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红岩村使小葡萄做成了大产业

中国葡萄酒资讯网 2010-07-29 09:50 葡萄酒
导语:贵州息烽县小寨坝镇红岩村促使小葡萄做成了大产业,是依靠支部带动,协会拉动以及政府撬动而来。 产

导语:贵州息烽县小寨坝镇红岩村促使小葡萄做成了大产业,是依靠支部带动,协会拉动以及政府撬动而来。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贵州息烽县小寨坝镇红岩村,依托土壤、气候等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水晶葡萄种植。从单一的庭园经济模式到连片规模发展,从卖葡萄到发展葡萄酒、乡村旅舍、农家乐等多业并举,小葡萄做成了大产业。如今,红岩村人家家种葡萄,户户念“葡萄经”,将产业与生态、生态与产业有机链接,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不足600元增至去年的4200元。

  支部带动

  作为村党支部的“领头雁”,这些天,村支书李跃进在工作之余,不停催促工人加班加点赶工期。李跃进指着已完成主体工程的两层砖房说,葡萄节将至,进村游客也越来越多,要抓住“休闲游、采摘游”契机,发展乡村旅舍、农家乐。

  正是看准了葡萄产业潜在的商机,李跃进凭借自家多年从事农家乐的经验,今年另选址新建了300余平方米,集乡村旅游、农家乐于一体的农家山庄,计划投资20万元,预计国庆节前竣工投用。

  在李跃进的带动下,眼下正扩大规模发展乡村旅舍的,还有钟光平、张忠涛等农民。目前,该村已建起乡村旅舍8家,床位近百张,日接待游客超过3000人次。

  摘水晶葡萄、品自制葡萄酒、尝农家饭,夜宿农家山庄,听蛙鸣鸟叫。随着红岩葡萄的品牌效益和葡萄节系列活动的开展,红岩越来越受到省内外客人的青睐。

   协会拉动

  一株葡萄树,长成葡萄村。“红岩村能有今天的变化,除了引路人曾庆斌和村民合力发动、规模辐射带动外,更得益于政府助力撬动。”村葡萄协会会长赵益学感言。

  1973年,在遵义县务工的曾庆斌,带回11株水晶葡萄枝条插在自家自留地里,几经周折,最后仅存一株,并于1976年挂果。

  红岩独有紫砂泥培育出的葡萄,不仅粒壮晶莹剔透,还饱含浓浓的蜂蜜香味。就这样,村民们便跟着在房前后种,目的是为招待客人或卖点零花钱。上世纪90年代初,村民开始尝试用坡地种植,面积也从几亩发展到100多亩,农户增加到100多户。

  2001年,全村葡萄丰收,村民结队挑到县城卖,结果户均收入2000多元。第二年,大家干脆把良田改种葡萄,面积增至800多亩。如何发展壮大红岩葡萄产业?村两委召开“诸葛亮会”,并于2004年成立了葡萄协会,当年葡萄发展到1400多亩,拥有会员100余人。近年来,协会从省、市农科院请专家到村里举办种类培训班近20期,受训村民2000余人次。协会还实行“三统一”,即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让广大农户告别了以往“单打独斗、各自为阵”的经营格局。

  今年,协会还进行了5个葡萄新品种的品比试验,并实施了150亩棚架改立架示范。“立架通风好、透光性强、颗粒更加饱满。”赵益学率先示范了2亩,他说,立架不仅产量没减少,还减少了成本投入、方便采摘,而且还可套种辣椒、红薯等作物。

  政府撬动

  农民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调动起来,就连在外务工10多年的村民也回到村种葡萄。县、镇因势利导,从项目资金、技术指导、棚架补助以及苗木补贴上给予扶持。几年来,先后投入资金1800余万元,新建了机耕道、硬化了从盘脚营至红岩村的公路,新建了3000米葡萄走廊,整修了2000米河道、4000米人行道以及观景台、吊桥等建筑。

  借助贵阳避暑之都的品牌优势,从2004年起,息烽县先后在红岩村举办三届葡萄文化节,并推出“品葡萄酒、尝农家饭”等形式多样的自驾游、采摘游系列活动。

  为迎接即将开幕的葡萄节,协会已订制了3万个装箱盒子,精心酿造了2500公斤葡萄酒。此外,总投资近4万元的保鲜库,也将于8月中旬投用。

  针对往届葡萄节期间进村车辆拥堵的现象,小寨坝镇多方争取项目资金300余万元,新建红岩至王家坪、大寨至西山乡鹿窝村两条环形公路,将于今年葡萄节前通车。

  目前,红岩村葡萄种植面积突破4000亩,今年预计产量600万公斤,全村8个组307户,家家种有葡萄,辐射带动周边关岭、大寨、潮水以及西山乡鹿窝村、鹿窝乡西安村等种植,累计面积突破8000亩。

  红岩也因此被誉为远近闻名的葡萄村,被评为贵阳市十大文明生态村、生态文明创建示范点、党员教育短期实践培训基地,并被命名为全市农产品无公害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