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应理性认知坚持稳中求进
2012年以来,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出台,以及进口葡萄酒产品的冲击,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进入了春寒料峭时期。特别是2013年以来,葡萄酒市场的艰难进一步影响到整个产业,销售低迷、产品积压、效益下滑、结构失衡、投资放缓,个别地区甚至出现了拔葡萄树的现象。随着2013年底葡萄酒各项产销数据出台,葡萄酒产业呈现的一片萧瑟景象,让很多投资商、葡萄酒产销企业对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前景产生了迷茫与危机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曾指出,工业革命特别是二战以来的一个重要历史现象是,一些后起国家通过引进和学习先行国家的技术、管理和发展经验,依托自身劳动力等要素的低成本优势,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从而缩短与先行国家的距离。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葡萄酒产业抓住了历史发展机遇,实现了葡萄酒行业的快速成长与科技进步,缩短了与葡萄酒新旧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但是与国外相比,中国葡萄酒产业真正开始发展的历史短、速度快,而我国对葡萄酒产业的管控机制滞后和外来葡萄酒文化冲击,加上市场浮躁和企业家单纯的逐利心态,就暴露出产业自身发展的一些缺陷,如经营发展战略缺失与管理落后、产品价格虚高与结构不合理、投资盲目与风险认识不足以及消费市场培育不够等,因此市场稍有风吹草动,葡萄酒产业感染风寒就在所难免。
其实,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进口酒的强势冲击,以及国家严格限制公款消费的政策措施,只是促使中国葡萄酒暴露出深层次问题的诱因,实际上根本原因是我国葡萄酒产业在前些年快速发展过程中忽视了中国葡萄酒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如追求高端忽视主流价值、追求规模忽视基础建设、追求奢华忽视结构调整、追求销量忽视文化建设,追求利益忽视普通消费等。
笔者认为,艰难与痛苦是中国葡萄酒业变革的必然,中国葡萄酒产业当前的战略调整期不会很快结束,至少需要持续5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因此,中国葡萄酒企业在坚信葡萄酒产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同时,最需要做的是回归理性,正确认识葡萄酒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新变化,积极应对挑战,坚持稳中求进,在变革调整中完善自己。
战略调整实现健康发展
具体来说,中国葡萄酒产业在战略调整期将会呈现五个方面的趋势:一是葡萄酒产业规模将继续扩大,产量将不断增长,质量将大幅提升;二是葡萄酒产品价格与产品结构回归理性;三是中小葡萄酒企业和葡萄酒庄在强化特色与个性风格中获得发展空间;四是各种所谓的营销模式均失去神秘面纱,葡萄酒企业注重研究消费者自我需求选择;五是葡萄酒文化从“琼楼玉宇”中降临人间,消费者能够感知的葡萄酒文化是企业接地气的必要手段。
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是必然的,立足当前,在危机中发现机遇,进而不断调整策略,是优秀葡萄酒企业不二的战略选择。当前我国葡萄酒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以保证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实现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