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农大研究生助力张裕大柳行葡萄喜获丰收

中国蔬菜网 2016-05-09 15:27 相关行业
周新明33岁,河南新乡人,2007年从西北农大研究生毕业后,应聘到张裕公司葡萄种植公司后,直接就扎到了张

    周新明33岁,河南新乡人,2007年从西北农大研究生毕业后,应聘到张裕公司葡萄种植公司后,直接就扎到了张裕公司位于蓬莱市大柳行村的这片葡萄园里,从技术员到基地副场长,一待就是4年。



  “好的葡萄酒是‘种’出来的”,周新明说,一瓶好葡萄酒,其风味品质主要是由葡萄品种、土壤及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技术决定的, “七分原料,三分工艺。”因为有了好葡萄,张裕才能酿出媲美法国的中国优质葡萄酒。在葡萄园4年,周新明的理想就是“在烟台种出中国最好的酿酒葡萄”。

  在与记者谈到理想时,他扳起指头,滔滔不绝:北纬37.5度附近;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2℃,年平均降水量在676.4mm,年日照时数2834.43小时,葡萄生长季节有效积温1625℃;土壤类型以棕壤土为主。葡萄酒,尤其是海岸葡萄酒需要的三大要素,即阳光、沙砾、海洋,烟台都具备了。

  天时地利具备,还需“人和”。周新明到了葡萄园,关键就是对种植户进行统一的技术指导,在技术管理上按照统一标准,完全在张裕掌控之中来生产所需要的葡萄。

  种植户孙德利今年62岁,是个有着30年葡萄种植经验的“老把式”。但去年到了张裕蓬莱大柳行葡萄基地,“老把式”的经验和周新明这个“年轻人”的要求就产生了碰撞:“这个年轻人啊,把俺30年的模式改了!”

  边采摘葡萄,孙德利边和我们交流:过去,他一直都是靠增产实现增收,一亩地最多可以产到3000公斤葡萄。可自从给张裕种葡萄后,“章程全让小周给改了!一亩地也就是个500、600公斤!”孙德利拨拉着葡萄架给我们看:根据张裕种植酿酒葡萄的规定,要求一米留十个枝就留十个枝,产量控制得比较严,一般是一亩500公斤,多了不超过800公斤葡萄。

  孙德利一开始不服,但年底一算账,孙德利拍了大腿:“有账算!小周厉害!”

  周新明乐了:“我们张裕追求的是葡萄的品质,如产量太高,葡萄品质就会下降,糖度是葡萄品质的一个重要参数,公司早在1999年就提出了“以糖计价,优质优价”的葡萄收购原则,公司给高品质的葡萄给出了更高的收购价格,引导种植户降低葡萄产量,提高葡萄质量,所以提高质量远比提高产量收入高得多。”

  隔着葡萄架,种植户陈大智接上了话头:“去年有两户人家,不听小周的,下葡萄下早了,结果糖度不行,少赚了1万多。今年就等着小周开口定时间呢!”

  这时,基地场长雷成走了过来:“人家姚义林去年80亩葡萄,也就是亩产500多公斤,糖度上去了,挣了20多万!”

  边采边聊,记者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葡萄园里似乎并不忙碌, “这样采摘的速度,是不是有些慢啊?”

  “不急”,周新明说,为了保证葡萄的质量,他们要求采摘的葡萄必须当天入罐发酵,“这个园子每天采摘的数量控制在100吨”。

  说话间,基地的另一位技术员龙鑫骑着摩托车赶了过来,和周新明交流起整个基地葡萄成熟情况。现在,张裕大柳行葡萄种植基地里有周新明、龙鑫、梁传海三位技术员,两人是研究生,一人是本科毕业生,学习的专业都是果树学、葡萄与葡萄酒。每天,他们都要骑着摩托车在张裕这片葡萄园里穿行六七十公里,挨家挨户、手把手地指导张裕种植户修剪枝条、定芽、施肥、打药等,对酿酒葡萄进行专业管理。

  村里来了研究生,给这里的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这让他们很是高兴。69岁的陈大山对这些年轻人竖起了大拇指:“不简单呢!这些大学生一毕业就走进了山沟沟,每天骑着摩托车风里雨里,帮农民挣了钱了!”

  周新明说,“不仅仅是在这个基地,张裕目前在中国优质葡萄产区烟台、宁夏、新疆、辽宁、北京及陕西有25万亩葡萄基地,目前在每一个区域内都专门配备了葡萄种植和管理技术团队,对张裕所有葡萄基地进行专业管理,并建有张裕葡萄基地信息管理系统,电脑里的信息具体到每一个种植户:种植区域、种植亩数、种植品种、葡萄树龄、葡萄产量及糖度,还有浇水、施肥、打药等管理信息等等,这里面所有的信息我们都要管的,这样精细化管理,才能保证种出最好的葡萄,农民也能获得更好的收益”。

  秋风飒飒,抚摸着一片片黄绿相间的叶子,摩挲着一串串紫色的葡萄,也掠过一张张挂满丰收喜悦的笑脸。看着这一切,周新明开心地笑了。忽然,他想起了什么:“今天是我女儿三岁生日呢!”左手摸出电话给尚在新乡的妻子打去,右手轻轻抚弄着一粒粒饱满的葡萄,周新明像摸到了孩子圆润的脸,嘴边浮起温馨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