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产业:河西走廊新的经济增长极
从一家葡萄酒企业,到现在7家葡萄酒企业在河西走廊一线排开;从第一瓶干红,到现在一年4.6万吨葡萄酒产量,在过去20年里,甘肃葡萄酒产业快速发展。
2010年,甘肃再一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葡萄酒产业。省上出台了有关产业政策,健全了相关机构,一夜之间,投资进来了,人才引进来了,发展的春风吹绿了河西。
如今,走进河西走廊,一望无际的万亩葡萄园一座连着一座,翠色绵延。河西走廊的葡萄酒产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已经成为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和新兴战略型产业。
富了农家
问河西的农民,当下种什么最值钱,葡萄肯定会是许多人的选择。没准他们还会跟你细细算一笔账,种辣椒一公斤1元,好葡萄一公斤却能卖到2.5元。
据调查,民勤县农作物一年亩均纯收入中,酿酒葡萄为2150元,小麦为350元,玉米为619元,棉花为885元,地膜辣椒为736元。种植葡萄比其他农作物每年至少增收1000元以上。“要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必须要有一个与农民有关的产业来支持它。从提升农副产品增值方面来说,葡萄酒是增值潜力最大的。”国家葡萄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宁夏大学葡萄与葡萄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博士王振平说。
现在,我省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已形成武威、张掖、嘉峪关三大产区,正在建设酒泉、天水产区。数据显示,我省酿酒葡萄种植面积为14万亩,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已成为酿酒葡萄种植大省。
随着葡萄种植基地的建设,葡萄酒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民增收必将驶入快车道。
绿了山乡
金秋时节,当我们来到曾经荒漠化最为严重的河西走廊时,看到这片戈壁正在发生改变。“这里原本是一片戈壁。”在甘肃威龙葡萄种植基地,技术科长常国虎指着我们眼前的葡萄园说。很难相信,眼前连绵的绿色,竟然生长在原本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戈壁土壤以沙质土为主,有利于葡萄根系生长。同时,有利于浆果的着色和成熟。”常国虎解释。“更重要的是,葡萄酒产业适合大面积滴灌和沟灌,比大田作物节水30%以上,属于高效节水生态型产业。葡萄根系发达,还有利于防风固沙。”
我省7家葡萄酒企业的种植基地,大多建设在戈壁荒滩之上。葡萄酒这一节水防沙的新兴产业,正在把戈壁滩变成绿色的葡萄园。
带来希望
小葡萄,也能成就大产业。葡萄酒酿造在全国100个工业行业利税率排名中列第7位,产业的成长性、发展空间和利润空间非常大。
其实,还不仅仅是葡萄酒。葡萄产业发展,还可以直接拉动葡萄种植、酿造、运输、贸易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节水装置、酒瓶、外包装等配套产业成长,带动旅游、运输、保险贮藏、经纪代办等相关行业发展。
2010年,《甘肃省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甘肃的葡萄酒产业第一次被系统化、制度化地进行梳理,有了明确的目标和科学的规划。“过去企业单打独斗,没有把产区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现在我们要把企业拧成一股绳,共同打造河西走廊产区品牌优势。”省葡萄酒产业协会会长王玉武说。
因为,葡萄酒产业孕育着绿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