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菲八年来出现首次降价
拉菲八年来出现首次降价
于是乎有关人士纷纷表示,拉菲价格的暴跌预示着拉菲的神话已经被打破;部分酒庄负责人更乐观地预言,随着国内葡萄酒认知度的提高,国人消费进口葡萄酒会越发理性,中级酒庄将迎来绝好机会。
事实果真如此吗?倘细究下拉菲降价的市场原因及拉菲品牌在中国的江湖地位,就会觉得上述判断下的过早或过于乐观。
一、低迷经济下的价格调整,拉菲降价并不值得大书特书
首先不妨看下拉菲为什么会突然步入降价通道?业内分析一致公认的结论是:受制于国际经济低迷局势及持续蔓延、不知何时能找到正确出口的欧债危机影响,因此当下紧握现金流成为拉菲藏家和炒家的共识,原拉菲藏家把手里的酒放出来变现,原拉菲投资客的获利回吐才导致了阶段性的拉菲降价。波尔多顶级酒庄联会常务董事Mathieu Chadronnier这样说:“我们经历了一段连续的价格上涨期,但是,价格不可能永远上涨,必须要进行调整。”他还断言高档葡萄酒可以成为一种投资产品,但是,其交易成本非常高,存储成本也不低。因此,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主流投资产品。
看来拉菲降价是属于市场范围内因收藏、投资资金进出而引发的正常价格调整,并不值得大书特书,加上相比起投资市场的价格起落,实体专卖店内的拉菲价格变化就显得非常之小。
拉菲降价诚然是事实,但拉菲高品质的神话哪能如此轻易被打破?
二、葡萄酒文化土壤远未敦实,“上酒上拉菲”成为不得已
拉菲的成名不仅在于包括土壤及得天独厚的微型气候,40年平均树龄以上的葡萄树,不使用化肥,以及重金雇用最顶级酿酒大师等等被人熟知的关键词句;更在于其背后身世显赫的庄园主——畅销书《货币战争》中提及的带有金融帝国光环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始于2000年的中国拉菲热,目前的知名度、地位在国内红酒市场上可说几无抗衡者,任何一款只要酒标上写有“lafite”,就拥有了点石成金的魔力。而且最关键的是对于那些消费使用拉菲的富裕阶层和官员来说,拉菲早期仰赖成名的诸如土壤、树龄等基本功能词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因为即便其中有人非常懂红酒,但在应酬往来场合选红酒时,声名显赫、广为人知的牌子仍只能选择拉菲。
其次谈及大众的消费理性,其表现应该是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显然要达到理性消费,其前提必然是大众对这种商品具备较为清晰的认知及延伸出的独立判断知晓。目前在国内,虽然红酒的消费量日渐增加,但成熟的葡萄酒文化远未形成,因为文化历史这东西,是需要时间和环境氛围营造堆积的。而中国的饮酒文化,基本上是白酒文化占主导。因此即便唐代就有王翰写的“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脍炙人口诗句,但中国的葡萄酒文化概念依然很模糊。而不像国外葡萄酒发展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浓厚,“我是真正的葡萄,我的父亲是种植葡萄的农民。”对葡萄酒文化的认知非常深刻,完全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还停留在“认牌子”和“讲面子”的阶段。而且大部分人喝红酒,也都是采用干杯似的喝法,根本不去或懒得去品红酒微妙的口感。在一些宴请官员、重要客户的场合,葡萄酒的消费只是作为顾及到白酒伤身后的替代品出现,但只要上红酒,拉菲就又成了唯一的选择。为什么?名气大,大家都知道它贵,面子上好看。在这些场合如果端上拉菲以外的其它红酒,只能说明宴请方档次不高,办事不力,请客不到位,这点就宴席上的众人来说都心知肚明,“什么样的档次办什么样的事情”。
三、进口红酒格局未变,中级酒庄品牌几无显山露水
再次拉菲降价了,中级酒庄是不是就能占有更大市场?
由于国内红酒消费市场的广袤,据国际葡萄酒与烈性酒信息公司发布最新统计数据称,2011年中国人(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共计消费了19亿瓶葡萄酒,已成为全球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这其中进口红酒数量也一直在快速增长,国际国内的各种资金也都纷纷进入整个产业链,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各种有个性、有特色、有品质的酒庄确实都可以各自找寻到对口层次的消费者,只不过这种机会其实与拉菲降价关联不大。原因在于针对的市场面不同、客户群有较大差别。试想,即便拉菲高端不再了,中端市场你又能如何崭露头角,一花独放呢?关键点就在于如何说服消费者从产地、产区、口味等特质去认可你这个进口中端品牌、教育消费者记住你的商标品牌名,否则的话再大片蓝海,也只能是俨然众人,昙花都不能一现。这还真不能怪国内消费者难教育,试想,光法国葡萄酒就有波尔多、勃艮第和香槟等10大产区;而波尔多一个产区就有8000多家葡萄酒生产商,所以众多的进口葡萄酒,在大多数中国消费者眼里都只有一种笼统的心理认识“外国的应该比国内的好喝点”,再顶多看看产地是不是FRANCE、年份是哪一年的;要具体细化到某个酒庄某个品牌何种口感等就很勉为其难了。
况且在高端市场上,除拉菲庄外,法国波尔多地区最顶级的其余七大酒庄拉图庄、奥比昂庄、玛高庄、木桐庄、白马庄、奥松庄和翠柏庄都纷纷将中国作为其全球市场的重要一环、布局拓展领地。如木桐庄先期高调在广州开设全球首家木桐嘉栎酒吧,玛高庄也在香港设立代表处。
拉菲之所以在中国受追捧这么多年,到现在依然被无理由消费膜拜。也许真是拉菲是沾了好名字的光。加上一年总产量就20万瓶的拉菲,不超过5万瓶中国市场配额,供求关系也决定了其价格下跌的有限幅度。
“连潘石屹都不喝拉菲”,国人造假的疯狂的确在一步步毁掉国际高档葡萄酒的价值,目前的进口红酒市场乱象,恰恰说明了国内的葡萄酒文化仍然徘徊在低水平状态,红酒理性消费之路依然遥遥。
后拉菲时代,罗斯柴尔德家族只要控制下小拉菲、拉菲儿、拉菲传奇的“鸡犬升天”幅度,或者在凸起的“五箭族徽”上增加新防伪标示,正品拉菲仍可笑傲群雄、高高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