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奶粉厂争夺奶源扰乱价格体系
奶源基地建设滞后 小奶粉厂争夺奶源扰乱价格体系
“一天一袋奶”还能维持多久?
2007年,我国牛奶业上演了戏剧性的一幕:年初还是一片“卖牛倒奶”声,年底就风云突变演变成“无序抢奶”。最近一段时间,超市销售的奶制品跟风涨价,给“一天一袋奶”的部分城市居民造成压力。x奶价像股价短期大起大落,谁是背后推手?超市鲜奶还会再涨吗?
知名奶制品相继涨价
进入第四季度以来,三元、伊利、蒙牛等知名品牌的奶制品相继涨价。在呼和浩特市艺术厅北街的联华超市里,记者看到蒙牛产品——一箱硬包装“大枕”的纯牛奶从原来的28.80元提到了目前的37.20元,每箱涨了8元多钱。在北京市场,三元、蒙牛、伊利销售的纯牛奶涨幅大都在20%左右。不仅鲜奶涨价,事实上奶粉的涨价幅度更大。
年初“倒奶”年底“抢奶”
一些乡村干部普遍反映,此轮奶价大波动主要是两大原因:首先是企业和奶站长期压低收购价,而同期奶牛饲养成本却大幅上扬。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奶农基本上处于亏损状态。其次,上半年的杀牛倒奶之风,也与前几年奶牛养殖被作为“政绩项目”盲目扩张有关。
据了解,随着近来奶源紧张,在呼和浩特地区,伊利和蒙牛两家企业最近把原奶收购价从每公斤1.84元提到1.90元。但记者发现,奶农们仍期盼着再提高收购价。
呼和浩特市郊农民云佩龙开了3家奶站,专为某大企业供奶。他说:“近一个月来,不少外地人推着挤奶器直接进村入户收奶,每公斤2.5元,还是现金。这些年大企业给农民的原奶收购价的确太低了!”
“抢奶”打乱价格体系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介绍说,由于近来奶源紧张,原有价格体系已被打乱。蒙牛公司有关人士表示,除了奶源基地建设滞后外,另一个问题是国内一些小奶粉厂、小乳品厂开始泛滥。它们受奶粉价格今年大幅上涨的利益诱惑,纷纷进村入户争夺奶源,扰乱了价格体系。
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忧虑地说,现在原料奶大涨,企业已受不了成本的压力,下一步还可能考虑涨价。
专家:防止企业合谋涨价
内蒙古农业大学专家董润利说,当前要警惕一些乳品企业利用奶源短缺,“合谋”搞乳制品突击大涨价,损害消费者利益。
有关专家表示,在奶业基地建设、理顺价格体系、治理恶性竞争等问题上,政府和行业协会应承担更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