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葡萄酒市场的理性回归 拉菲降价
进口葡萄酒市场的理性回归 拉菲降价
从去年开始,有两件事通过网络的迅速传播,让不习惯喝葡萄酒或者不了解进口葡萄酒品牌的中国人也开始熟知拉菲。一个是2011年4月中石化广东分公司以近300万元公款购买茅台、拉菲等中外高档酒的爆料在网上传出;一个是1月17日晚,著名小品演员宋丹丹在微博上向潘石屹发难:“特想让潘石屹‘关注’我,好有机会给他发个‘私信’问他个问题:长安街南边那么好的位置,你盖了那么一大片难看极了的廉价楼,把北京的景色毁得够呛,你后悔吗今天?”、“潘总,我就是个演员没多少钱,我请你喝拉菲,别再盖楼了,真的,求你了!”
其实,作为进口葡萄酒市场上最著名的晴雨表,拉菲更加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在2011年中秋节之后,无论交易市场还是拍卖市场,都正在经历着一轮罕见的暴跌,最高跌幅达45%。即使在其最受追捧的中国市场,拉菲的价格也出现了8年来的首次下调。在业内看来,拉菲价格的暴跌传递着某种危险信号,一部分拉菲投机者面对猝不及防的亏损,进口葡萄酒投资的信心已开始动摇。
拉菲暴跌是理性回归的开始
18世纪初,拉菲庄园葡萄酒打入伦敦市场,在当时法国首相的支持下,尼古拉从路易十五处获得“葡萄酒王子”的封号,拉菲庄园葡萄酒从此荣升为“国王之酒”,整个凡尔赛宫从此只讨论拉菲,甚至有传说路易十五宠爱的情妇杜巴丽夫人不喝其他饮料解渴,除了拉菲。1855年,法国政府对波尔多梅多克地区的葡萄酒庄进行了有史以来的首次评级,位列第一级的名庄有4个,拉菲、拉图、奥比昂和玛歌,其中拉菲排名第一。1973年,木桐酒庄也跻身为一级酒庄。从此,法国5大列级名庄葡萄酒名扬世界。
在进口葡萄酒踏上中国大陆的10年时间里,拉菲的身价一路狂奔,每年都以30%的涨幅“傲视群雄”。在进口葡萄酒圈子里,有不少关于拉菲的传说从一线城市迅速漫延到二三线城市,什么张三进口了一批拉菲一夜“暴富”,李四花100万买了一批拉菲,没想到3个月后市值翻番等等。这些个传说不仅反映了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火爆,而且形象地概括了拉菲受中国人追捧的程度。但这种由拉菲带动起来的“疯狂”,却在2011年下半年戛然而止,来了个急刹车。
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的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以来,拉菲涨势掉头直下,成为波尔多一级酒庄中价格表现最差的产品。2008年产的拉菲是最大的输家,从去年3月的历史最高价每瓶11500元跌到现在的7500元,下跌幅度为45%。拉菲的副牌“小拉菲”,在2011年初涨到每瓶6500多元的高位后,开始逆转,至今已跌去20%。
而拉菲仅仅是这场葡萄酒一路大跌的“领头羊”,整个葡萄酒市场都裸露在暴跌的阴云中,尤其是波尔多系。来自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的另一组数据显示,在排名前100的热销葡萄酒中,有95%都是来自波尔多的产品,它们的价格在去年6月到12月间平均下跌了22.5%。
国际市场的跌势迅速传导到了中国市场。来自经销商的信息显示,中国市场拉菲的平均降幅已经超过千元。拉菲价格的下跌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消费者开始回归理性,这也是进口葡萄酒市场发展必经的过程。目前中国的消费者对国外酒庄的认识越来越多,选择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原来很多买拉菲的顾客,现在已经开始改买别的品牌了。
2011年下半年进口葡萄酒价格的大幅下跌,意味着一贯所向披靡的顶级波尔多葡萄酒市场,在2012年可能成为买方市场。
不过,中国市场上一个最新的变化倒让经营正牌拉菲的经销商高兴了一把。拉菲的火爆,促成了一条拉菲造假的完整产业链,一个制作假拉菲瓶塞的商人光2011年就生产了70多万个瓶塞。但自从去年下半年拉菲价格开始下跌后,这位造假商贩连一个2012年的订单都没接到。
进口酒投资市场的一场地震
通过对这一轮进口葡萄酒跌价风潮的分析来看,跌幅最大的品种也正是投机性投资最活跃的品牌。尽管在目前的跌势下,以拉菲为首的精品葡萄酒价格和真正的市场价值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的泡沫。因此可以说,进口葡萄酒价格的这次降势,仅仅是个步入相对合理区间的开头。
然而,拉菲价格的这次大幅下跌,对进口葡萄酒投资市场无异于一场地震。因为拉菲下跌冲击的不仅是直接的销售市场,在拍卖市场,拉菲也显现出了颓势。这对拉菲投机商来说正是当头一棒,投资拉菲有赚无赔的“神话”被彻底打破。
目前葡萄酒的投资主要是葡萄酒基金,即专业的管理人士向富有者募集资金,共同收购期酒或现酒,以获取利润,并进行套现、分利。任何投资者进行投资,都是为了能够获利,葡萄酒投资者也是这样。许多人热忱地投资葡萄酒,是因为在过去10年中,葡萄酒的投资回报率是最高的。
但是,很多投资者对于葡萄酒本身并不是很了解。投资葡萄酒有很多条件限制,比如基金获取资源的能力、必须有适合保存葡萄酒的场所、良好的运输条件、能追溯葡萄酒来源的证明,而且要有变现的能力等等。而目前在中国,并没有正规的葡萄酒变现渠道。所以应该说,目前很多人投资葡萄酒是处于一种盲目的纯粹逐利的阶段。
2011年年末,进口葡萄酒拍卖出现了自2009年以来的第一次流拍。在去年10月初香港苏富比举行的“珍稀佳酿”拍卖会上,821单拍卖品中有59单流拍。流拍的葡萄酒藏品中有不少是原本抢手的拉菲,包括1961、1995、2000和2005等多个年份。还有几场品质略差的葡萄酒拍卖,流拍的现象出现得更多。在拉菲价格暴跌之前无论是苏富比还是佳士得的拍卖会上,藏家珍藏的葡萄酒拍卖几乎没有流拍的,备受中国人推崇的拉菲更不会流拍。
然而在这次拍卖会上,投机商的亏损比想像中还要来得快得多,一批囤积拉菲用以炒作的投机商因此而遭遇灭顶之灾。据了解,香港不少投机商手里还有大量的拉菲,有些人手里有超过1亿港元的数量囤积。
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的数据显示,以一箱12瓶1982年产的拉菲为例,它在1999年的交易价格为每箱2000多英镑,到了去年早些时候,它曾经一度疯涨到每箱49000英镑,价格翻了18倍还多。而在国内,个别年份大拉菲的最高价格也曾经一度炒至30万元一瓶。然而如今,它却已经风光不再。
这次,1982年的大拉菲,从上半年的70万元港币拍卖价降到32万元,甚至出现流拍,这是在过去8年来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而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个假酒泛滥,另一个就是很多收藏投资人士日渐成熟,了解到期酒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后,投资愈发小心谨慎,甚至退出葡萄酒收藏投资领域。
不败的拉菲原来也不是万能的。之前在中国藏家的意识中,拉菲从来都是投资保值增值的必备品。拉菲价格下跌对中国市场带来的冲击,可以说是拉菲“神话”破灭了整个进口葡萄酒投资的信心。
葡萄酒市场的一种自我修正
拉菲是一个被中国人知道得最为广泛的法国名庄葡萄酒。在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下,拉菲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可以说,中国消费者的强大购买力是拉菲8年来价格一路上涨的原动力。境外投资者最初只是因爱好而投资葡萄酒,理财概念淡薄,所以从酒庄到拍卖市场,葡萄酒的价格并不会出现高得离谱的状况。而中国投资者出于逐利的目的,在境外葡萄酒拍卖市场频频现身,手笔越来越大,致使酒庄也开始惜售,并不断抬高价格,使高端葡萄酒的拍卖价格屡创新高。
现在价格辉煌过后迎来的下跌,其实是由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的。君不见越是前几年投机交易最盛的酒庄和年份葡萄酒,现在下跌的幅度越大。因此,以拉菲为首的精品葡萄酒价格下跌,其实是葡萄酒市场的一种自我修正,而导致精品葡萄酒价值回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际炒家急于变现。由于欧债危机的持续加深,让不少欧洲藏家急于将手里的酒变现,以度过危机。对欧洲藏家来说,他们现在的突然抛货,是已经获利后的回吐,因此使葡萄酒市场上一下子出现了大量的酒。而在葡萄酒投资的另一个重要市场——香港,不少藏家并没有来得及出手,一些藏家手里甚至握着上亿的货品。因此,为了不让这些货砸在自己手里,这些藏家会看准时机推高拉菲价格,以期能够顺利出货。
二是拉菲自身大扩张付出的代价。尽管大拉菲的产量有限,但是拉菲集团的扩张却是无限的。近年来拉菲集团不满足于雄霸高端市场,为了抢占中低端市场,在世界各地收购酒庄,这些酒庄出品的酒最低只要200到300美元,但是因为打上了象征着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五箭族徽”和“Lafite”标识,依然可以安享消费者的盲目追捧。在业内人士看来,拉菲价格的下跌与副牌的推进速度有关,拉菲集团最终为自己的快速扩张付出了代价。
三是“山寨”横行的负面影响。在中国市场,拉菲的真正数量一直没有人能够搞清楚。拉菲一年的产量是20万瓶,真正能够流入到中国市场的数量大约为4万瓶左右,但是中国消费者消费的拉菲却远远不止这个数目。太多出处不明的拉菲给拉菲消费带来了尴尬。
四是非理性暴涨后的价值回归。除了上述因素的影响,经过持续两年的高速增长,葡萄酒市场自身也有着较强的调整需要。近两年,以拉菲为代表的波尔多左岸五大酒庄的名酒价格平均涨幅高达200%以上,已严重超出了合理价值范围——因此,目前的市场暴跌,可以看做是葡萄酒市场正在进行自我修正。
这种调整也带来了消费者的理性回归,此前由于部分中国消费者和投资者对葡萄酒缺乏充分了解,很多资金进入也存在跟风追捧的特点,以至于拉菲价格和价值严重背离。现在,葡萄酒消费市场正在发生着深刻改变,消费者越来越懂酒,也已经开始认识到葡萄酒是个很个性化的东西,每个人的口味不同,对不同葡萄酒的喜好也是不同的。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己的口味,而不是单纯关注品牌和价格的高低。
正是基于此,目前来自新旧世界十几个国家的其他庄园的葡萄酒,正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所认知。消费者通过对进口葡萄酒更深入的认识,会更加理性地选择和消费。而对于经销商而言,这种变化也肯定会改变他们的观念,他们在对待高端葡萄酒的经营上必然会更加谨慎和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