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蓬莱葡萄酒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吸引专业人才聚集,不断壮大酒庄集群,延伸产业链条,拉长做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链,深入挖掘葡萄酒产业的综合效益,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品牌、标准化助力乡村振兴,让“小葡萄”串起乡村“振兴链”。
着力实现城乡融合、区域协调
以葡萄酒产业为切入点,将乡村融入县域建设的大版图。编制《葡萄与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规划方案,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一带三谷”产业格局,带动大辛店镇、南王街道、刘家沟镇等镇街高质量发展。以丘山谷葡萄酒休闲体验区为纽带,连接北部城区蓬莱阁景区、南部艾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形成山海联动、城乡交融全域旅游格局。
拉长产业链条,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全面启动葡萄酒“链长制”,通过推进“七个一”工作机制、建设“一图五库”、以商引商等组合措施,壮大上中下游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目前,以蓬莱为中心,半径100公里以内聚集了30多个国内知名的上下游配套企业,涵盖苗木培育、包装物料、设计开发、橡木制品、物流运输的产业链条日益完整,形成城区和乡镇在内总面积243.73平方公里的葡萄酒产业聚集区,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重点区域着力打造,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结合瓏岱酒庄、逃牛岭酒庄等资源,挖掘木兰沟村、榛子沟村、夏侯村等胶东村庄特色,升级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开发特色项目,将大辛店镇丘山谷片区打造成具有葡萄酒特色的养生休闲体验区,推进“葡萄酒产业+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倾力培育乡村技术人才队伍
加强产业人才培养,壮大产区人才队伍。成立葡萄酒学院,专门培养葡萄与葡萄酒领域骨干,现已输出专业人才1000余人。常态化开展专家服务垄上行、乡村之星选拔等活动,培育新型农民2000余人。组织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岗位练兵等活动,持续加强葡萄酒产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累计培养“全国技术能手”“齐鲁工匠”“齐鲁乡村之星”“烟台市首席技师”等高素质酿酒人才15名,获评国家级、省级表彰35人。
开展“一产一院一智库”工作,推动种植酿造技术提升。通过选聘首席专家、组建产业顾问人才库、举办产业人才发展论坛等措施,汇聚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品牌培育等各领域专家、学者30余名,第一时间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与技术支持,协助企业申请重大研发项目。近三年,累计帮助中粮长城、君顶酒庄、国宾酒庄等企业成功申请省重大研发项目3项,获省级科研经费支持3000余万元。
搭建人才招引平台,持续吸引产业人才来蓬就业。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大学等高校设立“海外引才工作站”,积极对外宣传蓬莱葡萄酒产业优势及人才政策,吸引海外人才来蓬就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省葡萄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合作,设立实习实训、教学科研基地5个,持续加强葡萄酒产业人才交流沟通。目前,累计帮助拉菲瓏岱、逃牛岭等酒庄引进葡萄酒产业紧缺型人才15名。
让农民成为产业工人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实现双向互惠。依托瓏岱、逃牛岭、君顶、国宾等精品酒庄聚集优势,大力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把农村分散的土地、劳动力和酒庄的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整合起来,建设标准化葡萄基地,推行生产经营合作化、基地建设标准化、利益风险一体化。部分酒庄吸纳周边农户就业,并为其缴纳五险一金。
政策、科技加持,减轻“看天吃饭”的不确定性。推广酿酒葡萄政策性农业保险,有效降低雹灾等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截至目前,累计理赔约650万元。进行智慧葡萄园建设,把大数据和数据可视化技术运用到葡萄园的智慧管理上,为管理者们提供可参考的数据依据和最优化的决策,有效节约时间成本、人工成本和生产成本。开展特色气象服务,通过发布酿酒葡萄气象服务专报、预警特殊天气等方式指导酿酒葡萄管理,蓬莱酿酒葡萄气象服务入选山东省生态农业特色气象服务示范点。
推动产业标准化、品牌化
保障优质原料供应,夯实品牌质量基础。成功注册“蓬莱葡萄”和“蓬莱海岸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成国家级葡萄标准化示范区,搭建蓬莱海岸葡萄酒溯源平台。
延伸“葡萄酒+”产业链,打造“海岸葡萄酒”品牌。积极开发“葡萄酒+体育”“葡萄酒+旅游”“葡萄酒+会展”等特色产品,建设乡村游、酒庄游等项目。依托风格各异的酒庄,推出多条葡萄酒旅游线路,年接待葡萄酒旅游游客突破200万人次。聘请讲师团队赴北京、上海等16座重点城市进行葡萄酒宣讲,组织企业参与春糖、秋糖等各类知名巡展,运用互联网运营、流量运营等手段,加快实现与电商经济、直播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融合营销,组织企业参与国内外葡萄酒大赛。目前,蓬莱葡萄酒产品在国内外大赛累计获得各类奖项60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