡啤酒,从夜店超市到乡镇小卖部,这一策略带来的竞争优势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可适应全球化、多样性的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