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三巨头市值缩水超210亿元
昨日,蒙牛乳业开盘价跌至6.85港元,该股之前股价为20港元。尽管市值的缩水还没有蒙牛那么严重,但伊利也是损失惨重。昨日该公司开盘即告跌停,报9.93元。而伊利股份正遭受以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的大力抛售。光明乳业虽然宣布控股股东逆势增持,但仍逃脱不了跌停厄运。
最新研究报告中,各大机构都纷纷下调对三大乳企的评级和盈利预测。中金公司的报告指出,本次事件除了会重创相关公司销售之外,退货滞销、库存积压、危机处理、市场公关、营销重建等都会增加企业未来的营运成本。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透过此次行业危机,国内乳企将普遍意识到,加大投资建设上游产业链将成为我国乳业健康发展的根源。
三企业蒸发210亿元
证券市场统计显示,自9月12日开市至今,我国乳业遭受重大打击,以蒙牛、伊利、光明为首的三大乳业巨头,市值更是遭遇严重缩水,而投行则仍纷纷下调乳业巨头们的目标价格。
目前“乳业三杰”因股价暴跌而令市值合计损失已超过210亿元,其中于香港交易所上市的蒙牛乳业市值损失近188.1亿港元,折合165.2亿元人民币。伊利股份和光明乳业则分别缩水35.9亿元和12.6亿元。
同时,三大乳业巨头还不得不面临来自投行方面的重创。昨日,包括摩根大通、瑞银、高盛等在内的国际投行纷纷看跌国内乳业,下调对它们的目标价格。
22日,高盛曾发布报告,大幅调低中国乳业上市公司目标股价:将蒙牛目标股价从28.50港元调低至14.00港元,伊利目标股价从19.50元调至7.80元,光明目标股价从5.40元调至3.60元。
而昨日,摩根大通更是将蒙牛的目标价格狂砍近八成至3.8港元,致使已连续停牌的蒙牛昨日复牌后仍持续暴跌,蒙牛乳业昨日最高跌幅达61%,最低为6.85港元。
高盛报告称,此次事件对整个奶业消费市场的购买需求是一种严重打击,该事件将会在公众视线中停留3至6个月的时间,影响至少会持续一年。
三元股份连续涨停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此次问题奶粉事件中登上红榜的三元在昨日的资本市场中再次涨停。对此,三元有关人士则表示:“暂不接受媒体采访。”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告表示,为维护中国名牌产品声誉,国家质检总局决定撤销蒙牛、伊利、光明三家企业液态奶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而三元股份则因产品中未检出含有三聚氰胺,股价再次涨停。
消息人士透露,目前三元已经暗中加大了市场的产品供应投放量。连日来,北京各大超市三元液态奶的销量已经是平时的3倍,三元正在加班加点生产,并增加向物美、家乐福、沃尔玛等超市配送的次数。同时三元承诺在此期间不会提高产品价格。
对此,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具有自己的奶源成为三元此次幸免于难的主要因素。而三元也表示,将继续保持其一贯特有的奶源优势。
多项措施挽回损失
昨日,316家奶制品产销企业联合发表质量诚信宣言,向社会郑重承诺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营造一个干干净净的奶制品市场。三大乳业更是积极应对此次事故。
蒙牛乳业称,该集团为毒奶事件以及对公众造成不便致歉。所有问题产品均只曾在中国分销和出售,蒙牛已安排回收问题产品,会对5年内查出由此造成的疾患负责到底,并将按中国法规标准双倍赔偿。现时蒙牛已对每批原料奶及出厂前的产品进行检测,以确保产品不含三聚氰胺。
伊利则表示,新采购的价值1000多万元的专业检测设备已经全部到位。为严格监督和规范奶农、奶站行为,伊利在原有驻奶站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又增加500人进行巡查监控,并紧急调配近2000人驻全国各地的奶站进行监管,指导奶牛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立健全养殖档案,提高奶源可控力。
光明乳业也向记者表示,光明乳业对问题产品给消费者带来的不安深表歉意,愿意承担由此带来的所有责任,并按国家标准加倍赔偿,对由此造成的疾患负责到底。 商报记者 王晓玥/文 CFP/供图
专家观点
加大上游建设成行业健康发展关键
对于此次三鹿事件波及整个行业,从而引起有关乳业食品安全的轩然大波,营销专家李志起表示,此次事件是乳品行业危机的总爆发。
李志起说:“目前我国奶源的解决还不得不依赖散户养牛,收购原奶的模式,而这种现象存在的隐患由来已久却没有得到重视,从而引发行业危机的大爆发。”
“透过此次事件,对我国乳企行业起到了深深的提醒,上游产业链的大力投入,才是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根基所在,否则只投入营销、疯狂的市场扩张,最终将导致产业链失衡的状态。”李志起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