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揭秘红酒市场

食品产业网 2010-01-26 14:23 葡萄酒
红酒是红还是醉——红酒市场解密 (上)-食品产业网
  春节就要到了,大家都要开始置办年货了,这其中自然少不了酒。最近两年,喝红酒在国内已经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红酒的销量也是年年攀升。现在许多城市随处可见的红酒专卖店,确实让人能够感受到红酒消费的热度。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一掷千金购买红酒爱上不仅仅是它的味道,还有,它可能带来的巨大财富。

  一、天价红酒为哪般

  这是今年11月28号,香港佳士得拍卖现场,这个600平米的空间中,气氛异常紧张,。竞拍者一次又一次地举起手中的牌子。

  让竞拍者如此趋之若鹜既不是哪位大师的名画,也不是什么拥有百年历史的瓷器,大家争夺的就是眼前的这瓶红酒,经过激烈的价格角逐,最终一组产自法国孛艮地的罗曼尼。康帝,1999年份精选组合的红酒以144万港元的价格被一位亚洲买家收入囊中,也摘得了这次拍卖“最昂贵红酒”的桂冠。

  在过去的几十年,昂贵红酒拍卖的大本营一直在伦敦和纽约,但人们发现,这个阵地已经发生转移了。《紫》杂志主编王敏说:“现在整个的一个葡萄酒市场在向亚洲转移,那么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大葡萄酒第一消费国,那现在的香港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拍卖市场。”

  即便是生活方式已经十分欧化的香港人也万万没有想到红酒会有今天如此重要的地位,香港会成为全球第二大的葡萄酒拍卖中心,到底是谁在支撑这个市场?又是谁将这一瓶瓶红酒捧上了天价?王敏告诉我们,在很多国际化的红酒拍卖现场,你都会听到各种内地方言。“现在,在拍卖市场上有很多中国大陆的买家,你看到的身影里头,现中国大陆的民众占整个拍卖人数的1/3。”

  二、红酒为什么这样红

  记者:“这里是温州一条并不算很繁华的一条街道,可是在这条街道上呢,我们看到了无数家的这样的专卖红酒的酒行,这样的现象呢,在温州市随处可见,那么在温州市中心呢,150多万人口的市中心呢,具有着大大小小近万家的卖红酒的店铺,那么专营红酒的酒行呢,也有300多家。我们还了解到,温州是中国最早盛行喝红酒的城市。”

  记者在这条街道走了一趟,发现路边的酒行一个接着一个,在温州做了多年生意的林坚先生告诉记者,现在连小小的便利店都支起了葡萄酒专柜。“比较杂,几乎全世界的红酒,温州基本上都有。”“你们有没有了解过,比如说一年温州的红酒消费量能大到多少?”“听人家说,一年大概十几个亿。”

  温州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侨乡,改革开放之初,温州人最早走出国门做生意,开阔了眼界,习惯了外国人的生活方式,也正是他们最先把喝葡萄酒的风气带回了温州。喝酒的人多了,天生有着生意头脑的温州人自然是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短短两年的时间,温州城里的葡萄酒专卖店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在林先生的指引下,记者来到了在温州市最大的综合批发市场。“这里就是那个农贸批发市场。”

  一进这个批发市场,大大的红酒广告牌就闯入了记者的视线,一眼望去,不到一百米的巷子里挤满了红酒的专营店。这位刘先生已经在这个市场里卖了六七年的红酒,他算是亲身感受了温州红酒市场的变化。他告诉记者,看着市场里一家挨一家这么多的红酒行,但它们开起来也不过是这一两年的事情。“本来以前好像卖饮料的,白酒的,现在都改为卖红酒了。”“在这一个市场大概能多少家?”“二三十家。”“二三十家,那整个咱温州市呢,有没有观察过?”“那应该有几百家,你就是看一下酒店,一般的酒店旁边,他们基本上都有几家酒行开在那里。”

  这家酒行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这个店有近三分之二都是原装进口酒,虽然价位并不低,但一样很有市场。“像法国这些,法国西班牙这些酒,他们都会卖的比较好。”“什么样的价位好卖?”“价位的话,一般在200多左右。”

  不仅在市区,就连温州周边县乡的人们,也开始随着潮流喝起了红酒。“酒席的话,都是放红酒的,都有喝红酒的。”“农村现在也有人喝了,以前没人喝的。以前过来送礼什么都是买白酒的,现在买红酒的,拜年什么的。”

  上百家红酒行在温州扎堆,竞争可想而知。“现在市场竞争比较厉害。”“厉害到什么程度?”“厉害到,大家一个一个,一个客人要喝酒的话,很多人都会电话打给他,叫他酒怎么样,是这样子。”

  虽然商家间的竞争越演越烈,但细心的人们发现,从批发商到零售商,没有几个商家愿意退出这个市场,因为这个行业的利润率实在让人难以抗拒。在很多城市也突然间出现了许多红酒专卖店,超市中的红酒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北京京客隆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里屯店毕凯宇说:“在2002年的时候,就已经和白酒分开了,它作为一个单独品类,已经开始和白酒分开去陈列,分开的经营,分开的顾客展示,因为在2002年,国产的华夏、还有王朝、包括长城这三大酒商在不断地推出他们的红酒。”

  三、酒热沿海

  温州人被人们称作是最聪明的生意人,他们每年的资金流也就向成了民营资本的风向标,温州人在做什么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前些年炒房、开矿的温州人为什么开始关注红酒的生意了呢?温州的专卖店为什么在这两年突然间比银行的网点还多呢?珠海全达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绍良说:“我们经销商给出来的价格到市场的价格终端差距很大,所以现在在网上面讲的,经常反映到,这欧洲来的,进口的一块欧元的红酒,在中国市场上面可以卖到300多块人民币。”

  孙绍良原来一直在法国做出口工具的生意,效益很好,但10年前,由于对红酒的酷爱和作工具生意结识了法国的知名酒商他也开始做起了红酒进口的生意,因为在看他来,红酒的商机要比工具市场的商机大得多。

  世界上有800万公顷的葡萄园,每年可以生产2700万吨葡萄酒,这些酒平均到全球每个人就是5.3瓶,而中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是0.3升,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3。郭氏葡萄酒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郭松泉说:“现在好多进口的这个葡萄酒在分吃中国市场的大蛋糕,在他们认为,中国市场是唯一一个还没有被开发完全利用起来,完全认可葡萄酒的一个大市场,所以他们都在主攻中国市场。”

  对葡萄酒有多年研究的郭松泉告诉我们,现在不仅仅是大牌子的红酒,就连法国那些明不见经传的普通红酒也希望能敲开中国的大门。记者在珠海的采访时,就恰巧遇到来推销法国普通红酒的。法国酒商罗伯特·乌斯帝说:“20年前,我在日本推销红酒的时候,发现日本人都只认名气比较大的红酒,但是现在日本也开始消费普通的红酒,我想这是一种趋势,中国市场也会是这样的一种变化。”

  罗伯特·乌斯帝,在为法国2000个红酒生产商做推销,他这次找到红酒经销商孙绍良,就是希望孙绍良能进他的酒,但孙绍良却迫不及待地拿出了一张酒庄效果图告诉罗伯特乌斯帝,说1年后,这个集藏酒、品酒、休闲沙龙培训多功能在一身的酒庄就会在珠海拔地而起,而他就是这个酒庄的主人。然而就在孙绍良兴致勃勃谈规划时,却从这个图纸上发现了问题。罗伯特·乌斯帝说:“这是欧洲庄园式的一个建筑风格,但是在一层楼里面,不应该既有歌特式又有罗马式的窗户,这样的话就显得有点乱了。”

  经过法国朋友的点拨更坚定了孙绍良要建酒庄的决心,因为在他眼里,中国对红酒的需求比国外还要大。

  四、红酒的雪碧情结

  说起红酒兴起的历史很少有人会知道,这个有着7千年酿造史的葡萄酒,是在9世纪初的查理曼时代,从理查大帝开始发生了很大电话,葡萄酒经济与文化发生了巨大的进步,这位酷爱葡萄酒的君主巧妙的利用王权把葡萄酒文化融入到王公贵族生活中,并把教会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途径大力推广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品质改良。理查大帝在1495年颁布了政令,不准在葡萄酒内混入水果等其他物质。以保证葡萄酒的纯正口味。而在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又在葡萄酒中加入了后续的味道。

  视频《跪族》画面:

  秘书:“秦总(递过一杯红酒)。”

  秦总:“就这样干喝啊?”

  秘书:“秦总,我刚来,不太了解您的情况。”

  秦总:“兑雪碧吗,现在的老板都掺雪碧喝,年轻人得注意观察生活。”

  秘书:“秦总,当着我您咋喝都没事,正式场合你可千万别掺着喝。”

  秦总:“啥意思?”

  秘书:“您想想啊,这欧洲人研究了几百年最难的工艺就是从红酒里咋把糖份给抽出来,您这一兑,那不又给兑回来了吗!是不?”

  秦总:“哎呀,这普通话说的咋还没我好呢(把红酒倒到了车窗外)!”

  秦总:“那干喝雪碧总行了吧?”

  这部2006年火爆一时的短片《跪族》,它不仅将冯氏幽默发挥得淋漓尽致,红酒兑雪碧的喝法更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1998年,著名影星巩俐拍摄的一个葡萄酒广告,让老百姓第一次听到“干红”这个词。此后,喝干红葡萄酒的风潮席卷全国,中国的百姓也是第一次知道了葡萄酒还分为香槟,干红、干白和起泡酒等种类,而红酒这个名词也替代了“果酒,成了中国人赋予葡萄酒的一个新的称谓。”但喝惯了甜味葡萄酒的老百姓实在接受不了干红酸涩的味道,于是,红酒兑饮料的喝法在中国大江南北广为流行,红酒的销售也是一路走高,这可乐坏了红酒生产厂商,连卖饮料的厂商都跟着占了光。《紫》杂志主编王敏说:“当时只要是宴请,上红酒就必上雪碧,雪碧兑红酒是很流行的。”

  其实,很多人在当时都跟范伟饰演的秦总一样,觉得红酒并没有饮料好喝。所以没过多久,这阵风一过,红酒的销量有如一条抛物线,从巅峰跌落谷底,再次湮没在觥筹交错的白酒和啤酒之间。

  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90年代末,中国红酒市场的火爆行情,虽然只是昙花一现,却值得录入中国的红酒史,那时受到关税的约束,进口葡萄酒还不能大批量进入中国,红酒市场还是国内企业的天下,但从2001年,关税下调后,中国红酒市场的格局迅速发生了变化。四川皇城老妈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力说:“应该说原来国产酒的利润也是有的,但相对于国产酒的利润的话,进口酒可能要大一些。然后国产酒有些东西也不赚钱,有时候还倒贴。”

  这个经销商告诉记者,因为进口红酒的利润高,现在他这里70%都是进口红酒,30%是国产红酒。要说现在卖得最火的进口红酒就是法国几大顶级酒庄的葡萄酒。

  五、拉菲神话

  在这部电影《龙凤斗》里,刘德华和郑秀文扮演的这对大盗使出浑身解数迷惑了酒庄老板,成功地偷窃出一瓶天价红酒。这瓶让两位大盗觊觎已久的天价红酒,就是一瓶1961年的白马正牌葡萄酒。王敏说:“那个电影会出现1961的白马,是因为白马在1961年是一个非常好的年份,那它在那一年就已经达到了6万块钱,所以好年份对于葡萄酒是非常重要的,包括1982年的拉菲现在是受到整个葡萄酒业追捧的,那82年的拉菲,市场上是要卖到3万多块钱。”

  王敏告诉记者,但凡对红酒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道拉菲。它被认为是中国富豪熟识度最高的红酒品牌之一。在红酒界,流行这样一个比喻,国人眼中的拉菲就好比是外国人眼中的茅台。孙绍良说:“所以讲,现在大家都以消费拉菲为荣吧,都拥有拉菲为自豪嘛,所有各个的,不管哪个不同层次的,不同层面的群体,都在追寻,在追捧拉非嘛。”

  用孙总的话说,现在的拉菲就如同80年代的金利来和皮尔卡丹一样,它是最早进入中国的顶级红酒,由于广告效应和当时进口品牌的单一,让拉菲在中国风光无限。但随着其他大的品牌的引进人们恍然大悟,原来山外有山,与他齐名的品牌还有很多。

  说道拉菲,不得不提到罗斯柴尔德家族,它至今仍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全世界的主要黄金(1096.50,5.70,0.52%)市场也是由他们所控制,拉菲在十八世纪,成为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御用酒,1868年8月8日,罗斯柴尔德家族通过拍卖会竞拍得到拉菲堡,后加上了自己家族名称,从此拉菲酒庄名改名为,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而善于经营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将拉菲从欧洲带到了当时英国殖民地的香港,香港的上流社会也因为这个家族而认识了拉菲,之后随着香港的回归内地的一些喜爱红酒和追逐时髦的人士又将拉菲推向了一个高潮。孙绍良 说:“就讲拉菲酒庄通过给罗斯柴尔德的家族收购之后,它这个比较重视就是讲通过,它是英国家族给香港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联系,就是讲拉菲首先是进香港,通过香港的公司,就是进入到我们中国内地,就打造了拉菲这种在中国市场的庞大的一个市场。”

  无独有偶,人们发现顶级的葡萄酒往往和国际知名的金融财团、奢侈品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王敏说:“它已经成为一种身份的标签,像我们熟悉的巴黎春天以及LV集团,那么这个皮诺是巴黎春天的董事局主席,他在1989年的时候买下了拉图,阿诺是作为路易威登董事局的主席,他在1973年买下了白马酒庄,那他们俩家有点像在做竞争一样。”

  名酒、名人加上奢侈品,让人们觉得喝红酒是一种时尚、身份的象征。中国的“拉菲现象”,曾经引起英国《金融时报》葡萄酒专栏作家杰西丝.罗宾逊的强烈好奇,在《拉菲的中国传奇》中,她写道:“在中国,‘Lafite’这个名称有着非同寻常和意想不到的共鸣。这种共鸣使得拉菲酒庄略差一些的副牌酒有更高的价格。拉菲旗下的一系列基本波尔多葡萄酒,也在中国以不菲的价格出售,只因为酒标上有魔法文字‘Lafite’。”

  六、红酒乱相

  在温州,记者发现,在许多酒行,平时印象里价格不菲的法国著名红酒拉菲随处可见,不仅标价不高,而且团购优惠空间更大,但这些自称产自法国拉菲庄园红酒,却统统在拉菲后面追加了诸如“拉菲城堡”、“拉菲神话”的字样。

  红酒怪现象一:“拉菲”满天飞

  红酒经销商林鸿晏说:“那假的拉菲实在太多了。你可以找到几百种假的拉菲甚至。”“比如说?”“比如说有拉菲费用的费,然后小拉菲,拉菲尔,拉菲特,拉菲传奇,拉菲家族的等等系列,那太多了,我们在展销会上都会看到非常多的一些就走擦边球的小拉菲,都很多。”“那它们价位跟那个大的拉菲比呢?”“价位有很便宜的,便宜几百块钱一瓶的,有的就是模仿的非常的真,就像小拉菲一样,那价位也会定在一千多,两千差不多这样子,都能找得到,市场上。”

  多年研究葡萄酒,刚刚从法国留学归来的林鸿晏也告诉记者,拉菲有正牌、副牌之分,在中国,正牌通常被叫做“大拉菲”,副牌只有一种叫卡许阿德,俗称小拉菲”,虽然副牌酒也系出名门,但得不到正牌酒那样的“贵族待遇”,价钱通常要便宜一半。一些酒商正是抓住消费者不了解红酒知识的弱点,在推销时,把这些挂着前缀和后缀字样的所谓的“拉菲”酒统统说成是拉菲副牌,让不少人花不少钱,把假拉菲抱回了家。郭氏葡萄酒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郭松泉说:“拉菲像这种五大酒庄这种产量,一年180吨,200吨,换句话说,就是20几万瓶这么个样子。”“全世界一分。”“对,全世界一分,大款们一喝,然后咱们好多感兴趣的人,又一尝,我觉得有这么多的拉菲吗?我觉得真拉菲来讲,这是一个事,要划一个问号,可能没那么多。”

  红酒怪现象二:永远卖不完的“1992”

  采访中,一些红酒的经销商告诉我们,他们不愿意代理国产红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产红酒市场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四川皇城老妈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力说:“比如说我们了解的94长城啊,什么92长城,都卖了10几年了,都还在卖,好像这个酒。”“就永远卖不完?”“对,永远卖不完,它好卖嘛,94年的好卖,好啊,这批解卖完了,我回来我把其他酒都叫94,发给你吧,反正市场上你看什么94长城啊,卖了10几年都没卖完。”

  红酒打上年份,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红酒界流行着“三分工艺七分原料”的说法,所以“好年份”对于一支高品质的红酒来说至关重要。孙绍良说:“假如讲这个年份,这个季节雨水多了,那葡萄的含水量又大,那也酿不了好的酒,假如讲这个季节,这个年份太阳光太多,雨水不多,那含糖量很高,那也酿不成好酒。”

  赶上好年份,红酒的价格就像坐上了直升机。广西酒类协会副会长黄义明说:“2005年的白马很好,为什么?因为那时候就是对于白马来说,它在这个庄园来说是风调雨顺,各种条件都很好。它的葡萄首先葡萄能达到100分,那么它生产的酒自然而然就很好。”

  在国内,1992年和1994是中国公认的红酒的好年份,但十几年过去了,市场上却大量充斥着92、94的红酒,此时瓶身上的1992、1994已经变成了商家炒作的一个概念。王敏说:“中国葡萄酒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98年成立的企业,他能卖92年、94年的限量酒,而且永远是卖不完的,那这个里头是一个行业问题,首先是一个自律,第二个是没有一个行业标准。在没有行业标准的情况下,企业就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由于我国并没有强制要求葡萄酒生产企业在瓶上标注酿造的年份,所以有的企业标上了年份,有的企业则换了种说法,五花八门的标准弄得酒商是一头雾水。广西酒类协会副会长  黄义明说:“我推广我自己的分级概念,那么长城做什么?我给个产区概念,华东产区,华夏产区,什么A区、B区、D区小产区,这个谁也不知道,那还有,长城我还搞星级系列,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两星级,甚至一星级,对吧?那么这个对我们消费者来说,可能就很麻烦了。”

  消费者说:“原来我都买这些一星、二星、三星的。”“您懂这些星是怎么分的吗?”“我不懂,三星应该比较好吧。”

  红酒怪现象三:难以监督的质量

  2008年1月实施的新葡萄酒国家标准中规定:葡萄酒标注的年份必须要是此瓶产品的葡萄原料采摘的年份,并且该年的葡萄汁含量必须要达到80%以上。标注的酿酒葡萄品种,含量必须达到75%以上。专家向记者反映,虽然这个标准在内容上是完全与西方国家行业法规接轨的,但基本形同虚设,因为根本没有部门去监督。郭松泉说:“原浆的含量,比方说这瓶酒被称作赤霞珠,或者是被称作解百纳,也是葡萄原料的一个名字,那它就应该有80%的以上的酒是来自于这种葡萄,那你有了这个标准,标准是这么说的,但是没有方法去印证它究竟80%还是85%还是75%。”

  郭松泉说,被我们习惯上世界前排名前8位的名庄酒90%以上用的解百纳葡萄为原料然后根据不同酒庄的需要配上其他的葡萄品种,葡萄品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葡萄是葡萄酒的核心,它决定了每一种葡萄酒的风格和特色,甚至决定了葡萄酒的质量。

  专家告诉记者, 葡萄酒的酒标可以说是葡萄酒的身份证,在国外,葡萄酒是用100%的完全新鲜的葡萄果实榨汁后,经过自然发酵酿成,葡萄酒酒标上会清楚地标明原料葡萄的产地、品种,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阅读酒标了解葡萄酒的身份信息,从而判断葡萄酒的好坏。但在国内,由于红酒产品标志不清,普通消费者一般只能根据价格判断好坏。郭松泉说:“如果是正儿八经的生产一瓶酒,从葡萄做成酒,加上生产过程,人工、水电、折旧然后存在,灌里面,再加上这一堆的瓶子、商标、木盒、木塞,外边的热缩帽,前后标,等等,那么没有,我觉得没有26、27块钱做不下来。”

  郭松泉这样算了笔帐,除去酒的这些成本再加上进店费和一些促销活动的费用,超低价位的酒他认为没有什么有益的饮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