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酒世界网

从速度至上到奶源为先 中国乳业回归自然

食品商务网 2009-08-05 14:42 饮料
   乳业危机过去一年了,牛奶已经重返回大多数老百姓家的餐桌。回溯到1年前,摩根士丹利、高盛等

   乳业危机过去一年了,牛奶已经重返回大多数老百姓家的餐桌。回溯到1年前,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投资银行的研究人员在该事件初期分析认为:中国乳业的发展水平将会倒退两到三年,对于一个产业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劫难。

    不过,最新数据显示,乳品行业的销售正在迅速恢复。如果我们试图从事件中寻找一些对产业如何健康、可持续成长的经验教训,就会发现:对产业规律的漠视和背离是行业陷入此次危机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营销为王、速度至上的市场导向与重视积累、谨遵自然规律的农场法则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归根结底,三聚氰胺事件的起因正是由于中国乳制品行业走上了一条营销为王、速度至上的市场导向之路,而这种一味追求市场效应的“速度”却引领中国乳企走上了一条偏离自然发展规律的道路。

    我们把目光投向德国,作为欧洲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之一,同样也是一个奶业大国。跟中国“乳制品企业+奶站(奶贩)+奶农”的主流产业结构不同的是,德国75%的牛奶加工厂就是属于农业合作社的,实际上股东就是奶农本身,产业的上下游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比如,位于德国北部埃德维希特市的诺德乳业是德国最大的乳品公司,其股东就是8000户农户。这家2007年销售额达到23亿欧元的上市公司,股票却从未上市流通过,因为合作社的股东们坚持100%享有股权,以保证诺德的经营不会受到来自资本市场的过度压力,避免企业为了满足增长速度而偏离了以优质产品为中心的轨道。

    合作社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销售的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还推进了农业结构调整,保障了农民收入,更重要的是,为整条产业链建立了一个利益共容的产业环境,促进整个行业按照产业规律自然成长。

    伊利集团一直提倡“得奶源者得天下”,但多年的推广与坚持却不及一场席卷行业的危机来得深刻。如今,很多乳品企业都把注意力转向上游奶源。伊利集团大力倡导的奶联社与德国的奶农合作社不谋而合,而其倾力打造的三大黄金奶源带,回归了牛奶“天然、纯正”的本源,也为中国乳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一季度,伊利主营业务收入增长8.25%,达50.99亿元,是目前发布季报的乳品企业中的销售冠军;净利润同比大增103.59%,达到1.13亿元,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以上,伊利以销售额和利润双双同比增长领涨整个乳业。

    最近,杭州市做了一个关于乳制品消费的调查,在消费者选择乳制品时所关心的因素中,被调查者首选的因素仍然是安全,排在营养前面,占被调查者的31%。如果中国牛奶企业走上按照产业规律自然成长的道路,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比例在今后的调查中会逐年下降。