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过滤王”李新海的工匠精神

青岛早报 2016-05-04 16:49 啤酒
记者见到李新海的时候,他正穿梭于车间各个啤酒罐,透过过滤机上透明的小窗户查看啤酒的过滤情况。虽然啤

    记者见到李新海的时候,他正穿梭于车间各个啤酒罐,透过过滤机上透明的“小窗户”查看啤酒的过滤情况。“虽然啤酒过滤的准确情况需要通过仪器来检测,但是干了这么多年,通过看啤酒的清亮度等外观情况,是否合格我一眼就能分辨出。”李新海告诉记者,过滤工段主要考验的是责任心和应对能力,对啤酒细节的把握程度决定了能否过滤出高质量的啤酒。



  据了解,啤酒过滤是啤酒包装前最后一道控制工序,也是啤酒酿造过程中重要的生产工序,它关系着啤酒的外观和口感以及生物稳定性和非生物稳定性等。通过过滤后,啤酒外观清亮透明,富有光泽。

  “微生物是啤酒的大敌,啤酒有害菌会让啤酒变浑浊、变酸,而且我这个环节尤其容易出现微生物的二次污染。”李新海指着大酒罐上阀口套着的白色塑套说,这就是取样阀,如果对取样阀维护不到位会影响啤酒微生物结果,进而影响到工艺人员对微生物控制的判断,影响啤酒品质。面对这个“难题”,李新海那股“钻劲”上来了。

  通过无数次的钻研和试错,李新海设计的无菌取样阀套终于解决了取样阀的微生物二次污染问题。“从我手里过滤完的啤酒微生物为零。”李新海表示,他设计的无菌取样阀效果非常好,清酒微生物积分显著提高,不易污染,不吸氧,不影响啤酒的风味。这项发明被青啤公司命名为 “新海无菌取样阀套”,在青啤公司60多家工厂推广使用。

  作为一名一线工人,李新海积极主动地解决了困扰青啤多年的质量难点,究竟靠的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专注。只要专注地做自己的工作,就算是再平凡的岗位也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价值。”李新海这样评价自己。

  事实上,李新海在1991年进厂后不久就显示出不平凡。按照青啤的规定,过滤后的啤酒需要做全面的指标分析,然后再进行包装。李新海入厂1年后,他过滤的啤酒就成为“免检”产品。青啤二厂酿造部部长李海锋告诉记者,“李新海每天负责过滤五六罐啤酒,一年下来600罐左右,每一罐都达标,所以在我们眼中,他经手的产品都达到了‘免检’品质。”

  说到认真专注,李新海的同事还想起他年轻时一件趣事。一次上晚班,师傅让李新海去车间打扫一下卫生,结果直到凌晨两三点还没见他出来,师傅急得到处找李新海,最后发现他竟然还在车间里打扫。整整6个小时,李新海一个人打扫了上百平方米、数百根管道的卫生,其实师傅只是让他简单清扫一下。

  对过滤设备的“看、听、摸、闻”是李新海每天必做的工作,那些貌似冰冷的过滤设备,在一次次用心的触摸与贴耳倾听中,开始变得有温度。

  为了保证啤酒的新鲜度,在过滤的过程中一定要降低溶解在啤酒中氧气的含量,防止对风味物质进行氧化。在降低清酒溶解氧的操作中,李新海改进了被压方式,实施下被压模式,使过滤过程零增氧,大幅提升了啤酒的新鲜度,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你看那个添加泵,安在本来位置上,每一两个月就要更换一次软管,每根软管的价格要五六千元。后来我把添加泵安装位置换了一下,只需要一年更换一次软管就可以了。”李新海说,这一方法为公司年节约20多万元,并在青啤公司多家工厂效仿改进。

  在我们采访当天,恰巧遇到了外方专家来工厂调研过滤设备,李新海为外国专家现场答疑解惑。从上世纪90年初的“水平圆盘式”过滤机到现在“烛式过滤机”的全自动化,都需要更多设备操作的知识,纯英文和德文的操作说明书,曾让这个山东大汉“英雄气短”。但李新海凭借一股子不服输、肯钻研的劲头,对操作设备的准备掌握赢得了外方专家的赞誉。

  “我从业25年,经历了设备手动、半自动到全自动的三个时代,过滤设备越来越智能化,对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好的程序需要人的思想在其中,更需要人用智慧来驾驭。”李新海这样说。在李新海的办公桌抽屉里,至今保留着十几本厚厚的工作日志,被徒弟们称为“武林秘籍”。其中有一本已经泛黄的笔记本,记录了1995年过滤工段新增一条50千升生产线时的各种数据、各种外文术语以及技术标准。那时候,整个设备的安装调试过程均由德国技术专家现场负责,李新海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向外方专家学习,完整记录了新过滤生产线所有操作步骤,并深入研究其中的原理,一举摸索出了一套过滤最佳的操作方法。2004年,李新海在过滤清酒生产操作系统持续升级换代,将多年的操作经验,与新设备、新工艺、新标准进行有机结合,重新编写了从清酒系统操作标准到刷洗操作流程等一系列过滤标准文件,在全公司范围得到推广和复制。

  作为前辈,李新海把自己一身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团队和同事,目前所教徒弟有5人成长为公司酿酒师,20多人成长为各个工厂的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