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独家对话中粮董事长宁高宁 11-21

中国国际啤酒网 2012-11-21 10:50 啤酒
独家对话中粮董事长宁高宁 11-21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安徽省商务厅确认:中粮集团已将其持有的

独家对话中粮董事长宁高宁  11-21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安徽省商务厅确认:中粮集团已将其持有的中粮生物化学20.74%的股份注入其香港子公司。由此,中粮生化由内资企业成功"变身"为外商投资上市公司。而此刻,中粮董事长宁高宁正在参加十八大会议的分组讨论,他手中的铅笔,正在报告上认真地划着关于中国国企的战略方向。
  曾经的华润,如今的中粮,世界五百强、央企的掌舵者。宁高宁,这位商界传奇接下来将带中粮走向何方?他本人又是否会华丽转身?让我们一起跟随中央台记者付娜走近十八大代表宁高宁。
  焦点一:宁高宁是否要淡出中粮?
  229天前,宁高宁卸任中粮旗下最大板块中粮控股董事会主席职务。227天前,宁高宁再次卸任中粮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中国食品的董事会主席。三天内两次卸任,一度被外界解读为:中粮的宁高宁时代即将过去。
  宁高宁:这两次卸任都是外界的误读,实际上,我认为谁干这个活,谁就该管这个事,我觉得把他放在这个位置上最好。我是不想兼什么职务,我只做中粮董事长这一个职务,已经足够了。
  记者:最终您希望要为中粮留下些什么人?
  宁高宁:我相信人是可以培养的,人是可以训练的,人是可以改变的。每个人都会随着角色不一样做一个调整。目前的队伍很适合中粮的发展。
  记者:您是在培养团队?
  宁高宁:我是在培养团队,我明显是在培养团队。
  焦点二:"商而优则仕"真的是传言吗?
  就在中粮否认告别宁高宁时代的同时,坊间又谣传,宁高宁不断向最高管理层放权,释放了他进军政界的信号。
  记者:您怎么看待"商而优则仕"这件事?
  宁高宁:这是中国特色嘛,所以我不觉得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事,都发生的很自然。
  焦点三:26只猫和一只虎。
  山里有一只恶狼遇到26只猫,但狼还是壮着胆子向一只猫下了手,猫虽多,但并未合力相救,结果猫全部被狼吃掉。又一天,尝到甜头的狼偶遇一虎,误认为猫,想要吃掉它,结果自己反而被虎吃了。
  二十六只猫和一只虎,是华润时代,宁高宁讲过的故事。
  宁高宁:当时华润是26个啤酒厂,厂跟厂之间品牌是不一样的,说起来是很大的公司,实际上是个跟小的,小纤板绑在一起的一个军舰。怎么变成一只老虎,中粮和华润一样,就是怎么突破企业内部的障碍。
  执掌中粮集团后,他继续推进这种经营思路,打造了另外一只老虎。从华润到中粮,宁高宁走的一直是央企路线。他打破了企业管理经验不可复制的迷信。同时,他也坚持要央企先回归到企业属性。先是商人,然后才有能力来承担责任。
  宁高宁:一个央企的时代的定位和这个企业本身商业的性质差的比较远,只有把企业做好了,你才能讲其他的,如果企业做黄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对"无利不起早"的资本运营,宁高宁看的无比透彻。只有赚钱的战略和产品,才有和资本对话的资格。
  宁高宁:资本市场只会是锦上添花的手段,不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根本的方法。最终的,最根本的东西还是把你的战略做好、团队带好、产品做好,把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做好。否则资本市场不会理你的。
    焦点四:单个企业能否做成闭合的全产业链?
  全产业链,涵盖从田间到餐桌,即从农产品原料到终端消费者,包括种植、收储物流、贸易、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制造与营销等多个环节。全产业链不仅是一种经营理念,更是一种商业模式。
  宁高宁:消费者不知道这瓶玉米油哪来的,消费者只知道这是一瓶油。从玉米开始,一直到玉米、淀粉、糖啊、提取呀,玉米胚芽、最后到玉米油。
  宁高宁对全产业链的解释深入浅出。变革华润17年,入主中粮8年,对宁高宁来说,"收购"这个词一直如影随形。但就在宁高宁掌舵中粮后的第五个年头里,宁高宁找到了"全产业链"这根"竹签",通过资本运作,将整个中粮繁杂的业务板块像糖葫芦一样串了起来。
  宁高宁:产业链就是在这形成的。讨论中形成的。大家很兴奋,然后一个个去分解,每年去反思,做得对不对。
  记者:宁总当初说过,产业链十年看结果。现在时间过去了小一半,您觉得现在的结果您满意吗?
  宁高宁:满意,顺着产业链在不断推进,进度还是不错的。但是说最前端连接有多紧密,比如在物流环节有多紧密这还说不上。在最前端,和种植的联系还不太够,就是说没有那么广泛。
  截至今年,中粮已拥有350万亩订单农业,在销售终端上,已建立起成都、天津等多个集"种产销"一体的工业园区。从种下去到卖出去,在普通人的理解中,全产业链不过如此。但宁高宁纠正说,他的第一环并不是订单农户,而是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所以,他的全产业链是完整的闭环。
  宁高宁: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应该是第一环。未来中粮所有产品的起点。从种植开始,种什么样的粮食,什么样的订单,都应该从研发开始的。但现在还是这个局面。很少的一点是技术型的订单。
  记者:未来的中粮,应该生产什么样的产品?
  宁高宁:不单单是一个所谓吃饱的问题了。它应该是健康营养,整个食品的一个起点。比如把大豆变成大豆肽变成卵磷脂。提取出来分的更细,我希望能有一个突破性的进步。
  在生产好产品的同时,"粮食政治"这个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这位央企掌门人的口中。从初到中粮,眼见着最后一笔玉米出口,到如今八年过去,宁高宁的忧虑与日俱增。
  宁高宁:我刚来中粮的时候还有最后一单玉米的出口,是出口到日本去的,这已经八年没有过的。因为玉米都是进口的。基本上不卖了,很少一点点(出口)。如果说拿发达国家的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消费量来比的话,中国未来一定是会比较多的依靠进口的粮食。今天比如大豆,已经进口了5700万吨,远远超过了国产量的两三倍。因为大豆不仅代表豆油,代表着豆粕、蛋白的消费。这就使得它成为一个政治问题,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社会稳定的问题。再加上食品安全,又变成了一个社会关切的情绪问题。
  从温家宝批示,再到把中粮的企业文化由"高境界做人、专业化做事"提升为"忠于国计、良与民生"。我们不难读懂,这位正端坐在记者面前的十八大代表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感。
  宁高宁:这样的话,变成中粮的责任了,相对来说,就比简单的卖点粮食卖点食品重要了。相对来说,它的布局规模,对市场触及的深度都应该是增强的。最终中粮会成为中国人消费的大米的最好品牌。每个不同品种,不同的加工精度和水平,它要是一个再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