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济宁年产啤酒达50万千升

华夏酒报 2009-09-07 14:25 相关行业
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我市食品工业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加快了产业升级步伐,产业和产品结构得到调整优

  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我市食品工业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加快了产业升级步伐,产业和产品结构得到调整优化,形成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菱花”味精、“孔府家”酒、“玉堂”酱菜等20个品牌被评为名牌产品。2008年济宁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545家,实现销售收入384亿元,利税32.6亿元,其中利润21.6亿元。增幅远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全省第七位。主要产品产能:味精35万吨、面粉300万吨、食用植物油35万吨、饲料80万吨、方便面30万吨、啤酒50万千升,居全省前列。

  我市食品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龙头骨干企业少,知名品牌少;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集中度低。食品工业是我市优势支柱产业,发展食品工业对推动农业产业化、拉动消费、创造就业岗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拉伸五大产业链,培植“四区八园”,打造产值过千亿级产业,我市食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历经多方面的调研并经省专家组论证,目前讨论稿已经闪亮出笼。

  该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筹划产业园区;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加工基地,拉伸产业链条;依靠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循环经济;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原料基地建设,加速产业升级,提高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强化行业管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坚持龙头骨干企业带动的原则、坚持项目拉动的原则、坚持自主创新与消化吸收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坚持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原则。力争到2011年实现以下目标:食品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均递增38%;利税90亿元,年均递增40%;利润60亿元,年均递增40%;创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5个,省驰名商标4个,地理标志产品2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集团1家,过50亿元的企业集团2家,过百亿元的产业区4个,10亿元以上的企业10家;项目投入200亿元。

  调味品制造业 重点发展味精、鸡精及复合调味品,开发生产谷氨酸、赖氨酸、苏氨酸、核苷酸等氨基酸系列生物制品。菱花集团在建设好“一个样板、三个中心”的基础上,围绕生物技术产业和上下游工程,扩大与清华大学企业集团、日本味之素等国际知名大企业的合资合作,吸引更多外资,研发生产系列氨基酸新产品。到2011年味精、鸡精、复合调味品形成60万吨、氨基酸形成50万吨年生产能力,传统调味品达到10万吨。调味品行业销售收入达到250亿元,利税38亿元,创汇2亿美元。

  粮油加工业 粮食加工业要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面包粉、饺子粉、饼干粉等系列中高档专用粉,积极推进增钙面粉、富铁面粉、富硒面粉等营养强化型面粉的开发生产。利用新技术,开发市场前景广阔的谷沅粉、小麦胚芽油、小麦麸皮制品、麸皮深加工等医药化工产品。到2011年面粉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利税8亿元。食用植物油产量达到50万吨,大豆蛋白10万吨,豆粕400万吨,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利税5亿元。

  肉禽加工业 按照发展“四畜二禽”、建设“三区一带”、培育“六大品牌”的济宁畜牧业振兴思路,着力构建以兖州绿源食品、梁山樱源鸭食品、泗水臻嘉食品等企业为龙头的肉制品加工产业区。重点发展猪、牛、羊、鸡、鸭等肉类深加工能力,提高深加工比例,实现加工规模化、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到2011年,肉制品深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销售收入实现100亿元,利税8亿元。

  果蔬加工业 以金乡华光、金马等食品企业为龙头。借助金乡大蒜资源优势,开发蒜精、蒜油、大蒜素、植物素胶囊、脱水蔬菜等深加工产品,加速果蔬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进程,培育果蔬加工骨干企业,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按照国际质量标准和要求,规范果蔬加工在“原料——加工——流通”各个环节的全程质量控制。到2011年,蔬菜加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利税10亿元。

  湖产品加工业 以微山湖产品加工总厂、营养食品厂等企业为龙头。充分利用微山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挥微山湖麻鸭、鸭蛋、鱼虾、贝类、莲藕、芡实等资源优势,重点开发山根鱼、麦穗鱼、筒子鱼、风干鱼、鲢鱼头、鱼丸、虾球、整肢虾、烤青虾、冻煮虾仁、五香扒鸭、松花蛋、咸鸭蛋、田螺肉、藕粉、藕汁等渔湖产品。搞好养殖基地建设,立足国内外市场,在深加工上做大文章,使产品自成系列,打响“微山湖”品牌,形成地域特色产业。到2011年湖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

  饮料酒制造业 经过三年的调整复苏,再现产业整体优势,使饮料酒行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孔府家、孔府宴两大企业要巩固提升全国知名品牌的形象,彰显儒家文化思想,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开拓高端白酒市场,打造全国性的强势品牌。

  红太阳酒业、金贵酒业、心心酒业、金钢山酒业等骨干企业,要在夯实基础,壮大实力上下功夫,牢固占领区域市场,扩展市场范围。小型企业重点强化企业基础管理,完善工艺技术,更新营销理念,研发个性化产品,形成规模化经营。力争再创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两个山东省著名商标,重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要进一步提高,行业自律机制初步完善,循环经济技术得到推广,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三孔、无名两个啤酒生产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发挥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档次,实现规模效益。经过调整发展,基本形成区域品牌、国内知名品牌、高中档产品比重合理的产业格局。

  到2011年,我市酒类产业要重新跨入全省先进行列。白酒产量达到8万千升,啤酒70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6亿元。

  其主要措施包括加大项目投入,着力培育骨干龙头企业等,重点培育“四区八园”:国家级生物食品区、金乡蔬菜加工区、兖州食品工业区、微山湖产品加工区;菱花食品工业园等八个食品工业园。尤为重要的是加强行业管理,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坚持全方位治理,全过程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按照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的要求,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建立以企业自检、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食品检验检测监督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不法行为。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规范行业自律行为,制止无序恶性竞争,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积极组织行业经验技术交流和产品展销活动,确保全市食品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