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蛇吞象”演绎新变局
三鹿的黯然退场,留下了许多疑问,作为接盘者的河北三元,能否在逆境中迅速崛起,饱受困扰的河北乳业能否从此“浴火重生”,都成为后来者必须直面的问题。
1 一切从零开始
“三元从去年11月初就开始进入到三鹿,到目前企业的生产已得到初步的恢复。”刚刚就任河北三元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不到两个月的高青山,算得上是临危受命,他对企业现状的判断是:一切从零开始。
去年9月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三鹿集团陷入全面停产状态,作为一个拥有近4000名工人的大企业,尽快找到合适的接盘者成为当务之急,这时,在事件中未受波及的北京三元成为最理想的人选。
去年11月4日,三元集团派了7个工作组来到石家庄,包括生产恢复组、奶源组、技术质量组、销售组、人力资源组、财务组、对外法务组。其任务不但是全面核查三鹿状况,还有尽快组织恢复生产。
12月8日,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出资人民币500万元,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注册成立河北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签订了相应的资产租赁协议后,12月12日正式启动三鹿部分核心企业的生产恢复工作。“到现在,三鹿集团的乳品二厂和三厂都已复产,一厂和六厂在这几天也要复产,目前每天的收奶量已达到近200吨。”在高青山看来,目前企业正在步入正轨,按他的预计,到今年年底,河北三元的销售量预计能达到10亿元,这相当于原来三鹿年销售量的1/4。
2 投资15亿建牧场
导致三鹿这个庞然大物瞬间崩塌的最主要问题出在奶源上,对于奶源的管理,河北三元已经作出了长远的规划。
“在未来的3-5年内,河北三元将要投资15亿元左右,最终建成2万头成乳牛的牧场,这将彻底解决奶源的质量安全问题。”
在位于元氏县的一个养殖基地,三元集团奶源组负责人王宝柱告诉记者,这个基地目前有600头奶牛,三元通过承包的方式从原来的奶农那里取得了管理权,这样从饲草种植到喂养、产奶的各个环节都完全处于三元的控制之下,“这里就相当于一个车间,它的各个方面都是可控的,以前那种奶农散养的模式将会被逐步淘汰。”未来,这样的养殖基地三元计划建20个左右。
简而言之,河北三元的这种奶源模式即“乳品企业+奶源基地+带动农民”,把奶牛饲料种植、加工到奶牛养殖、挤奶、验收,连成一线。在这种模式下,奶源将成为乳品企业的第一车间,从而在奶源和加工过程之间实现零环节。
为了保证奶农的利益,河北三元方面准备从三个方面来逐步推进这一战略,除了自己投资建大型牧场外,第二种就是这种承包形式,此外他们还准备对奶农进行相应的培训,使之达到三元的质量标准。“但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农户散养的模式将越来越难赚到钱,这种大型牧场化的养殖模式将成为主流。”
对于投资奶源基地所需的巨额费用,河北三元总经理助理朱发增表示,一部分资金将来自国家有关部门在奶源领域提供的国债贷款;另一部分将由河北三元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筹措。
3 乳业新局初显
三鹿事件之后,乳业奶源争夺的恶果暴露出来,整个乳品业陷入低谷,从前几年的高速发展到去年的全行业亏损,国内乳品业一下子从山顶跌到了谷底。
“国内乳品业现在的低迷状态一方面是去年的三聚氰胺事件造成的行业公信力下降,另一方面就是去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乳品业也是一个巨大打击,在这双重压力下,国内乳品行业必须痛定思痛,有一个大的转变。”
在被三聚氰胺击倒之前,三鹿是中国乳业“百亿(销售收入)俱乐部”成员之一,营业额仅次于伊利、蒙牛,奶粉产量更是高居全国首位。
三鹿集团2007年销售收入是100.16亿元,总资产为16.19亿元。据三元年报显示,2007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1亿元。事实上,按照三元方面的统计,三鹿的年销售额有重复统计之嫌,其实际销售额只有约40亿元。
但无论如何,二线品牌三元对一线品牌三鹿的并购,被许多业内人称为“蛇吞象”之举。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三元股份总经理钮立平也坦承,吞下三鹿,对三元来说也有一定的风险,除了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的迥异外,二者在原有销售市场和部分产品种类上也有相互交叉之处,这些都需要时间去磨合。
采访中,高青山也对未来的发展有所展望,河北三元未来在奶粉生产上将有所侧重,而北京三元的“短板”也恰恰是在奶粉特别是婴幼儿奶粉上,毕竟三鹿曾经连续20多年在国内奶粉产销量上位居榜首。但与以前不同的是,河北三元即将重新推出的奶粉产品将定位中高端,有别于此前三鹿时期的以中低端主打农村市场为主。在销售渠道方面,原有的全国600多名三鹿经销商中目前有70%以上表达了与三元继续合作的意愿。据了解,三元将推出的奶粉产品,会在三鹿原有配方奶粉基础上重新研发,重新制定配方。三元方面介绍,未来发展成熟后,奶粉与液态奶所占的比重将分别为40%和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