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国产葡萄酒必须有自己的DNA和文化

葡萄酒商业观察宋恩庆 2015-07-06 10:47 葡萄酒
中国的GDP已经成为全球第二,而中国的葡萄酒人均消费量却在世界百名之后。原因有三,第一,中国的葡萄酒消

  中国的GDP已经成为全球第二,而中国的葡萄酒人均消费量却在世界百名之后。原因有三,第一,中国的葡萄酒消费群规模太小,和啤酒、白酒消费人群不是一个数量级,在反腐新常态下,葡萄酒高端消费的人数和频次受到挤压;其二,中国消费者对干型葡萄酒的酸涩口感接受度不高,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习惯更加接受带甜味的饮料,如国际流行碳酸饮料在年轻人群中的风靡,果汁饮料在追求保健需求的人群中流行,凉茶饮料因为在传统凉茶基础上提高糖度而走出广东就是例证;第三,国产葡萄酒价格偏高和性价比偏低,进口葡萄酒品种多,认知度不高,良莠不齐。

  2015年是中国葡萄酒最重要的历史节点,中国葡萄酒产业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后,国产葡萄酒领域产生了两大流派,洋务派和特色派。

  洋务派:这一派分为两类,一类主张践行欧洲旧世界葡萄酒理念,引进欧洲名种,如赤霞珠、美乐、品丽珠、霞多丽、黑皮诺,在中国与法国波尔多同一纬度上建立庄园种植、酿酒。希望能够产出和法国、意大利、德国等老牌酒庄叫板的葡萄酒。这些酒厂(酒庄)主要在宁夏、河北、山西、山东的胶东半岛、新疆等产区。第二类主张与践行了新世界葡萄酒国家如澳大利亚、智利、美国的经验,大面积引种国际流行品种,以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模式来生产葡萄酒。

  但是引种欧洲品种到底能否超越?笔者认为短期之内难以做到,一个品种要适应中国的土壤气候,毕竟需要多年的试验,在欧洲一个葡萄酒品种的适应性已经经过了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过程,而中国这一个过程才进行了30年左右。我们目前还没有一个产区出现具有国际代表性的葡萄品种,如赤霞珠至于波尔多左岸、美乐之于波尔多右岸,黑皮诺之于勃艮第,桑乔维赛之于奇昂第,西拉之于澳大利亚,佳美娜之于智利,丹魄之于西班牙,雷司令之于德国,长相思之于新西兰,威代尔之于加拿大……

  特色派:主张尊重中国葡萄种植历史,不跟风崇洋,坚持葡萄酒的本真,出品符合产区风土的产品,符合中国人口味的葡萄酒。代表厂家有通化股份的甜型酒,新疆吐鲁番产区利用葡萄干工艺酿酒的驼铃等。这一派所依赖的是可以称为中国代表性葡萄品种:通化长白山、鸭绿江河谷寒地野生葡萄系列,北冰红、双优、双红,烟台产区的玫瑰香、白玉霓,河北产区的龙眼、新疆吐鲁番产区的无核白。

  笔者认为,中国葡萄酒之路不能完全照搬国外葡萄酒的生产工艺,必须自主研发和创新。在现有土地制度和农户+厂家合作模式下,原料品质难以长期得到保障,这样的葡萄酒又怎能和进口葡萄酒相抗衡?在西方葡萄酒强国设定的规则、赛道下国产葡萄酒如何赢得消费者?经营困难、举步维艰将是2015年不少国产葡萄酒企业面临的现状。

  因此,笔者大胆提出,中国葡萄酒企业不能再任性,好喝才是王道。中国葡萄酒消费基础应该建立在以价格实惠的甜型葡萄酒上。

  中国葡萄酒规划应该返璞归真,做好喝的葡萄酒而不是追求“高大上”的贵葡萄酒。我们可能永远成不了波尔多、勃艮第,中国葡萄酒只能像中国人一样,永远有我们自己的DNA和文化与世界葡萄酒进行对话。

  中国葡萄酒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产区、品种特色在半甜型、甜型酒、起泡酒、加度酒上进行突破,从市场调查、消费者分析的基础上,从理念上、从产品设计上、促销手段上重新定位,在80后年轻一代消费主体心目中形成共鸣,迎合他们更加强调个性、个体、潮流、时尚、前瞻的需求,还要准备进入尚不是主流消费人群的、但目前没有经济负担和远大抱负的95后一代,储备开发炫酷、简单、时尚、随性的产品。总之,笔者寄希望在新兴消费人群上,国产葡萄酒一定要改变在他们心目中国产货“Low”的刻板印象!

  2015年已经过完一半,笔者提前预测这一年的中国葡萄酒市场是中国消费者频繁消费高性价比葡萄酒的一年;是中国葡萄酒业界全面反思发展方向的一年;是以投资出品高端葡萄酒为理念的资本割肉离场的一年;性价比极高的进口葡萄酒重新布局中国市场的一年;是全新甜型葡萄酒与预调酒全面争夺90后消费者话语权的一年;是真正出现具备互联网特质的葡萄酒产品及品牌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